伞类产品安全质量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20  

伞类产品安全质量检测是保障消费者使用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依据GB/T23147-2018《晴雨伞》等国家标准体系,系统阐述伞具的结构强度、材料耐候性、开合耐久度及有害物质限量等核心检测指标。重点解析抗风性能测试、伞骨疲劳试验、重金属迁移量分析等关键技术要求,为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与市场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伞类产品安全质量检测涵盖四大核心模块:

结构完整性测试:包含开合寿命试验(≥5000次循环)、骨架抗弯折强度(≥50Nm)、伞柄抗扭力(≥30Nm)及连接件牢固度(轴向拉力≥200N)

材料性能评估:涉及面料耐紫外线(UV400标准)、防水涂层附着力(3M胶带法)、金属部件盐雾腐蚀(48h中性盐雾试验)及塑料件低温脆性(-20℃冲击试验)

安全防护指标:包括伞尖钝化处理(曲率半径≥2.5mm)、电磁辐射屏蔽率(遮阳伞≥99%UV阻隔)、阻燃性能(续燃时间≤5s)及可迁移重金属含量(铅≤90mg/kg)

:涵盖抗风等级测试(6级风持续10min)、高温高湿老化(70℃/95%RH处理72h)及动态载荷试验(10kg配重自由落体冲击)

检测范围

现行检测标准适用于以下伞类产品类别:

功能型伞具:三折/五折晴雨伞、高尔夫伞、反向折叠伞等机械结构差异产品

特殊用途伞具:防紫外线遮阳伞(UPF50+认证)、防暴风雨伞(抗10级风设计)、防刺穿安全伞等

材质分类产品:玻璃纤维伞骨、碳纤维复合材料、钛合金中棒及纳米涂层面料等新型材料制品

:长度≤55cm的童伞需额外进行小部件吞咽风险测试(16mm通规不入)及锐边检查(R值≥0.5mm)

智能电子伞具:集成照明、定位功能的电子产品需通过EMC电磁兼容性测试及锂电池安全认证

检测方法

标准化检测流程包含以下关键技术手段:

开合耐久试验:采用伺服电机驱动装置模拟实际使用场景,以20次/min频率进行连续开合操作并记录故障点

抗风性能测试:在直径3m的风洞实验室内构建梯度风速环境(8-12m/s),通过高速摄影仪捕捉伞面形变及骨架应力分布

:运用ICP-MS质谱仪测定金属部件铅、镉等重金属含量;FTIR红外光谱法鉴别塑料材质类型及添加剂成分

动态载荷试验:采用液压伺服系统施加0-500N交变载荷,监测伞骨节点位移量及应力松弛现象

:依据ISO811淋雨测试标准,在300mm水压下持续喷射30分钟并评估内层渗水情况

老化加速试验:运用氙灯气候箱模拟5年自然老化过程(0.55W/m@340nm辐照度),量化评估材料黄变指数及力学性能衰减率

检测仪器

专业实验室配置以下核心检测设备:

(量程50kN):用于伞骨弯曲强度、缝合线断裂强力及弹簧疲劳寿命测定

(精度0.01mm):实时记录强风条件下伞面形变轨迹与支撑结构动态响应

(容积1m):满足NSS中性盐雾/AASS乙酸盐雾双重测试模式要求

(光谱范围280-400nm):配备辐照度闭环控制系统实现精确光老化模拟

(检出限1ppm):快速筛查塑料件中受限物质(RoHS六项)及纺织品偶氮染料含量

:构建三维点云模型分析伞面开合过程中的几何形变特征值

(温控范围-40℃~150℃):模拟极端温湿度条件下的材料性能变化规律

(帧率10000fps):捕捉伞具受冲击瞬间的动力学行为及失效模式演变过程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