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3473
疲劳智能监控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5-12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疲劳智能监控系统主要实施三大类核心检测项目:
1. 生理指标监测:包括脑电波(EEG)α/β波比率分析、心率变异性(HRV)频谱测量、皮肤电反应(GSR)导电度变化监测、肌电图(EMG)肌肉张力评估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动态追踪。
2. 行为特征识别:涵盖面部微表情捕捉(包括眨眼频率、瞳孔直径变化)、头部姿态三维运动轨迹分析、肢体动作幅度与频率统计、操作响应时间测定及语音特征频谱解析。
3. 环境参数采集:包含工作环境照度值连续记录、环境噪声分贝级监测、温湿度梯度变化跟踪以及振动频率谱分析。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以下典型场景:
1. 交通运输领域:包括长途货运驾驶员连续驾驶状态监测、轨道交通调度员注意力集中度评估、航空管制员轮班工作负荷分析。
2. 工业生产场景:涉及高危作业人员(如高空作业、精密仪器操作)的实时状态监控、生产线作业节拍与人员疲劳关联性研究。
3. 特殊职业群体:涵盖医疗急救人员连续工作时长与应激反应能力相关性分析、核电站操作员轮值期间认知功能变化追踪。
4. 科研实验环境:包括认知心理学实验中的注意力衰减曲线建模、人机工程学界面设计的疲劳累积效应研究。
检测方法
系统采用三级递进式检测方法:
1. 多模态数据融合采集:通过时间同步装置整合生物电信号传感器(采样率≥1000Hz)、红外热成像仪(分辨率640×480)、三轴加速度计(量程±16g)及环境参数记录仪的多源数据流。
2. 实时特征提取:运用小波变换算法处理EEG信号中的瞬态特征成分;采用OpenPose框架进行17节点人体姿态估计;基于改进的YOLOv5模型实现面部关键点动态追踪。
3. 状态分级判定:建立支持向量机(SVM)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结合的混合模型,对标准化后的多维特征向量进行模式识别与疲劳等级分类(分为清醒/轻度疲劳/重度疲劳三级)。
检测仪器
标准配置包含以下专业设备:
1. 生物电信号采集系统:配备32通道无线脑电仪(符合IEEE 1057标准)、医用级心电监护模块(AAMI EC11认证)、四通道表面肌电传感器(带宽10-500Hz)。
2. 视觉感知单元:集成高速红外摄像头(帧率120fps)、广角立体视觉传感器(视场角120°×90°)、微光夜视成像模块(照度0.001lux)。
3. 环境监测装置:包含Ⅱ级声级计(频率范围20Hz-12.5kHz)、数字式温湿度记录仪(精度±0.5℃)、三轴振动传感器(量程0.1-2000Hz)。
4. 数据处理终端:搭载GPU加速计算平台(CUDA核心≥3584个),运行专用信号处理软件(符合ISO 13485医疗设备软件规范)。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钢材冲击性能测试检测
下一篇:抗拉强度权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