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3473
避雷器绝缘电阻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5-12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避雷器绝缘电阻检测包含本体绝缘电阻测量、底座绝缘电阻验证及污秽层影响测试三大核心模块。本体测量重点考察阀片与瓷套间的介质损耗特性,需在额定电压75%条件下进行梯度测试。底座检测涵盖支撑件与接地系统的隔离性能验证,要求残余电流值不超过5μA。污秽层测试通过人工盐雾模拟评估表面泄漏电流变化率,结合积污密度参数建立劣化预测模型。
附加项目包括温度-湿度修正系数测定与历史数据对比分析。前者依据IEC 60815标准建立环境参数补偿公式,后者需调取最近三次检测数据进行趋势拟合。特殊工况下需增加紫外老化试验后的绝缘恢复率测试项目。
检测范围
本检测规程适用于交流系统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额定电压6kV-1000kV)、直流输电用避雷装置(±800kV及以下)及特殊环境用复合外套避雷器三类产品。涵盖无间隙型(MOA)与串联间隙型(EGLA)两种结构型式。
具体包含电站型(电站母线/变压器侧)、配电型(柱上/箱式)及线路型(输电塔/电缆终端)三种安装场景的避雷设备。对硅橡胶复合外套产品需额外执行憎水性等级与界面渗透性专项测试。
排除范围包括已发生机械损伤导致密封失效的退役设备及运行年限超过25年的历史遗留装置。对存在明显电蚀痕迹的样品仅作诊断性测量不作为正式检测报告依据。
检测方法
采用直流电压法进行阶梯升压测试:2500V级设备选用2500V±5%测试电压维持60秒读数;5000V级设备采用5000V±3%测试电压持续600秒记录极化指数。测量时需保证环境湿度≤75%RH且表面凝露完全消除。
标准流程包含五个步骤:1) 清洁处理:使用无水乙醇擦拭表面三次;2) 预干燥:40℃恒温箱处理4小时;3) 接线校验:采用三电极法消除表面泄漏干扰;4) 数据采集:按15s-60s-10min间隔记录阻值;5) 结果处理:按GB/T 16927.1进行温度换算。
特殊试验方法包括:施加1.2/50μs冲击电压后的绝缘恢复特性测试;施加持续运行电压(COV)120分钟后的阻值衰减率测定;以及基于局部放电模式的绝缘缺陷定位分析。
检测仪器
必备设备包含:1) 数字式高压兆欧表(量程10GΩ-10TΩ/精度±3%);2) 手摇式兆欧表(5000V/10000MΩ);3) A级温湿度记录仪(分辨率0.1℃/0.1%RH);4) 红外测温仪(±1℃);5) 绝缘电阻测试仪(极化指数模式)。
辅助设备配置:1) 恒流充电装置(输出稳定性≤1%);2) 屏蔽保护箱(衰减系数≥60dB);3) 标准分压器(分压比1000:1);4) 接地电阻测试仪(四线法/分辨率0.01Ω)。
仪器校验要求:兆欧表每年进行工频耐压试验与线性度校准;温湿度探头需持有CNAS认证的校准证书;红外设备每月进行黑体辐射源校验;所有仪器须在有效期内且存储原始校验数据备查。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输入电阻测量技术检测
下一篇:电压击穿测试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