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米成分比例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17  

塑料大米成分比例检测通过科学手段对疑似掺塑制品进行系统性分析。本文重点阐述聚合物种类鉴别、增塑剂含量测定及无机填料定量三大核心项目,涵盖聚乙烯、聚丙烯等常见树脂类型检测范围。采用红外光谱与热解气相色谱联用技术确保数据准确性,符合GB31604.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关规范。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塑料大米成分检测主要聚焦三大核心指标:基础聚合物定性分析、塑化剂定量测定及无机填充物鉴定。基础聚合物鉴别需明确聚乙烯(PE)、聚丙烯(PP)或聚氯乙烯(PVC)等树脂类型及其占比;塑化剂检测重点针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DEHP、DBP等)进行ppm级定量;无机填充物分析涵盖碳酸钙、滑石粉等常见增量剂的X射线衍射法定性及灰分法测定。

次级检测项目包括着色剂成分解析与迁移性测试: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鉴定偶氮染料等有机色素;通过迁移实验评估60℃乙醇溶液浸泡条件下色素溶出量是否符合GB9685-2016食品接触材料标准。

检测范围

本检测适用于粒径0.5-5mm的颗粒状制品:包括但不限于市售袋装大米、散装谷物及加工食品原料中的疑似掺塑样本。聚合物识别范围覆盖密度0.89-1.40g/cm的通用塑料树脂;增塑剂检测涵盖16种欧盟REACH法规限制物质;无机填料分析包含粒径≤50μm的各类矿物粉末。

特殊情形下扩展至再生塑料鉴别:通过裂解色谱法区分原生料与回收料特征峰;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熔融焓值差异判断材料老化程度。

检测方法

基础成分分析采用三重验证体系: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进行官能团初筛(ASTME1252标准);热重-差热联用仪(TG-DSC)测定各组分热分解温度及失重台阶;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实现高分子链段结构解析。

微量添加剂测定执行ISO18373-1:2007刚性PVC中增塑剂标准方法:试样经四氢呋喃溶解后经0.45μm滤膜净化;采用DB-5MS色谱柱(30m0.25mm0.25μm)进行梯度分离;质谱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定量限达0.1mg/kg。

检测仪器

核心设备配置包含:NicoletiS50傅里叶红外光谱仪(4000-400cm⁻扫描范围)、TAQ500热重分析仪(精度0.1μg)、Agilent7890B/5977B气质联用系统(EI源70eV)。辅助设备含LeicaDM2700偏光显微镜(500倍率观察颗粒表面形态)、MalvernMastersizer3000激光粒度仪(湿法分散测定粒径分布)。

质量控制设备包括:梅特勒XS205电子天平(0.01mg精度)、Memmert恒温干燥箱(控温精度0.5℃)、Milli-Q超纯水系统(电阻率18.2MΩcm)。所有仪器均通过CNAS校准认证并参与LGC聚乙烯标准物质(ERM-EC681k)年度比对验证。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