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标线带耐冲击性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17  

地下标线带耐冲击性检测是评估道路标识材料性能的重要环节,主要针对材料在动态载荷下的抗破损能力进行量化分析。检测过程需严格遵循GB/T24722-2020及JT/T712-2023标准要求,重点关注冲击能量吸收率、表面形变指数和结构完整性等核心指标。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地下标线带耐冲击性检测包含三个核心验证维度:

冲击强度测试:测定材料在标准冲击能量(通常为5J-30J)作用下的抗穿透能力

抗裂性评估:通过显微观测分析冲击后表面裂纹扩展长度及分布密度

分层剥离检验:验证基材与反光层在冲击载荷下的界面结合强度

残余变形量测定:采用三维形貌扫描仪记录冲击凹陷深度及体积变化

低温环境适应性:在-20℃2℃条件下进行对比冲击试验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以下场景的标线带产品:

材质类别:热塑性树脂基、聚氨酯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应用场景:城市道路交叉口、高速公路收费站、地下停车场坡道等重载区域

结构类型:预成型标线带(含嵌入式反光元件)、现场涂覆型标线带

服役阶段:新产品型式检验、工程验收抽检、维保周期性能评估

特殊环境:冻融循环区域、化学腐蚀环境、高频振动路段

检测方法

依据JT/T712-2023标准要求实施三级测试程序:

预调节处理:

试样在23℃2℃/50%RH环境中平衡24小时

低温组试样需完成5次-20℃→23℃冻融循环

落锤冲击试验:

采用直径25.4mm半球形冲头进行垂直冲击

能量梯度设置:5J、10J、15J、20J四级加载

单点重复冲击次数≤3次(间隔时间≥30s)

使用1000fps高速摄像机记录冲击瞬态变形过程

通过DIC数字图像相关法计算应变场分布

A类缺陷:出现直径>15mm的贯穿性孔洞

B类缺陷:产生长度>50mm的放射状裂纹

C类缺陷:反光元件脱落面积>10cm

检测仪器

设备名称技术参数功能说明微机控制落锤冲击试验机

采样频率≥200kHz实现精确能量加载与接触时间测量
色差分析ΔE≤0.5NBS
存储深度128MB/CH
温度波动0.5℃

金相显微镜
配备EDS能谱模块

*注:所有计量器具均需通过CNAS认可的计量机构进行年度校准,测量不确定度应满足ISO/IEC17025要求。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