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锚杆试验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21  

检测项目抗浮锚杆试验检测包含三大核心验证体系:基本性能测试验证锚杆材料强度与施工质量;极限承载力测试评估结构安全储备;长期性能监测确认服役可靠性。基本性能测试涵盖锚杆体材料强度复验(屈服强度≥335MPa)、注浆体密实度(空隙率≤5%)、自由段长度偏差(50mm)及锚固段定位精度(100mm)四项指标。极限承载力测试包含单循环抗拔试验(加载至1.5倍设计值)、多级循环加载试验(3次荷载循环)及破坏性试验(加载至结构失效)三个递进式验证阶段。长期性能监测重点开展蠕变位移观测(24小时持荷变形≤2mm)、应力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抗浮锚杆试验检测包含三大核心验证体系:基本性能测试验证锚杆材料强度与施工质量;极限承载力测试评估结构安全储备;长期性能监测确认服役可靠性。

基本性能测试涵盖锚杆体材料强度复验(屈服强度≥335MPa)、注浆体密实度(空隙率≤5%)、自由段长度偏差(50mm)及锚固段定位精度(100mm)四项指标。

极限承载力测试包含单循环抗拔试验(加载至1.5倍设计值)、多级循环加载试验(3次荷载循环)及破坏性试验(加载至结构失效)三个递进式验证阶段。

长期性能监测重点开展蠕变位移观测(24小时持荷变形≤2mm)、应力松弛测试(72小时应力损失≤10%)及防腐层完整性检测(破损面积≤5%)。

检测范围

本检测规程适用于地下水位高于基础底板的建筑地下室、地下车库、下沉式广场等地下结构工程中的永久性抗浮锚杆系统。

新建工程须进行施工期验收检测与竣工后验证检测双重控制;改建扩建工程应对既有锚杆进行现状评估检测;地质灾害修复工程需执行动态监测方案。

特殊地质条件(如膨胀土、湿陷性黄土)需增加蠕变速率专项检测;腐蚀性环境(氯离子含量>500mg/L)应开展电化学腐蚀电位测试。

设计变更超过10%的工程须重新进行承载力验证;相邻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的既有工程应启动应急监测程序。

检测方法

静载试验法采用分级加载-持荷-卸载流程:初始荷载按10%设计值递增至工作荷载后保持30分钟;后续每级增加15%设计值并持荷15分钟;最终荷载达到200%设计值时维持至位移稳定。

动力检测法通过应力波传播速度反演锚固质量:激振器产生5-20kHz脉冲波,三向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波形数据,时域分析法计算波速异常区段。

超声波透射法用于注浆体密实度评估:直径40mm换能器沿锚杆轴线布置测点间距0.5m,声波传播时间差超过15%判定为缺陷区域。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实现分布式应变监测:每延米布置3个应变节点,温度补偿精度0.5με,可识别0.01mm/m的微应变梯度变化。

检测仪器

液压千斤顶系统需满足3000kN量程且具备载荷保持功能(波动率≤1%),配套高精度压力传感器(误差≤0.5%FS)实现闭环控制。

位移测量装置应配置4支电子百分表(分辨率0.01mm),采用磁性表座对称布置于基准梁上,消除偏心荷载引起的测量误差。

数据采集系统须具备16位AD转换模块和实时波形显示功能,采样频率不低于100Hz,可同步记录荷载-位移-时间三维数据曲线。

专用测力计采用双层不锈钢密封结构(防护等级IP68),量程覆盖50-2000kN范围且温度漂移≤0.02%/℃,满足长期埋置监测需求。

三维激光扫描仪用于锚杆空间定位复核(精度2mm),配合BIM模型进行施工偏差可视化分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