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208
脊弯曲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7-14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Cobb角测量:脊柱侧弯畸形量化金标准,测量范围0-180°,精度±1°,需标注上下端椎
骶骨倾斜角(SacralSlope):评估骨盆矢状位平衡,测量范围-30°至+50°,精度±0.5°
胸椎后凸角(ThoracicKyphosis):T4-T12椎体后缘切线夹角,正常范围20°-50°,测量误差≤2°
腰椎前凸角(LumbarLordosis):L1-S1椎体后缘夹角,正常范围40°-60°,三维重建偏差<1.5mm
顶椎旋转度(ApicalVertebralRotation):Nash-Moe法分四级,CT横断面测量旋转角度0-30°
脊柱平衡度(SVA):矢状面铅垂线偏移量,C7椎体中心至骶骨后上角垂距,测量精度±2mm
Risser征分级:髂骨骨骺闭合程度评估骨骼成熟度,0-5级分类,X线片分辨率≥3LP/mm
柔韧性测试(BendingTest):动态侧屈位Cobb角变化率,计算矫正度>25%为柔性侧弯
椎体楔形变指数:凹/凸侧椎体高度比值,计算公式(凹侧高/凸侧高)×100%,阈值<90%
骨盆入射角(PI):骶骨终板中点与股骨头中心连线夹角,基准值52°±10°,三维建模误差<1°
肩部平衡度:锁骨角测量,双侧锁骨肩峰端高度差>5mm判定失衡
脊柱旋转角(AVR):Perdriolle旋转计量表测量,误差范围±3°,需标注顶椎位置
检测范围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10-18岁发病群体,Cobb角>10°的冠状面畸形筛查
退行性脊柱侧弯:椎间盘及小关节退变导致的成人侧凸,常伴椎管狭窄症状
先天性半椎体畸形:胚胎期椎体分节障碍,需评估畸形椎体位置及代偿弯角度
神经肌肉型脊柱畸形:脑瘫、肌营养不良等神经病变继发的C形弯曲
骨质疏松性脊柱后凸:椎体压缩骨折导致的矢状面失衡,后凸角>60°需干预
强直性脊柱炎竹节样改变:评估胸腰段后凸进展及颈椎活动度丧失程度
脊柱术后矫形评估:内固定器械位置核查及融合节段曲度维持效果追踪
职业性脊柱劳损:长期负重作业者的腰椎前凸角减小及椎间隙高度比检测
运动医学姿势分析:运动员脊柱侧弯筛查及核心肌群不平衡评估
马凡综合征脊柱表现:结缔组织病相关脊柱侧凸,需监测年进展>10°病例
脊柱肿瘤继发畸形:椎体破坏导致的病理性后凸,测量椎体塌陷率>50%
姿势性圆背:功能性后凸与结构性后凸鉴别,过伸位X线后凸角改善>15°
检测标准
ISO20685:2010人体测量三维扫描仪精度验证规范
ASTMF2794-21脊柱植入物生物力学测试标准
GB/T16133-2014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的筛查
YY/T0852-2011脊柱外固定系统静态强度测试方法
ISO19226:2020核电站人员脊柱剂量评估规程
GBZ130-2020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SRS-Schwab成人脊柱畸形影像学评估共识
GB/T24461-2023三维扫描人体脊柱测量规范
ISO20646:2020职业性脊柱负荷评估方法
WS/T580-2017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筛查
GB/T39268-2020人体骨密度仪校准规范
ISO21536:2022骨科植入物脊柱动态系统试验
检测仪器
数字化X射线成像系统(DR):采用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分辨率≥5.0LP/mm,实现全脊柱拼接成像
EOS三维低剂量成像系统:双平面同步采集技术,辐射剂量降低85%,三维建模误差<1mm
表面拓扑扫描仪:红外光栅投射测量背部对称性,点云密度≥1点/mm²,实时显示躯干旋转角
脊柱力学评估平台:六维力传感器测量椎旁肌失衡度,载荷范围0-500N,精度±0.5%FS
超声骨龄仪:高频探头(7.5MHz)测量髂骨骨骺,Risser分级判读符合率>95%
动态脊柱监测系统:惯性传感器(IMU)采样率100Hz,监测日常活动脊柱曲度变化
三维动作捕捉系统:8镜头红外Vicon系统,标记点追踪精度0.1mm,分析步态周期脊柱动力学
MRI弥散张量成像:3T超导磁体,b值1000s/mm²,评估脊髓受压FA值变化
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扇形束扫描,空间分辨率0.8mm,分析椎体骨密度与曲度相关性
计算机辅助测量系统:DICOM影像处理软件,支持Cobb角自动标注,测量重复性误差≤1°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杨氏模量和泊松比测量检测
下一篇:钢绞线实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