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纳米颗粒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7-31  

食品纳米颗粒检测针对食品原料、加工品及包装中纳米颗粒的存在状态、理化特性及潜在风险开展,主要包括纳米颗粒的识别、定量、尺寸分布、表面电荷、化学组成等关键参数检测,为食品安全性评估及合规性提供科学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纳米颗粒识别:通过显微技术或光谱方法确认食品中是否存在纳米颗粒,检测参数包括颗粒形态(如球形、棒状)、分散状态(单分散/团聚)。

纳米颗粒定量分析:测定食品中纳米颗粒的含量,检测参数包括质量浓度(如0.1-1000μg/kg)、数量浓度(如10^6-10^12particles/mL)。

纳米颗粒尺寸分布:分析纳米颗粒的大小分布范围,检测参数包括平均粒径(如1-1000nm)、粒径分布宽度(如多分散指数PDI≤0.3)。

表面电荷(Zeta电位):评估纳米颗粒的表面电性质,检测参数包括Zeta电位值(如-50-+50mV)、电位稳定性(如24小时变化率≤10%)。

化学组成分析:确定纳米颗粒的元素或化合物组成,检测参数包括元素含量(如≥0.01%)、化合物纯度(如≥95%)。

分散稳定性:考察纳米颗粒在食品基质中的分散状态,检测参数包括沉降速率(如≤0.1mm/h)、团聚体尺寸(如≤100nm)。

溶出行为检测:研究纳米颗粒从食品或包装中向食品基质的迁移,检测参数包括溶出量(如≤1μg/kg)、溶出速率(如≤0.01μg/(kg·h))。

生物可及性评估:评估纳米颗粒在人体消化道中的释放程度,检测参数包括生物可及率(如1-50%)、释放速率(如≤0.5μg/(g·h))。

毒性效应筛查:初步判断纳米颗粒的潜在毒性,检测参数包括细胞存活率(如≥80%为无明显毒性)、氧化应激水平(如ROS含量变化≤20%)。

包装材料迁移检测:针对食品包装中的纳米颗粒向食品的迁移,检测参数包括迁移量(如≤0.01mg/kg)、迁移时间(如24小时迁移率)。

纳米颗粒团聚状态:分析纳米颗粒在食品中的团聚程度,检测参数包括团聚体平均粒径(如10-500nm)、团聚体数量(如≤10^9particles/mL)。

表面修饰剂检测:测定纳米颗粒表面的修饰剂(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含量,检测参数包括修饰剂含量(如≥0.1%)、修饰层厚度(如1-10nm)。

检测范围

食品原料:包括谷物、果蔬、肉类、乳制品等原料中的天然或添加的纳米颗粒,如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等。

食品加工品:如饮料、糖果、糕点、调味品等加工食品中,因生产工艺引入或添加的纳米颗粒,如纳米银抗菌剂、纳米氧化铁色素。

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接触包装(如塑料膜、纸质包装、金属罐)中的纳米颗粒,如纳米二氧化钛涂层、纳米粘土增强材料。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中的纳米级成分,如纳米级乳化剂、纳米级增稠剂、纳米级防腐剂。

功能食品:功能性食品中添加的纳米颗粒,如纳米硒、纳米锌等矿物质补充剂,纳米级植物提取物载体。

婴幼儿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辅食中的纳米颗粒,如纳米级钙补充剂、纳米级DHA载体。

食用农产品:新鲜水果、蔬菜、肉类等农产品表面或内部的纳米颗粒,如农药残留中的纳米级载体、土壤中的纳米污染物。

食品接触材料:如餐具、厨具、食品加工设备中的纳米颗粒,如纳米陶瓷涂层、纳米不锈钢材料。

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中用于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纳米颗粒,如纳米级人参皂苷、纳米级维生素载体。

进口食品:进口食品原料及加工品中的纳米颗粒,如国外食品中使用的纳米添加剂、包装材料中的纳米成分。

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中因基因修饰或加工工艺产生的纳米颗粒,如转基因作物中的纳米级蛋白颗粒。

食品工业废水:食品加工过程中排放的废水中的纳米颗粒,如淀粉纳米颗粒、蛋白质纳米颗粒。

检测标准

ISO/TS27687:2008纳米技术——食品和食品接触材料中纳米颗粒的表征。

ASTME2861-12(2017)用于测定食品中纳米颗粒尺寸分布的动态光散射法标准试验方法。

GB/T33249-2016纳米技术食品中纳米颗粒的分离与表征透射电子显微镜法。

GB31604.49-2016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纳米材料迁移量的测定。

ISO13061-2:2014纳米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纳米颗粒表征中的应用第2部分:定量分析。

ASTME3085-17食品接触材料中纳米颗粒迁移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标准试验方法。

GB/T30739-2014纳米技术纳米颗粒的比表面积测定Brunauer-Emmett-Teller(BET)法。

ISO22489:2008纳米技术——食品中纳米颗粒的识别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GB/T21511-2008纳米材料术语。

ASTME3151-18食品中纳米颗粒的元素组成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标准试验方法。

GB/T34008-2017纳米技术食品中纳米颗粒的尺寸分布测定激光衍射法。

ISO14103:2012纳米技术——Zeta电位的测定电泳光散射法。

检测仪器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用于纳米颗粒的形态观察和尺寸测量,检测参数包括颗粒形态(如球形、棒状)、粒径(1-1000nm)、分散状态(单分散/团聚)。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纳米颗粒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检测参数包括表面粗糙度(如Ra≤10nm)、元素分布(如均匀性≥90%)。

动态光散射仪(DLS):测定纳米颗粒的hydrodynamic尺寸和尺寸分布,检测参数包括平均粒径(1-1000nm)、多分散指数(PDI≤0.5)。

Zeta电位仪:测量纳米颗粒的表面电荷,检测参数包括Zeta电位(-50-+50mV)、电位稳定性(24小时变化率≤1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定量分析纳米颗粒中的元素含量,检测参数包括元素检测限(如0.01μg/kg)、定量范围(0.1-1000μg/kg)。

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分析纳米颗粒的体积粒径分布,检测参数包括D10(10%颗粒小于该粒径)、D50(中位粒径)、D90(90%颗粒小于该粒径)。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识别纳米颗粒的化学结构,检测参数包括特征峰位置(如1000-1200cm^-1为Si-O-Si键)、官能团种类(如羟基、羧基)。

原子力显微镜(AFM):测定纳米颗粒的表面topography和力学性能,检测参数包括颗粒高度(1-1000nm)、杨氏模量(1-100GPa)。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分析纳米颗粒中的金属元素含量,检测参数包括元素检出限(如0.1μg/kg)、线性范围(1-1000mg/L)。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离和定量食品中的纳米颗粒结合物,检测参数包括保留时间(如5-30分钟)、峰面积(定量依据)。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