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排泄率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7-31  

肾排泄率检测通过尿液或血液样本分析,评估肾脏对肌酐、白蛋白、药物等物质的排泄能力,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及药物代谢状态的关键指标,为肾病诊断、治疗监测及药物剂量调整提供客观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通过测定血浆肌酐、尿肌酐及24小时尿量,计算肾脏清除肌酐的速率,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测参数包括血浆肌酐浓度(μmol/L)、尿肌酐浓度(μmol/L)、24小时尿量(mL)、Ccr值(mL/min)。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定量检测尿液中白蛋白的排泄量,反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早期肾损伤,检测参数包括尿白蛋白浓度(mg/L)、24小时尿量(mL)、UAER值(mg/24h)。

血尿素氮(BUN)清除率:计算肾脏对血尿素氮的清除能力,辅助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测参数包括血浆BUN浓度(mmol/L)、尿BUN浓度(mmol/L)、24小时尿量(mL)、BUN清除率(mL/min)。

β2-微球蛋白排泄率(β2-MGER):测定尿液中β2-微球蛋白的排泄量,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检测参数包括尿β2-微球蛋白浓度(mg/L)、24小时尿量(mL)、β2-MGER值(mg/24h)。

胱抑素C清除率(CysCCR):通过血浆胱抑素C浓度及尿胱抑素C浓度计算清除率,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测参数包括血浆CysC浓度(mg/L)、尿CysC浓度(mg/L)、24小时尿量(mL)、CysCCR值(mL/min)。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排泄率:定量检测尿液中RBP的排泄量,反映肾小管近曲小管损伤,检测参数包括尿RBP浓度(mg/L)、24小时尿量(mL)、RBP排泄率(mg/24h)。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排泄率:测定尿液中NAG的活性,反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检测参数包括尿NAG活性(U/L)、24小时尿量(mL)、NAG排泄率(U/24h)。

尿糖排泄率(UGER):计算尿液中葡萄糖的排泄量,反映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检测参数包括尿葡萄糖浓度(mmol/L)、24小时尿量(mL)、UGER值(mmol/24h)。

尿免疫球蛋白G(IgG)排泄率:定量检测尿液中IgG的排泄量,反映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程度,检测参数包括尿IgG浓度(mg/L)、24小时尿量(mL)、IgG排泄率(mg/24h)。

肾小管最大重吸收量(TmG):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后测定尿糖及血糖浓度,计算肾小管对葡萄糖的最大重吸收能力,检测参数包括血糖浓度(mmol/L)、尿糖浓度(mmol/L)、尿量(mL/min)、TmG值(mmol/min)。

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物(如99mTc-DTPA)动态监测,计算肾脏每分钟流经的血浆量,检测参数包括核素摄取率(%)、排泄半衰期(min)、ERPF值(mL/min)。

检测范围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评估肾功能进展情况,监测治疗效果,判断是否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药物代谢监测:如庆大霉素、万古霉素、顺铂等肾毒性药物,评估药物在体内的排泄能力,调整用药剂量。

糖尿病肾病筛查:早期发现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识别糖尿病患者的肾并发症风险。

高血压肾病诊断:判断高血压对肾脏小动脉及肾小球的损害程度,指导降压治疗方案。

狼疮性肾炎评估:监测系统性红斑狼疮对肾小球及肾小管的损伤,评估免疫抑制治疗效果。

肾移植术后监测:评估移植肾的滤过及排泄功能,早期发现排斥反应或移植肾肾病。

急性肾损伤(AKI)诊断:识别肾功能急剧下降的原因(如缺血、中毒),判断损伤程度及恢复情况。

老年人肾功能评估:随着年龄增长,肾功能自然衰退的监测,调整老年患者的药物剂量。

肾病综合征随访:观察蛋白尿及肾功能变化,评估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反应。

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评估结石对肾脏排泄功能的影响,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多囊肾患者:监测囊肿对肾实质的压迫程度,评估肾功能恶化速度。

妊娠合并肾病:评估妊娠期肾脏负担,保障母婴安全。

检测标准

ISO15193:2003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验参考测量程序的建立和确认(用于肌酐、胱抑素C等指标的测量)。

GB/T20470-2006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规范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ASTME2424-05(2019)尿样中肌酐测定的标准试验方法(尿肌酐检测的技术规范)。

ISO17511:2020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本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确保检测结果的溯源性)。

GB/T19634-2005体外诊断试剂通用技术要求(体外诊断试剂的质量控制)。

ASTME3026-15(2021)血浆中胱抑素C测定的标准试验方法(胱抑素C检测的技术规范)。

GB/T22576-201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要求(实验室管理及检测能力的要求)。

ISO20186-1:2019临床实验室分子诊断检验核酸扩增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分子诊断类检测的通用规范)。

GB/T18990-2008尿中白蛋白的测定免疫透射比浊法(尿白蛋白检测的方法标准)。

ISO8601:2000日期和时间表示法(样本采集时间的记录规范)。

检测仪器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集样品处理、检测、结果分析于一体的自动化仪器,用于测定血浆/尿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等生化指标,支持多项目同时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尿微量蛋白分析仪: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或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尿液中白蛋白、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等微量蛋白,计算排泄率,灵敏度可达mg/L级。

放射性核素肾显像仪: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物(如99mTc-DTPA、99mTc-MAG3),动态监测肾脏对核素的摄取、排泄过程,生成肾动态显像图,计算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和肾小球滤过率(GFR)。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的分析仪器,用于测定尿中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等物质的浓度,为排泄率计算提供准确的定量数据。

24小时尿样收集系统:包括带刻度的尿杯、防腐剂添加装置、低温保存箱等,用于准确收集患者24小时内的全部尿液,保证尿量测量的准确性,是计算各种尿排泄率的基础。

免疫比浊仪: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浊度变化,定量检测血浆或尿中胱抑素C、免疫球蛋白G等物质的浓度,支持清除率计算,检测范围可达0.1mg/L~100mg/L。

离子选择电极分析仪:用于测定尿中钠、钾、氯等电解质的浓度,结合尿量计算电解质排泄率,检测精度可达mmol/L级。

自动尿液分析仪:快速检测尿液中的物理化学指标(如尿比重pH值、尿糖)和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评估样本质量(如是否被污染、是否符合检测要求)。

放射性计数仪:用于测量放射性核素标记物的放射性强度,配合肾显像仪计算核素摄取率及排泄半衰期,支持ERPF和GFR的计算。

酶标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等酶类或蛋白类物质的活性或浓度,灵敏度可达U/L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