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压变色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8-04  

耐热压变色检测是评估材料在特定温度、压力及时间作用下,颜色变化程度及稳定性的专业测试,主要考察材料的热稳定性、色素耐热性及界面相容性等指标,是包装、纺织、塑料等行业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热压变色程度:检测材料在热压后颜色与初始颜色的差异,用CIE 1976 ΔEab表示,精度≤0.2ΔEab。

热压变色可逆性:测量热压后材料在室温(23±2)℃、湿度(50±5)%RH环境下,颜色恢复至初始值90%所需的时间,范围0~3600s,分辨率1s。

热压温度阈值:确定材料开始出现可察觉变色(ΔEab≥1.0)的最低温度,范围40℃~300℃,分辨率1℃。

热压压力阈值:记录材料发生明显变色(ΔEab≥1.5)的最小压力,范围0.1MPa~10MPa,精度±0.05MPa。

热压时间影响:测试不同热压时间(10s~1800s)下的颜色变化,分析时间因素对变色程度的影响,时间设定误差≤0.1s。

色差均匀性:评估热压区域内颜色变化的均匀程度,用颜色分布的变异系数(CV)表示,CV≤5%。

耐热压循环稳定性:经过1~100次热压循环(每次循环条件:150℃、2MPa、60s)后,测量颜色变化的累积值,ΔEab≤1.0。

热压后色牢度:检测热压后材料对摩擦的颜色保持能力,用灰度等级表示,等级≥4级(依据GB/T 250-2019)。

热压界面变色:考察材料与接触介质(如金属、塑料)接触部位的颜色变化,用ΔEab表示,精度≤0.3ΔEab。

热压后光泽变化:测量材料热压前后的60°镜面光泽,评估光泽变化对视觉颜色的影响,精度≤1GU(光泽单位)。

检测范围

包装材料:食品包装膜、药品铝箔袋、化妆品包装盒等,需评估热封工艺后的颜色稳定性。

纺织材料:服装面料、家用纺织品、工业用布等,考察熨烫、热压加工后的颜色变化。

塑料制品:ABS塑料件、PVC管材、PP注塑件等,测试注塑或热成型过程中的颜色稳定性。

涂层材料:金属涂层、木器涂料、汽车喷漆等,评估涂层在热压固化后的颜色一致性。

印刷制品:纸质印刷品、塑料标签等,检测热压工艺对印刷颜色的影响。

橡胶制品:橡胶密封件、轮胎橡胶、橡胶垫片等,考察热压硫化后的颜色变化。

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塑料、金属复合材料、纸塑复合材料等,测试热压成型后的颜色稳定性。

皮革制品:天然皮革、合成皮革、皮革箱包等,评估热压定型后的颜色保持能力。

电子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线路板基材、电子标签等,检测热压工艺对材料颜色的影响。

建筑材料:地板革、墙纸、装饰面板等,考察热压安装过程中的颜色变化。

检测标准

ASTM D7823-19 塑料因热暴露引起的颜色变化的标准试验方法

ISO 105-X12:2016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X12部分:耐热压色牢度

GB/T 13764-2009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熨烫色牢度

ASTM D6290-19 不透明材料颜色和色差测量的标准试验方法

ISO 7724-3:2019 色度学 第3部分:CIE 1976 Lab颜色空间

GB/T 250-2019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ASTM F1501-19 用热重分析法测定聚合物材料热稳定性的标准试验方法

ISO 11341:2014 纺织品 耐褶裥和定型色牢度试验方法

GB/T 31888-2015 中小学校校服 安全与质量要求(含耐熨烫色牢度要求)

ASTM D523-19 镜面光泽的标准试验方法(用于辅助评估热压后光泽变化)

检测仪器

台式色差仪:基于CIE 1976 Lab颜色空间,测量材料热压前后的颜色坐标(L、a*、b*),计算色差ΔEab值,用于定量评估变色程度,精度≤0.2ΔEab。

热压试验机:集成温度控制(40℃~300℃,分辨率1℃)、压力调节(0.1MPa~10MPa,精度±0.05MPa)和时间设定(10s~1800s,误差≤0.1s)功能,模拟工业热压工艺条件,为变色检测提供标准化处理环境。

恒温恒湿箱:维持温度(23±2)℃、湿度(50±5)%RH的标准环境,用于热压后材料的颜色恢复处理,确保可逆性测试的环境一致性,减少误差。

电子万能试验机:配合热压模具,通过伺服系统实现压力的精确控制(加载速率0.01MPa/s~1MPa/s),用于测定材料发生可察觉变色的最小压力阈值。

色彩分光光度计:采用光栅分光技术,对热压区域进行2D扫描(扫描范围10mm×10mm~100mm×100mm),获取每点的颜色数据,计算颜色分布的变异系数(CV),评估色差均匀性,CV测量精度≤1%。

热重分析仪(TGA):监测材料在热压温度范围内(室温~500℃)的质量损失,分析色素、添加剂的热分解或挥发对颜色变化的影响,温度精度±1℃。

摩擦色牢度仪:采用往复摩擦方式(摩擦行程10mm~50mm,频率0.5Hz~2Hz),用标准摩擦布对热压后材料表面进行摩擦,通过比较摩擦布与材料的颜色差异,评估热压后色牢度,摩擦次数0~1000次可调。

三维视频显微镜:结合光学放大(50~500倍)与三维重建技术,观察热压后材料表面的微观形貌(如裂纹、起泡、色素迁移),揭示颜色变化的物理机制,辅助失效分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