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3473
苦涩度阈值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12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苦味物质临界浓度:测定人体对食品中苦味化合物的最小可察觉浓度,用于确定食品中苦味物质的最低有效剂量,测量范围0.01~100mg/L,浓度精度±5%。
苦味强度评分:采用9点感官量表(1=无苦味,9=极强苦味)评估苦味的主观强度,重复测量误差≤0.5分,用于量化苦味的感知程度。
苦味持续时间:记录苦味刺激作用后,苦味感知消失所需的时间,时间分辨率0.1s,测量范围1~60s,反映苦味的残留特性。
苦味阈值个体差异:比较不同人群(年龄18~60岁、性别比例1:1)的苦味感知阈值,样本量≥30人/组,用于分析人群对苦味的敏感性差异。
苦味物质协同作用:分析两种及以上苦味化合物(如咖啡因+奎宁)共同作用时的阈值变化,浓度组合≥5种,评估化合物间的协同或拮抗效应。
温度对苦味阈值影响:测定10~60℃范围内不同温度下的苦味临界浓度,温度控制精度±0.5℃,研究温度对苦味感知的影响规律。
pH值对苦味阈值影响:评估pH3~9范围内,氢离子浓度变化对苦味物质(如生物碱)解离度的影响,pH测量精度±0.01,用于优化食品的pH配方。
苦味物质回收率:验证检测方法对目标苦味化合物(如单宁、苦味肽)的回收效率,回收率范围85%~115%,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苦味阈值日内变异:同一检测者在同一日内重复测量同一样品的苦味阈值,变异系数≤10%,评价方法的日内重复性。
苦味阈值日间变异:不同检测日(间隔≥24小时)之间的苦味阈值变异系数≤15%,评价方法的日间稳定性。
检测范围
饮料类:包括咖啡、茶、碳酸饮料、功能饮料、果汁等,评估咖啡因、奎宁、柚皮苷等苦味物质的阈值,保障产品风味一致性。
酒类: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等,检测单宁、苦杏仁苷、α-酸(啤酒花)等苦味化合物的临界浓度,优化酿酒工艺。
乳制品:酸奶、奶酪、乳饮料、配方奶粉等,分析乳酸菌发酵产生的苦味肽(如β-酪蛋白水解产物)阈值,提升产品口感。
休闲食品:薯片、坚果、饼干、巧克力等,评估添加的苦味剂(如苦瓜提取物、茶多酚)或加工产生的苦味物质(如焦糖化产物)阈值。
调味品:酱油、醋、辣椒酱、豆瓣酱等,检测氨基酸态氮、生物碱类(如胡椒碱)或发酵产生的苦味物质阈值,确保调味效果。
保健食品:苦味中药提取物(如黄连、黄柏、苦参)制剂、功能性饮料等,测定有效成分(如小檗碱、苦参碱)的苦味阈值,平衡功效与口感。
婴幼儿食品:配方奶粉、辅食、果泥等,确保苦味物质(如蛋白质水解产物、矿物质)浓度低于婴幼儿感知阈值(≤0.1mg/L),保障食品安全。
农产品:新鲜水果(柚子、 bitter melon)、蔬菜(苦瓜、芥菜、蒲公英)等,评估天然苦味物质(如黄酮类、萜类)的阈值,指导品种选育。
食品添加剂:苦味剂(咖啡因、纽甜、苦瓜提取物)、增味剂(如核苷酸二钠)等,检测其在食品中的有效阈值(≤最大使用量的50%),规范添加剂使用。
餐饮产品:汤品(如中药汤、菌汤)、酱料(如黑胡椒酱、芥末酱)、快餐(如汉堡、炸鸡)等,评估烹饪过程中产生的苦味物质(如糊精、肌苷酸)阈值,优化菜品配方。
检测标准
ISO 4120:2019 感官分析—苦味阈值的测定—三点比较法:规定了采用三点比较法测定苦味阈值的感官评价方法,适用于食品、饮料等产品。
GB/T 16291.1-2012 感官分析 选拔、培训与管理评价员 第1部分:优选评价员:规范了感官评价员的选拔、培训和管理要求,确保苦味阈值检测的准确性。
ASTM E1432-20 感官分析—苦味强度的测定—类别量表法:规定了采用类别量表法评估苦味强度的方法,适用于定量描述苦味的感知程度。
GB/T 22366-2008 感官分析 方法学 定量描述分析导则:提供了定量描述分析的一般原则和步骤,用于苦味强度、持续时间等参数的测定。
ISO 8586:2012 感官分析—评价员的选拔、培训和管理—一般原则:规定了感官评价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流程,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GB/T 10221-2012 感官分析 术语:定义了感官分析中的关键术语(如苦味阈值、感官强度),统一检测术语使用。
ASTM E2534-13 感官分析—苦味阈值的测定—配对比较法:规定了采用配对比较法测定苦味阈值的方法,适用于小样本量的检测。
GB/T 12315-2008 感官分析 方法 排序法:规定了排序法的使用方法,用于比较不同样品的苦味强度顺序。
ISO 13299:2016 感官分析—方法学—使用标度的方法:提供了使用标度(如线性标度、类别标度)进行感官评价的方法,适用于苦味强度的测量。
GB/T 15549-1995 感官分析 方法 学 检测法:规定了感官检测的一般方法,包括样品制备、评价环境、评价员要求等,确保检测的规范性。
检测仪器
电子舌系统:采用多传感器阵列(包括苦味传感器、酸味传感器、咸味传感器等)模拟人体味觉受体,检测苦味物质的浓度,支持同时分析多种苦味化合物(如咖啡因、奎宁、单宁),测量范围0.01~1000mg/L,分辨率0.001mg/L,用于快速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配备紫外检测器(UV)或荧光检测器(FLD),分离并定量食品中的苦味化合物(如苦味肽、生物碱、黄酮类),柱温控制精度±0.1℃,检测限0.005mg/L,用于精准测定苦味物质的含量。
感官评价室:符合ISO 8589标准的无异味、无强光、温度(20~25℃)湿度(40%~60%)可控环境,配备隔挡式评价位(≥6个)、样品传递窗口、灯光调节系统(如D65标准光源),用于感官评价实验,确保评价环境的一致性。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苦味物质(如咖啡因、奎宁)的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其浓度,波长范围190~1100nm,吸光度精度±0.001AU,用于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
电子天平:用于称量苦味物质标准品(如咖啡因标准品、奎宁标准品),精度0.1mg,最大称量范围200g,确保标准溶液浓度的准确性。
恒温培养箱:控制感官评价实验的环境温度,温度范围10~60℃,精度±0.5℃,用于研究温度对苦味阈值的影响,或保持样品温度的一致性。
磁力搅拌器:用于溶解苦味物质标准品(如将咖啡因溶解于去离子水),转速范围0~2000rpm,搅拌精度±10rpm,确保溶液均匀。
离心机:分离食品样品中的固体杂质(如水果中的果肉、蔬菜中的纤维),转速范围500~10000rpm,离心力最大12000×g,用于制备澄清的样品溶液。
pH计:测定样品的pH值,评估其对苦味阈值的影响(如pH变化对生物碱解离度的影响),pH范围0~14,精度±0.01,用于优化样品的pH条件。
移液器:准确移取标准溶液(如咖啡因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量程1~1000μL,精度±1%,用于制备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或样品稀释液。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撕裂强度加速检测
下一篇:彩涂层耐燃时效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