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208
巴氏杀菌效价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12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菌落总数:测定杀菌前后样品中所有活的微生物数量,反映整体杀菌效果。检测参数:培养温度36±1℃,培养时间48±2小时,计数范围30~300CFU/g(mL)。
大肠菌群计数:作为粪便污染指示菌,评估杀菌对肠道致病菌的控制效果。检测参数:乳糖发酵管培养温度36±1℃,培养时间24±2小时,MPN法检测下限3MPN/100g(mL)。
沙门氏菌检测:检测杀菌后样品中沙门氏菌的存在与否,验证杀菌对致病菌的灭活效果。检测参数:前增菌液(缓冲蛋白胨水)36±1℃培养18~24小时,选择性增菌液(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液)36±1℃培养18~24小时,生化鉴定符合沙门氏菌特征。
乳酸菌存活率:测定发酵食品(如酸奶、发酵乳)中乳酸菌的存活数量,避免过度杀菌影响产品风味和功能。检测参数:MRS琼脂培养基36±1℃厌氧培养48±2小时,计数范围30~300CFU/g(mL)。
芽孢杆菌计数:检测杀菌后样品中耐热芽孢杆菌的数量,评估杀菌对耐热微生物的灭活效果。检测参数:营养琼脂培养基100℃热处理15分钟(灭活非芽孢菌),36±1℃培养48±2小时,计数范围30~300CFU/g(mL)。
D值测定(Decimal Reduction Time):测定在特定温度下杀灭90%目标微生物所需的时间,反映微生物的耐热性。检测参数:目标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温度(如63℃、72℃),每隔一定时间取样,计算活菌数下降1个对数级的时间。
Z值测定:测定D值下降1个对数级所需的温度变化,反映温度对微生物耐热性的影响。检测参数:选取3~5个不同温度(如60℃、65℃、70℃),测定各温度下的D值,通过线性回归计算Z值。
杀菌强度(F值):计算相当于在基准温度(如70℃)下的等效杀菌时间,评估杀菌过程的总效果。检测参数:基准温度(通常为70℃或121℃),实际杀菌温度-时间曲线,通过积分计算F值。
残留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测定杀菌后样品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指示杀菌是否彻底(过氧化物酶耐热性强,活性残留说明杀菌不足)。检测参数:提取液(磷酸缓冲液pH7.0),底物(愈创木酚+过氧化氢),比色法测定470nm处吸光度变化,活性单位定义为每分钟吸光度增加0.01为1U。
感官指标(色泽、气味):评估杀菌后产品的色泽和气味变化,辅助判断杀菌是否过度(如高温导致的褐变、异味)。检测参数:色泽采用色差计测定L*(亮度)、a*(红绿色差)、b*(黄蓝色差);气味采用感官评定(10人 panel,评分量表1~5分)。
检测范围
液态乳品:如牛奶、羊奶、调味乳等,通过巴氏杀菌杀灭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有害微生物,保留乳中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
发酵食品:如酸奶、酸乳饮料、发酵乳等,杀菌后保留有益乳酸菌(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防止杂菌污染,保持产品的发酵风味。
果汁饮料:如苹果汁、橙汁、葡萄汁等,巴氏杀菌灭活致病微生物(如大肠杆菌O157:H7、李斯特菌),延长保质期,保留果汁的天然口感和维生素C。
肉制品:如火腿、香肠、培根等,采用低温巴氏杀菌(如60~70℃)杀灭表面微生物,保持肉质的嫩度和风味,避免高温导致的蛋白质变性。
蛋制品:如液态蛋、蛋粉、蛋黄酱等,杀菌灭活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保障食用安全,适用于糕点、冷饮等食品加工。
调味品:如酱油、醋、料酒等,巴氏杀菌杀灭产膜菌、芽孢杆菌等腐败微生物,防止产品变质,保持调味品的风味和品质。
蔬菜制品:如腌制蔬菜、蔬菜汁、蔬菜泥等,杀菌灭活致病菌(如志贺菌、沙门氏菌)和腐败微生物,保留蔬菜的口感和膳食纤维。
水产制品:如鱼糜、鱼片、虾酱等,低温巴氏杀菌杀灭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等致病菌,延长保质期,保持水产产品的鲜味。
婴儿食品:如婴儿奶粉、婴儿果泥、婴儿蔬菜泥等,严格的巴氏杀菌确保微生物安全(如沙门氏菌、阪崎肠杆菌),符合婴儿食品的严格标准(如GB 10765-2021)。
啤酒及果酒:如鲜啤酒、果酒等,巴氏杀菌灭活酵母和杂菌,防止二次发酵,保持酒质的稳定和风味,延长保质期。
检测标准
GB 5009.22-2016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GB 5009.3-2016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ISO 6579-1:2017 食品链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第1部分:通用方法
GB 4789.35-2016 食品中乳酸菌检验
GB 5009.23-2016 食品中芽孢杆菌的测定
ASTM E2008-07(2018) 微生物耐热性D值测定标准方法
ISO 14937:2005 食品微生物学 热加工食品的杀菌效果评估
GB/T 23747-2009 食品杀菌技术术语
GB 19645-2010 巴氏杀菌乳
ISO 22466:2007 食品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比色法
检测仪器
恒温培养箱: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常用设备,提供稳定的温度环境(如36℃、48℃),确保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检测中微生物生长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是微生物检测的基础设备。
高压灭菌锅:通过高温高压(如121℃、15psi)杀灭培养基、样品处理工具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防止检测过程中的交叉污染,保障样品的纯度,是微生物检测的关键设备。
微生物计数仪:采用图像分析或流式细胞术原理,快速自动计数菌落数量,替代传统人工计数,提高检测效率(每小时可检测数百个样品),适用于菌落总数、乳酸菌等项目的大规模检测。
恒温水浴锅:用于D值、Z值测定中的恒温处理,通过循环水保持稳定的处理温度(如63℃、72℃),温度波动≤0.5℃,确保微生物耐热性测定中温度的准确性,为D值、Z值计算提供可靠数据。
色差计:用于感官指标(色泽)的量化测定,通过测量样品的L*(亮度)、a*(红绿色差)、b*(黄蓝色差)值,客观评估杀菌后产品的色泽变化(如牛奶的褐变),避免主观感官评定的误差。
酶标仪:用于残留酶活性(如过氧化物酶)的测定,通过比色法检测底物(愈创木酚+过氧化氢)与酶反应后的吸光度变化(470nm处),检测速度快(每小时可检测96个样品),快速计算酶活性,指示杀菌是否彻底。
数据 logger(温度记录仪):通过内置传感器(精度±0.1℃)记录杀菌过程中的温度-时间曲线,实时存储数据(可存储数千条记录),为杀菌强度(F值)的计算提供准确的温度-时间数据,评估杀菌过程的总效果。
均质器:用于固体样品(如肉制品、蔬菜)的前处理,通过高速旋转的刀片(转速可达10000rpm以上)将样品均质成匀浆,确保微生物在样品中均匀分布,提高菌落总数、芽孢杆菌等检测的准确性(误差≤5%)。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施胶量检测
下一篇:清洁剂溶剂残留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