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0538
金属纤维熔融指数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14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熔融指数(MI):表征金属纤维在特定温度、压力下的流动速率,测试温度范围180~300℃,载荷2.16~21.6kg,计算10分钟内流出的质量(g/10min),结果精度0.5%。
高负荷熔融指数(HLMI):用于高粘度金属纤维的流动性评估,载荷为21.6kg,温度同MI测试,结果以g/10min表示,重复性误差≤1%。
熔融粘度:测量金属纤维熔融状态下的粘度与剪切速率关系,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剪切速率范围10~1000s⁻,温度控制精度0.5℃,粘度范围10~10000Pas,测试偏差≤2%。
熔体密度:测定熔融状态下金属纤维的密度,采用体积法,温度范围190~280℃,体积测量精度0.01cm,密度结果精度0.001g/cm。
流动速率比值(FRR):计算高负荷(21.6kg)与低负荷(2.16kg)熔融指数的比值,反映材料剪切敏感性,比值范围1~10,测试偏差≤0.2。
熔融温度范围:确定金属纤维从固态转变为熔融状态的温度区间,采用DSC法,升温速率10℃/min,温度分辨率0.1℃,熔融起始温度与终止温度误差≤1℃。
热稳定性:评估熔融状态下金属纤维的降解程度,测试时间30min,温度保持在熔融温度+20℃,质量损失率≤1%,检测限0.01%。
剪切变稀指数:表征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采用幂律方程拟合,剪切速率比10:1,指数范围0.7~1.0,拟合误差≤5%。
熔体弹性:测量熔融金属纤维的弹性回复能力,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入口压力降法,弹性模量范围10~1000Pa,压力检测精度1%。
熔融流动活化能:计算流动粘度对温度的敏感性,采用阿伦尼乌斯方程,温度范围180~280℃,活化能范围20~100kJ/mol,计算精度2kJ/mol。
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以体积表示的熔融流动速率,测试温度与载荷同MI,体积测量精度0.01cm/10min,结果与MI可互相转换。
剪切应力:计算熔融金属纤维在毛细管中的剪切应力,采用毛细管流变仪的压力数据,剪切应力范围10~1000kPa,精度1%。
检测范围
不锈钢纤维:用于过滤材料、电磁屏蔽材料的加工流动性检测,评估其在注塑、挤出工艺中的流动性能。
铝纤维:航空航天用轻量化结构材料的熔融性能评估,支持高强度铝合金纤维的工艺优化。
铜纤维:电子行业导电材料的生产工艺优化检测,确保导电纤维在熔融加工中的一致性。
钛纤维:医疗植入物材料的熔融状态稳定性测试,保障植入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与机械性能。
镍纤维:高温合金材料的流动速率与粘度检测,适用于航空发动机部件用镍基纤维。
金属纤维毡:工业过滤材料的熔融指数与热稳定性测试,确保过滤毡在高温环境下的结构完整性。
金属纤维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用材料的流动性能评估,支持汽车轻量化复合材料的批量生产。
微细金属纤维:电子封装材料的高负荷熔融指数检测,适用于直径≤10μm的金属纤维。
耐腐蚀金属纤维:化工设备用材料的熔融粘度与温度特性测试,保障耐腐蚀纤维在化工介质中的稳定性。
高强度金属纤维:建筑结构材料的熔融流动活化能与剪切变稀指数检测,适用于钢筋增强用金属纤维。
钴基合金纤维:燃气轮机部件用材料的热稳定性与熔融温度范围检测,确保高温下的性能稳定性。
铁铬铝纤维:加热元件材料的熔融指数与熔体密度测试,支持加热元件的成型工艺优化。
检测标准
ASTMD1238-20:热塑性塑料熔融指数的标准测试方法,规定了熔融指数的测定步骤与计算方法。
ISO1133-1:2011:塑料——熔融指数和熔融体积指数的测定——第1部分:标准方法,适用于常规温度与载荷的熔融指数测试。
GB/T3682-2018: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对应国际标准ISO1133-1。
ASTMD3364-20:高负荷熔融指数的标准测试方法,适用于高粘度材料。
ISO1133-2:2021:塑料——熔融指数和熔融体积指数的测定——第2部分:高温方法,用于高温下的熔融指数测试。
GB/T21463-2008:塑料熔体流动速率试验方法动态试验法,规定了动态条件下的熔体流动速率测定。
ASTMD6222-19:用毛细管流变仪测定热塑性塑料熔体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适用于熔融粘度的测定。
ISO13943:2009:塑料——用旋转流变仪测定熔体流变性能的标准方法,用于动态粘弹性评估。
GB/T19466.1-2004: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1部分:通则,适用于熔融温度范围的分析。
ASTME1356-20: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标准试验方法,辅助熔融温度范围检测。
GB/T14039-2002:液压传动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用于熔体清洁度辅助检测(可选)。
ISO294-1:2016: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成型试样的制备——第1部分:通则,支持熔融指数测试样品的制备。
检测仪器
熔融指数仪:用于测量金属纤维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的熔融指数,核心组件包括加热筒、活塞、口模,温度控制范围室温~400℃,载荷精度0.5%,支持自动切料与计时功能,确保测试重复性。
毛细管流变仪:测定熔融金属纤维的粘度与剪切速率关系,配备不同直径(0.5~2mm)的毛细管模头,剪切速率范围1~10000s⁻,压力传感器精度1%,可实时记录压力与流量数据,生成粘度-剪切速率曲线。
旋转流变仪:评估熔融金属纤维的动态粘弹性,采用平行板(直径25~50mm)或圆锥板(角度0.5~2)几何结构,频率范围0.01~100Hz,扭矩分辨率1nNm,支持温度扫描与时间扫描模式,分析材料的粘弹性变化。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金属纤维的熔融温度范围与热稳定性,升温速率0.1~100℃/min,温度精度0.2℃,质量损失检测限0.01%,可通过热流曲线确定熔融起始温度、峰值温度与终止温度,计算热稳定性指标。
熔体密度测试仪:测量熔融状态下金属纤维的密度,采用阿基米德原理,体积测量精度0.01cm,温度控制范围100~300℃,配备自动升降系统,确保样品完全浸没,密度结果精度0.001g/cm。
高精密电子天平:用于熔融指数测试中流出物料的质量称量,可读性0.1mg,最大称量范围200g,重复性0.2mg,支持防风罩与自动校准功能,确保称量准确性。
温度校准仪:校准熔融指数仪与流变仪的温度传感器,温度范围-50~500℃,校准精度0.1℃,支持多点校准(如100℃、200℃、300℃),确保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口模清洁装置:用于清理熔融指数仪与毛细管流变仪的口模残留物料,配备加热功能(最高400℃)与专用清洁工具(钢丝刷、通针),确保口模内径精度,避免残留物料影响后续测试。
熔体流动速率自动测试仪:集成熔融指数仪与电子天平,支持自动喂料、切料、称量与数据处理,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测试效率,适用于批量样品检测。
热重分析仪(TGA):辅助评估金属纤维的热稳定性,升温速率1~50℃/min,温度范围室温~1000℃,质量分辨率0.1μg,可记录质量损失随温度的变化,计算热分解温度与残留量。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耐机油污染检测
下一篇:塑钢板拉伸强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