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3473
环境污染物毒性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19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重金属总量检测:测定环境样品(水体、土壤、农产品)中铅、镉、汞、铬等重金属的总含量,评估其累积毒性。检测参数: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检测限0.01mg/L,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限0.001μg/L,测量精度2%。
有机污染物多组分分析:对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有机磷农药、拟除虫菊酯等有机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识别其种类及浓度。检测参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辨率10000,检出限0.01μg/kg;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出限0.005mg/kg,保留时间重复性0.1%。
急性生物毒性检测(发光细菌法):利用发光细菌的生物发光特性,快速评估水体、土壤浸出液的急性毒性。检测参数:ISO11348标准下,20分钟内发光强度抑制率达到50%的污染物浓度(EC50),测试重复性5%,样品体积10mL。
慢性毒性效应评估(藻类生长抑制试验):通过小球藻、斜生栅藻等藻类的长期暴露实验,分析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慢性毒性。检测参数:GB/T21805标准下,72小时藻类生长抑制率达到50%的浓度(EC50),细胞密度测量精度2%,初始细胞浓度110⁴个/mL。
内分泌干扰效应检测(酵母双杂交试验):评估污染物对生物内分泌系统的干扰作用,检测雌激素、雄激素活性。检测参数:酵母双杂交试验(YES)的雌激素活性相对效价(RP),最低检测浓度0.1nM,反应时间24小时。
生物富集系数测定(鱼类试验):通过斑马鱼、鲤鱼等鱼类的静态暴露实验,测定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富集程度。检测参数:OECD305标准下,28天生物富集系数(BCF),组织中污染物浓度测量精度3%,暴露浓度设置5个梯度。
土壤污染物浸出毒性检测:模拟雨水浸出过程,测定土壤中污染物的浸出浓度,评估其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检测参数:浸出液固比10:1(L/kg),振荡时间18小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检测限0.1mg/L,pH值范围5.8~6.3。
大气颗粒物毒性检测(PM2.5/PM10):分析大气颗粒物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及生物活性,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检测参数:β射线颗粒物监测仪测量质量浓度1~1000μg/m,细胞毒性试验(MTT法)细胞存活率4%,颗粒物采样体积24小时/样。
农药残留毒性检测:测定农产品、水体中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等农药的残留量,评估其食用及环境风险。检测参数:气相色谱法(GC)分辨率1.510⁶,检出限0.005mg/kg;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出限0.001mg/kg,回收率85%~115%。
抗生素耐药性基因检测:检测环境(水体、土壤、医疗废物)中抗生素耐药性基因(如blaCTX-M、mcr-1)的存在及丰度。检测参数: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限10copies/μL,基因丰度(相对于16SrRNA基因的比例)2%,反应体系20μL。
沉积物毒性检测(底栖生物试验):通过底栖生物(如端足类动物、摇蚊幼虫)的暴露实验,评估沉积物中污染物的毒性。检测参数:OECD209标准下,48小时死亡率,生物累积量测量精度5%,沉积物干重比例10%。
检测范围
水体环境:包括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饮用水、工业废水(造纸、电镀、化工)、生活污水、海洋水等,检测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毒性,评估水质安全性及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土壤与沉积物:包括农田土壤(稻田、菜地)、工业场地土壤(钢铁厂、化工厂)、矿山土壤、河流沉积物、海洋沉积物、城市污泥等,检测土壤中污染物的累积及浸出毒性,评估土壤环境质量及土地利用风险。
大气环境:包括环境空气(urban、rural)、工业废气(火电、钢铁、水泥)、汽车尾气、室内空气(住宅、办公室)、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等,分析大气颗粒物(PM2.5/PM10)、有机污染物的毒性,评估大气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风险。
农产品与食品:包括粮食(水稻、小麦、玉米)、蔬菜(青菜、黄瓜、西红柿)、水果(苹果、葡萄、香蕉)、肉类(猪肉、牛肉、鸡肉)、水产品(鱼、虾、贝类)、乳制品等,检测其中农药残留、重金属、抗生素等污染物的毒性,保障食品安全。
工业化学品:包括塑料添加剂(增塑剂、溴化阻燃剂)、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涂料(水性涂料、溶剂型涂料)、胶粘剂(环氧树脂胶、聚氨酯胶)、洗涤剂(洗衣粉、洗洁精)等,评估化学品在生产、使用、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毒性,支持化学品环境管理。
医药废物:包括过期药品(抗生素、激素)、医疗废水(医院污水、诊疗废水)、医疗垃圾(注射器、输液管、敷料)、制药废水等,检测其中抗生素、激素、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毒性,防止医疗废物污染环境及传播疾病。
生态系统:包括湿地生态系统(沼泽、红树林)、森林生态系统(针叶林、阔叶林)、海洋生态系统(珊瑚礁、海草床)、淡水生态系统(湖泊、河流、水库)、草原生态系统等,评估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结构(物种多样性、植被覆盖)与功能(光合作用、养分循环)的影响。
电子废物:包括废旧家电(电视机、冰箱、空调)、电路板(PCB)、电池(铅酸电池、锂电池、镍镉电池)、电子元器件等,检测其中重金属(铅、镉、汞)、有机污染物(溴化阻燃剂、多氯联苯)的毒性,评估电子废物拆解、处理的环境风险。
农业投入品:包括化肥(氮肥、磷肥、钾肥)、农药(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兽药(抗生素、激素)、饲料添加剂等,评估其在农业应用中的环境毒性(如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农药残留),保障农业生态安全。
环境修复材料:包括吸附剂(活性炭、分子筛、生物炭)、降解剂(微生物菌剂、光催化剂、化学氧化剂)、固化/稳定化材料(水泥、石灰)等,检测其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如去除率、降解率)及自身的环境毒性(如溶出物、生物毒性),评估修复材料的环境安全性。
畜禽养殖废物:包括畜禽粪便(猪粪、牛粪、鸡粪)、养殖废水(冲洗水、尿液)、沼液/沼渣等,检测其中重金属(铜、锌)、抗生素(四环素、青霉素)、激素(雌激素)等污染物的毒性,评估养殖废物对土壤、水体的污染风险。
检测标准
ISO11348-1:2007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第1部分:发光细菌法。
GB/T5009.1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ASTMD5754-15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水中元素的标准试验方法。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包含汞、镉、铬、砷、铅等毒性污染物的限值)。
ISO18287:2006土壤质量-多环芳烃(PAHs)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GB/T22105.1-2008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第1部分:总汞。
ASTME1676-04(2019)用植物毒性试验评估土壤污染物毒性的标准指南。
GB/T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包含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指标)。
ISO21676:2018水质-有机化学品的生物富集性测定-鱼类静态试验法。
GB/T31270.1-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部分:土壤降解试验。
ASTMD6239-19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标准试验方法。
GB/T23216-200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蔬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
ISO17294-1:2004水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元素的方法-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1883-200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包含PM2.5、PM10、SO2、NO2等污染物的限值)。
ASTME2686-09(2019)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环境水中农药残留的标准试验方法。
检测仪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一种高灵敏度的多元素分析仪器,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将样品离子化,再由质谱仪分离和检测离子。在环境污染物毒性检测中,用于定量分析水体、土壤、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如铅、镉、汞)总量,检测限可达0.001μg/L,支持同时测定多种元素,测量精度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结合气相色谱的高效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灵敏度鉴定能力,用于分析环境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农药残留)。在检测中,气相色谱将混合物分离为单一化合物,质谱仪识别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实现定性和定量检测,检出限可达0.01μg/kg,保留时间重复性0.1%。
发光细菌毒性检测仪:基于发光细菌(如费氏弧菌)的生物发光原理,当细菌暴露于有毒污染物时,发光强度会降低,降低程度与污染物毒性相关。在检测中,用于快速评估水体、土壤浸出液的急性毒性,通过测量发光强度的变化计算EC50值(20分钟内发光抑制率50%的浓度),测试时间短、操作简便,重复性5%。
荧光定量PCR仪(qPCR):通过荧光信号的累积实时监测PCR扩增过程,实现对目标基因的定量分析。在环境污染物毒性检测中,用于检测水体、土壤中的抗生素耐药性基因(如blaCTX-M、mcr-1),可定量分析基因拷贝数(检测限10copies/μL),评估耐药性基因的环境传播风险,反应效率5%。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利用液体流动相将样品中的化合物分离,通过检测器(如紫外、荧光)检测分离后的化合物。在检测中,用于分离和测定环境中的极性有机污染物(如农药、激素、抗生素),如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可检测有机磷农药,检出限可达0.005mg/kg,回收率85%~115%。
原子荧光光谱仪(AFS):基于原子荧光发射原理,用于测定土壤、水体中的汞、砷、硒等元素,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在检测中,用于分析土壤中的总汞、总砷含量(符合GB/T22105.1-2008标准),检测限可达0.01μg/L,测量精度3%。
β射线颗粒物监测仪:通过β射线吸收法测量大气中PM2.5、PM10的质量浓度,当颗粒物沉积在滤膜上时,β射线的强度会减弱,减弱程度与颗粒物质量成正比。在检测中,用于连续监测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范围1~1000μg/m),为评估大气颗粒物的毒性风险(如细胞毒性、致癌性)提供基础数据,测量精度5%。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结合液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串联质谱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用于分析复杂基质中的痕量有机污染物(如农药残留、激素)。在检测中,液相色谱分离样品中的化合物,串联质谱(MS/MS)通过碰撞解离产生碎片离子,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检出限可达0.001mg/kg,回收率80%~120%。
生物显微镜(荧光/相差):用于观察生物样品(如藻类、细菌、底栖生物)的形态结构及毒性效应(如细胞凋亡、畸形)。在检测中,用于慢性毒性效应评估(如藻类生长抑制试验、底栖生物试验),观察藻类细胞的生长状态、底栖生物的存活情况,辅助判断污染物的毒性作用机制。
电子天平(分析型):用于精确称量样品(如土壤、农产品)的质量,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检测中,用于制备样品(如土壤浸出液、农产品匀浆),称量精度0.1mg,最大称量范围200g。
恒温振荡培养箱:用于模拟环境条件(如温度、振荡),培养生物样品(如藻类、细菌、鱼类)。在检测中,用于慢性毒性效应评估(如藻类生长抑制试验、鱼类生物富集试验),保持培养温度恒定(0.5℃),振荡速度可调(0~200rpm),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微孔材料硬度泊松比检测
下一篇:铺地材料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