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储氢系统热失控模拟测试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8-19  

复合储氢系统热失控模拟测试检测聚焦于评估储氢设备在极端热条件下的安全性能。检测要点包括热失控触发温度判定、压力瞬变监测、氢气释放速率测量、温度梯度分布分析和材料失效模式识别。确保系统热稳定性符合安全规范。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热失控临界温度:确定引发热失控的最低温度点。具体检测参数:加热速率10C/min,起始温度30C,监测点间距50mm。

压力上升速率:测量热失控过程中压力增加速度。具体检测参数:压力传感器精度0.1MPa,采样间隔0.1s。

氢气释放量:量化热失控释放的氢气总体积。具体检测参数:气体流量计量程0-100L/min,误差2%FS。

温度分布均匀性:评估系统内部温度梯度变化。具体检测参数:红外热像仪分辨率0.1C,覆盖范围-20C至1000C。

热失控传播时间:记录热失控从局部触发扩展到全系统的时间。具体检测参数:计时器精度0.01s,多点触发监测。

材料热分解起始点:测定储氢材料开始分解的温度。具体检测参数:热重分析仪加热速率20C/min,失重率监测。

安全阀响应压力:测试安全装置在热失控时的开启压力。具体检测参数:压力设定范围1-15MPa,响应时间<0.5s。

冷却系统抑制效率:评估冷却机制缓解热失控的能力。具体检测参数:冷却液流量5L/min,温度降幅记录。

气体组分比例分析:识别热失控释放气体的种类和浓度。具体检测参数:气相色谱仪检测限1ppm,组分分离时间30min。

残留能量释放:测量热失控后剩余热能输出。具体检测参数:热流传感器量程0-50kW/m,积分计算总能量。

检测范围

金属氢化物储氢单元:基于合金材料的可逆吸放氢核心组件。

车载储氢系统:用于氢燃料电池车辆的集成储氢装置。

固定式储氢设施:大型工业氢气存储站点的基础结构。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高孔隙率化学吸附储氢介质。

纳米碳管复合储氢剂:增强氢气吸附性能的纳米结构材料。

化学氢化物储氢材料:通过可逆反应存储氢气的固态化合物。

高压气态储氢容器:碳纤维增强压力储存瓶体。

低温液态储氢罐:用于液氢存储的绝热容器系统。

储氢合金粉末:固体储氢材料的粉末形式应用。

氢燃料电池堆集成单元:结合储氢模块的燃料电池系统。

检测标准

ISO16111:2018可移动储氢容器测试方法。

GB/T26990-201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ASTME1354-16a热释放率测试标准方法。

ISO13943:2017火灾安全工程词汇定义。

GB50156-201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EN17339:2020固定式储氢系统安全要求。

ISO19702:2015烟气毒性及热释放测试方法。

GB/T24548-2009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燃料电池堆测试方法。

ASTMD2883-95高温气体释放测试标准。

ISO11JianCe-4:2016气瓶相容性测试规范。

检测仪器

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实时温度压力变化数据。具体功能:采样率100Hz,支持16通道同步监测。

红外热成像仪:非接触式温度分布测量设备。具体功能:温度范围-40C至1500C,空间分辨率0.1C。

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材料热行为变化仪器。具体功能:加热速率可调1-50C/min,热流精度1%.

压力变送器:监测系统压力瞬变装置。具体功能:量程0-25MPa,精度0.5%FS。

气体分析仪:量化氢气释放速率设备。具体功能:流量测量范围0-200L/min,组分识别分辨率1ppm。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