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0722
雷电冲击耐受实验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28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雷电冲击耐受电压:评估试品在规定波形下不发生击穿或闪络的最高电压,参数包括波形10/350μs(波前时间0.9~1.1μs,半峰值时间350±10μs)、8/20μs(波前时间0.75~1μs,半峰值时间20±2μs),幅值范围50kV~1500kV。
冲击波形参数验证:确认测试系统生成的冲击波形符合标准要求,参数包括波前时间偏差≤±10%、半峰值时间偏差≤±2%、幅值误差≤±3%。
残压测量:测定试品在通过规定雷电流后的端口剩余电压,参数包括测量精度±1.5%,带宽≥100MHz,采样率≥1GHz。
通流容量试验:验证试品在规定次数(如10次、20次)雷电流冲击下的性能稳定性,参数包括单次电流幅值(20kA~200kA)、波形8/20μs,间隔时间≥1min。
极性效应测试:对比正/负极性雷电流冲击下试品的响应差异,参数包括不同极性下的残压偏差≤±5%,通流能力偏差≤±10%。
多次冲击特性评估:分析连续多次冲击(50次~200次)后试品电气性能的变化,参数包括性能衰减阈值(≤10%),关键指标包括残压、通流能力。
温升特性试验:测量冲击电流作用下试品关键部位的温度变化,参数包括温度测量精度±0.5℃,持续时间(冲击后10min内),最高允许温升值≤60℃。
绝缘配合验证:确认试品与其他设备在系统中的绝缘协调性,参数包括配合系数(≥1.4),过电压限制水平(≤设备绝缘水平×0.8)。
局部放电检测:识别冲击电压下的绝缘内部缺陷,参数包括检测灵敏度≤5pC,放电相位分布分析(覆盖0°~360°全相位)。
老化试验:评估长期承受雷电冲击后的性能退化,参数包括加速老化周期(等效10年~20年自然冲击),性能变化率(≤8%/年),关键指标为残压增长率、通流能力下降率。
检测范围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用于电力系统中限制过电压,保护输电线路和变电站设备,需通过冲击试验验证其雷电耐受能力。
变压器绕组:电力变压器的核心绝缘部件,需承受雷电冲击以避免匝间或层间绝缘击穿。
绝缘子串:架空输电线路中的绝缘部件,需具备雷电冲击耐受能力以防止沿面闪络导致线路跳闸。
电力电缆接头:电缆线路连接部位,需通过冲击试验确保密封和绝缘可靠性,避免雷击引发局部放电。
高压开关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等,需承受操作过电压和雷电冲击以保障分合闸过程中的绝缘性能。
光伏组件: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发电单元,需抵御雷击引起的瞬态过电压,防止PN结击穿或封装材料失效。
风电变流器:风力发电机与电网连接的电力电子设备,需通过冲击试验确保逆变/整流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轨道交通牵引变流器:高铁等轨道交通的动力转换设备,需满足严苛电磁环境下的耐冲击要求,保障牵引系统稳定运行。
建筑幕墙接闪器:建筑物外部防雷装置,需承受直接雷击并引导电流至接地系统,需验证其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数据中心电源系统:保障数据中心供电的UPS、配电柜等,需通过冲击试验防止敏感电子设备因瞬态过电压损坏。
检测标准
IEC 61000-4-5:2014:电磁兼容(EMC)第4-5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规定10/350μs和8/20μs波形的测试方法及设备要求。
GB/T 16927.1-2011: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明确冲击电压测量的通用标准,包括波形参数、测量不确定度等。
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不同防雷类别建筑物的雷电防护要求及试验方法,涉及接闪器、引下线的冲击耐受验证。
IEEE C62.41.1-2012:低压电源系统中浪涌过电压的保护 第1部分:概述和指南,适用于低压设备(如家电、工业控制设备)的冲击耐受测试。
IEC 60099-4:2014: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第4部分:雷电冲击和操作冲击残压试验,规范避雷器的冲击性能测试流程及判定标准。
GB/T 11032-202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规定避雷器的额定参数、试验项目及方法,涵盖雷电冲击耐受、工频耐压等核心检测。
JianCe 96A-2021:防雷系统组件标准,针对建筑物防雷装置的组件(如接闪杆、引下线)性能和测试要求,包括冲击电流承载能力验证。
IEC 62305-3:2010:雷电防护 第3部分: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的防护,涉及外部防雷装置(如避雷塔、接地装置)的冲击试验,确保其抗雷击机械损伤能力。
GB/T 311.7-2008: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7部分:冲击电压测量,规定冲击电压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要求,包括分压器选择、校准流程。
IEC 61643-11:2012:低压电涌保护器(SPD) 第1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规范SPD的浪涌耐受测试,包括标称放电电流(In)、最大放电电流(Imax)的冲击试验。
检测仪器
冲击电压发生器:用于生成符合标准的雷电冲击波形(如10/350μs、8/20μs),输出电压范围覆盖50kV至1500kV,可调节波形参数(波前时间、半峰值时间)以满足不同试品的测试需求。
高速数字记录仪:具备多通道同步采集功能,采样率≥1GHz,用于记录冲击过程中的电压、电流波形,支持长时间数据存储(≥24小时)和离线分析,精度达±0.2%。
高压分压器:与冲击发生器配合使用,将高电压信号转换为低电压信号供记录仪测量,分压比精度≤±0.5%,带宽≥100MHz,适用于100kV~1000kV电压等级。
局部放电检测仪:采用脉冲电流法或特高频法(UHF),在冲击电压作用下检测试品内部的局部放电信号,检测灵敏度≤5pC,可定位放电位置(误差≤10cm)。
温升测试系统:集成红外热像仪(分辨率≤100μm)和温度传感器(PT100,精度±0.1℃),在冲击电流作用下实时监测试品关键部位的温度变化,支持数据实时记录和热分布可视化。
波形校准装置:用于校准冲击测量系统的幅值和波形参数,包含标准脉冲发生器(幅值范围1kV~100kV,上升时间≤1ns)和校准器(误差≤±0.1%),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溯源性。
同步触发装置:提供多通道触发信号(TTL电平,上升沿≤1ns),保证冲击发生器、记录仪、分压器等设备的同步工作,触发延迟≤10ns,适用于多台设备协同测试场景。
老化试验平台:集成冲击发生器和环境控制箱(温度范围-40℃~+85℃,湿度范围20%~95%RH),实现加速老化试验(等效10年~20年自然冲击),支持温湿度循环与冲击交替加载,监测性能变化率。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短路阻抗特性试验检测
下一篇:线圈振动频谱监测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