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0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漏电流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28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静态漏电流(I_CEO):在集电极-发射极开路、栅极-发射极短路条件下,测量器件反向饱和电流,反映器件内部缺陷密度。检测参数:电压范围-20V~+20V,电流测量精度±1nA,温度25℃±1℃。
动态漏电流(I_CES):栅极-发射极短路时,集电极-发射极间的漏电流,表征栅氧化层完整性。检测参数:栅压0V,集电极电压-10V~-1V,电流分辨率0.1nA,测试时间1ms/点。
高温反向漏电流(I_RR):在150℃~175℃高温下,施加反向偏压(集电极-发射极电压V_CE=-100V),测量反向电流。检测参数:温度精度±2℃,电压稳定性±0.5%,电流测量范围1μA~1mA。
温度循环后漏电流变化率:在-55℃~150℃温度循环(500次)后,对比初始与最终漏电流值,评估热应力下的可靠性。检测参数:循环周期90min,温度变化速率5℃/min,漏电流变化率计算精度±2%。
不同栅压下漏电流特性:施加栅极电压V_GS从-15V到+15V(步长1V),测量对应漏电流I_DSS,分析栅压对漏电流的影响规律。检测参数:栅压扫描速率0.1V/s,电流采样间隔0.01s,电压精度±0.1V。
高频工况下漏电流波动:在100kHz~1MHz正弦波激励下,测量漏电流幅值及相位变化,评估高频应用中的稳定性。检测参数:频率范围100kHz~1MHz,电流测量带宽10MHz,谐波失真度≤0.5%。
湿热环境下的漏电流增量:在温度85℃、相对湿度85%(RH)环境下放置1000h后,测量漏电流相对于初始值的增量。检测参数:温湿度控制精度±1℃/±2%RH,测试周期24h/次,增量计算误差≤1%。
老化试验中的漏电流漂移:在额定电压、电流下持续工作1000h,每小时记录漏电流值,分析长期工作下的性能衰减。检测参数:工作电流精度±0.5%,电压稳定性±0.2%,数据采集间隔1h。
栅极漏电流(I_GSS):在栅极-源极间施加±20V电压,测量栅极与源极间的漏电流,评估栅介质层的绝缘性能。检测参数:电压范围-20V~+20V,电流测量精度±0.1pA,测试时间100ms/点。
结温关联漏电流:通过红外热像仪或电学法测量结温T_j,建立漏电流I_leak与T_j的经验公式,用于热设计验证。检测参数:结温测量精度±1℃,漏电流采样速率10Hz,温度点覆盖50℃~200℃。
反向恢复漏电流:在开关过程中,测量IGBT关断时CE极间的反向恢复电流峰值及衰减时间,表征开关特性中的漏电流成分。检测参数:电流采样速率100MHz,时间分辨率1ns,电压范围-50V~+50V。
检测范围
功率模块用IGBT芯片:用于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600V~1200VIGBT芯片,需检测高温、高频工况下的漏电流特性。
汽车级IGBT模块:符合AEC-Q101标准的750V~1700VIGBT模块,应用于车载充电机、DC-DC转换器等场景。
工业变频器用IGBT器件:1200V~2500V耐压等级的IGBT模块,用于工业电机调速系统,需检测温循及湿热环境下的漏电流。
光伏逆变器核心IGBT单元:1500V~2000V高压IGBT模块,针对光伏组串逆变器、集中式逆变器应用,重点检测高温反向漏电流。
轨道交通牵引变流器IGBT组件:3300V~4500V高压IGBT模块,用于高铁、地铁牵引系统,需满足高频开关下的漏电流稳定性要求。
智能电网换流阀IGBT器件:5500V~8500V超高压IGBT模块,应用于直流输电换流阀,检测重点是长期老化后的漏电流漂移。
消费电子电源管理IGBT:600V~1200V小信号IGBT,用于快充电源、适配器等设备,需检测微小漏电流(nA级)精度。
高压直流输电(HVDC)IGBT模块:10kV~100kV级IGBT器件,用于跨区域电网互联,检测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绝缘性能。
新能源储能系统IGBT单元:1000V~1500VIGBT模块,应用于锂电池储能变流器,需检测温度循环后的漏电流变化率。
航空电子IGBT器件:200V~600V耐辐射IGBT芯片,用于机载电源系统,需满足真空环境下的漏电流特性检测。
检测标准
IEC 60747-9:2019 半导体器件 第9部分:双极型晶体管(BJT)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的测试方法,规定了IGBT漏电流的基本测试条件与参数。
IEC 61000-4-3:2010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用于评估高频电磁干扰下IGBT漏电流的变化特性。
GB/T 19289-2014 半导体器件 分立器件 第7部分:双极型晶体管,明确了分立晶体管的漏电流测试方法及精度要求。
JESD23-A101F:2020 结温测试方法(Junctio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指导通过电学法或光学法测量IGBT结温,用于漏电流-温度关系分析。
MIL-STD-883H:2020 微电路试验方法和程序,其中Method 1005.9(温度循环)、Method 1021.9(湿热)规定了环境应力下漏电流的测试流程。
GB/T 4937-2018 半导体器件 分立器件 第5部分:开关二极管和开关晶体管,包含开关晶体管的反向恢复漏电流测试要求。
JEDEC JESD51-1:2018 结温测量方法,提供了基于热阻网络的结温计算方法,用于漏电流与结温关联模型的建立。
AEC-Q101:2020 汽车级半导体分立器件认证标准,规定了汽车电子用IGBT在温循、湿热、机械振动等应力下的漏电流检测要求。
ISO 16750-4:2010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电气负荷,适用于车载IGBT模块在电气负荷下的漏电流稳定性测试。
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盐雾试验,用于评估海洋环境下IGBT模块的漏电流耐腐蚀性能。
检测仪器
高精度源测量单元(SMU):具备四象限输出能力,可同时施加电压并测量微小电流,支持nA级分辨率,用于静态漏电流、栅极漏电流等低电平信号测量。
温循试验箱:温度范围-60℃~200℃,温度变化速率≥5℃/min,内置程控电源与数据采集接口,用于高温反向漏电流、温度循环后漏电流变化率等检测。
动态特性测试系统:集成高速采样模块(采样率≥100MHz)与任意波形发生器,可模拟开关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变化,用于反向恢复漏电流、高频工况下漏电流波动检测。
热成像仪:红外分辨率≥320×240像素,温度测量精度±1℃,可非接触式测量IGBT表面温度分布,辅助建立漏电流与结温的关联模型。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三相不平衡度在线监测检测
下一篇:热关断保护响应测试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