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相变温度精确测定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8-28  

超导相变温度精确测定是评估超导材料性能的核心技术,涉及低温物理、电磁测量等多学科交叉。检测重点涵盖临界温度(Tc)的精准定位、零电阻特性与迈斯纳效应的协同表征、温度-电磁参数转变曲线的细微特征提取,需通过高精度温控、低噪声信号采集及多方法交叉验证确保结果可靠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临界温度(Tc):超导材料从正常态转变为超导态的特征温度,反映材料超导转变的起始点。检测参数包括零电阻转变中点温度、电阻率突变50%对应温度、交流磁化率转变半高宽温度范围。

零电阻温度:材料电阻率降至可测阈值以下(通常≤10⁻⁹Ω·m)时的温度。检测参数包括电阻率-温度曲线平台区结束温度、电流-电压特性零交点温度、不同电流密度下的零电阻温度偏差。

迈斯纳效应起始温度:超导材料完全排斥内部磁场时的温度,体现完全抗磁性。检测参数包括磁场穿透深度从宏观尺寸收缩至纳米级的起始温度、磁通量突然变化的临界温度点、不同外磁场强度下的迈斯纳效应起始温度差值。

临界电流密度(Jc):超导材料在超导态下能承载的最大电流密度。检测参数包括77K/1T磁场下的Jc值、自场条件下的Jc温度依赖性、电流衰减速率(临界电流衰减时间常数τ)。

上临界场(Hc2):破坏超导态的最大平行于结界面的磁场强度。检测参数包括不同温度下的Hc2值、Hc2-T曲线的Ginzburg-Landau拟合参数、各向异性材料Hc2(θ)的角度依赖性。

下临界场(Hc1):超导态开始屏蔽磁场的最小磁场强度。检测参数包括零温下的Hc1值、Hc1-T曲线的线性拟合斜率、薄带样品Hc1的测量分辨率(≤10Oe)。

热滞回线特征温度:超导材料在冷却与加热过程中电阻-温度曲线形成的滞后回线的特征温度点。检测参数包括冷却曲线Tc(onset)、加热曲线Tc(offset)、热滞宽度(ΔT=Th-Tc)。

交流磁化率转变温度:通过交流磁化率测量得到的超导转变温度。检测参数包括实部χ’的相位突变温度、虚部χ''的峰值温度、不同频率(1kHz~1MHz)下的转变温度偏移量。

电阻率-温度曲线斜率变化点:正常态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线性区域与超导转变区域的斜率突变点。检测参数包括dρ/dT的突变阈值(≥5×10⁻⁶Ω·m/K²)、线性拟合残差超过3σ的温度点、不同样品间的斜率变化一致性。

膨胀系数突变温度:超导相变伴随的热膨胀行为突变对应的温度。检测参数包括线膨胀系数α的跃变幅度(Δα≥1×10⁻⁶/K)、体膨胀系数β的突变起始温度、热膨胀测量与电阻测量的温度同步精度(≤0.1K)。

检测范围

高温超导氧化物陶瓷:以YBa₂Cu₃O₇₋δ、Bi₂Sr₂CaCu₂O₈₊δ为代表的层状钙钛矿结构材料,应用于高场磁体、超导变压器等领域。

低温超导合金:包括NbTi(铌钛)、Nb₃Sn(铌三锡)等二元或三元合金,具有高临界电流密度,主要用于超导磁体线圈、粒子加速器磁体。

第二类超导带材:基于REBa₂Cu₃O₇₋δ(RE=Ce,Pr,Nd等稀土元素)的涂层导体,通过离子束辅助沉积制备,适用于长距离超导电缆、故障电流限制器。

超导磁体用线圈:由超导导线绕制而成的螺线管或环形线圈,需检测其在不同磁场下的超导转变均匀性及热稳定性

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利用超导量子干涉效应实现高灵敏度磁测量的器件,检测其约瑟夫森结的超导转变温度及临界电流一致性。

超导电缆:采用超导导线传输电能的电缆,重点检测低温环境下导体部分的超导转变温度分布及交流损耗特性。

超导变压器:利用超导线圈替代传统铜线圈的变压器,需评估铁芯材料与超导绕组的电磁耦合对相变温度的影响。

超导限流器:通过超导失超特性限制短路电流的装置,检测其触发温度、失超传播速度及恢复特性。

超导储能装置(SMES):利用超导线圈存储磁能的系统,重点检测线圈绕组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及超导稳定性。

医学成像用超导磁体:用于MRI设备的主磁体,需检测液氦温度(4.2K)下的超导转变均匀性及磁场漂移率。

检测标准

ASTM D2560-01(2019):JianCe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uperconducting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Metallic Superconductors,规定金属超导体临界温度的电阻法测量步骤及数据处理要求。

IEC 61788-13:2013:Superconductivity - Part 13: Critical current measurement - DC critical current of Ag-sheathed Bi-2223 and Bi-2212 tapes,规范Ag包套Bi系高温超导带材直流临界电流的测量方法及环境条件控制。

GB/T 13560-2017:《铌钛及铌钛铀超导线材》,规定铌钛(NbTi)及铌钛铀(NbTiU)超导线材的临界温度、临界电流密度等关键参数的测试方法及技术要求。

GB/T 20694-2006:《高温超导带材临界参数测量方法》,明确高温超导带材临界温度(Tc)、上临界场(Hc2)、临界电流密度(Jc)的测量原理、设备及操作流程。

ISO 19830:2016:Superconducting magnets - Test methods for superconducting magnet performance,涵盖超导磁体性能测试方法,包括超导转变温度、失超保护特性及磁场稳定性等内容。

ASTM D2313-01(2016):JianCe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Copper-Oxide Superconductors,针对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临界温度测量,规定电阻法与磁测量法的联合使用要求。

IEC 60079-19:2010:Explosive atmospheres - Part 19: Equipment protection by type of protection "n" - Electrical apparatus,虽非专门针对超导材料,但其中低温环境下的电气安全要求适用于超导设备检测。

GB/T 14092.1-2009:《固体电介质材料低温性能试验方法 第1部分:电阻率测量》,规定固体电介质材料在低温下的电阻率测量方法,可扩展应用于低温超导材料的电阻-温度特性测试。

ISO 20790:2018:Superconducting materials - Measurement of AC losses in superconducting coated conductors,针对涂层导体交流损耗的测量方法,涉及超导相变温度附近的电磁特性表征。

GB/T 31527-2015:《超导量子干涉仪性能测试方法》,规定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关键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包括约瑟夫森结临界电流温度依赖性、磁通锁定范围等。

检测仪器

低温恒温器:采用液氦或闭循环制冷系统,提供-269℃(4.2K)至室温的稳定温度环境,温度控制精度±0.01K,配备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如铑铁电阻温度计)及温度扫描速率调节功能(0.1~10K/min),用于超导材料电阻-温度曲线的测量。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通过样品振动产生感应信号,测量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磁化强度。具备磁场范围±2T、振动频率10~200Hz、温度控制-196℃(77K)至300K的功能,可用于迈斯纳效应起始温度及磁化强度-温度曲线的测定。

四探针电阻测试系统:采用四探针法消除接触电阻影响,测量低电阻率材料的电阻值。配置恒流源(1nA~10mA)、高精度电压表(分辨率10nV)及低温样品台(兼容液氦环境),支持电阻率-温度曲线的连续测量,精度优于1%。

交流磁化率测量装置:通过施加交变磁场(1Oe~1T,频率1kHz~1MHz),检测样品磁化率的温度依赖性。配备锁相放大器(噪声抑制比≥80dB)、高灵敏度感应线圈及温度控制模块(±0.05K),用于交流磁化率转变温度及虚部峰值的精确测定。

激光反射干涉仪:利用激光干涉原理测量样品长度随温度的微小变化。具备纳米级位移分辨率(≤1nm)、温度扫描速率0.1~5K/min及多通道数据采集功能,可检测超导相变过程中的热膨胀突变及热收缩效应。

超导量子干涉测量仪(SQUID-VSM):结合超导量子干涉仪的高灵敏度与振动样品磁强计的多功能性,测量极弱磁场下的磁化强度。具备磁场分辨率1fT、温度范围1.8K~325K及样品快速换样功能,适用于纳米级超导材料及弱连接超导体系的相变研究。

直流临界电流测试系统:通过四电极法施加直流电流,监测电压变化以确定临界电流。配置稳流源(0~100A)、纳伏表(分辨率1nV)及低温恒温器(兼容77K~300K),支持不同磁场(0~15T)下临界电流密度的测量,误差小于2%。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