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量子比特相干性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8-28  

本文聚焦超导量子比特相干性检测,涵盖核心检测项目、适用范围、参考标准及关键仪器。重点阐述退相干时间、量子态保真度等关键指标的检测要点,为超导量子计算器件性能评估提供技术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退相干时间(T₁、T₂):测量量子比特从激发态衰减至基态的时间,反映量子态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强弱;具体参数包括T₁测量范围1μs~10ms,精度±5ns;T₂测量范围500ns~10ms,精度±2ns。

量子态保真度:评估量子态制备与演化的准确性,通过态层析或随机基准测试实现;具体参数包括单量子比特保真度≥99%,双量子比特门保真度≥98%。

磁通噪声密度:量化环境磁通波动对量子比特能级的影响,采用锁相放大结合光谱分析;具体参数包括噪声谱密度测量范围10⁻⁶~10⁻³Φ₀/√Hz(Φ₀为磁通量子),频率范围1Hz~1MHz。

能级分裂宽度:检测量子比特本征能级的展宽程度,由弛豫和退相干共同决定;具体参数包括能量分辨率≤10kHz,测量带宽DC~1GHz。

微波控制相位噪声:分析控制信号相位抖动对量子门操作的影响,通过相位噪声分析仪测量;具体参数包括相位噪声在1kHz偏移处≤-150dBc/Hz,100kHz偏移处≤-130dBc/Hz。

热涨落影响:评估低温环境下热运动引起的量子比特参数漂移,采用变温扫描结合统计分析;具体参数包括温度范围10mK~1K,参数漂移率≤0.1%/K。

射频场耦合强度:测量外部射频场与量子比特的相互作用强度,通过频谱响应测试;具体参数包括耦合强度测量范围1kHz~100MHz,分辨率1Hz。

低温环境稳定性:监测稀释制冷机温度波动对量子比特相干性的影响,采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具体参数包括温度波动≤10μK(@100mK),稳定性测试时长≥24h。

量子比特间串扰:评估相邻量子比特间的耦合干扰,通过交叉共振实验测量;具体参数包括串扰耦合强度≤0.1MHz(间距≥500nm),测量精度±0.01MHz。

多能级跃迁泄漏:检测量子比特在操作过程中向非计算能级的跃迁概率,通过脉冲序列光谱分析;具体参数包括泄漏概率≤0.1%,测量分辨率1ns。

检测范围

高温超导量子芯片:基于钇钡铜氧(YBCO)材料的量子比特阵列,工作温度≥20K,适用于高环境适应性量子计算场景。

低温稀释制冷机系统:提供mK级低温环境(≤100mK),集成量子比特芯片与测量探针,是超导量子器件运行的核心平台。

铌钛/铌锡超导约瑟夫森结:作为量子比特的非线性元件,通过超导隧道效应实现量子态调控,需检测其临界电流稳定性。

高纯度铝薄膜电极:用于量子比特的微波控制与读取,要求表面粗糙度≤5nm,方块电阻均匀性≤2%。

微波传输线(波导/同轴):连接量子比特与控制电路的低损耗传输通道,需检测其在10GHz~20GHz频段的插入损耗≤0.5dB/cm。

量子比特控制电路(DAC/ADC板卡):生成高精度微波脉冲并采集量子态信号,需检测其时间抖动≤10ps,信噪比≥80dB。

低温屏蔽腔体:隔离外界电磁干扰的金属屏蔽结构,需检测其在1GHz~10GHz频段的屏蔽效能≥80dB。

量子存储介质(稀土掺杂晶体):用于延长量子态相干时间的辅助器件,需检测其荧光寿命≥1ms,光子回波效率≥50%。

超导量子比特封装材料(真空/导热胶):保护芯片免受外界污染并实现热传导,需检测其热导率≥1W/(m·K)(@4K),真空漏率≤1×10⁻¹⁰mbar·L/s。

多量子比特集成芯片(10+ qubit阵列):用于规模化量子计算的集成器件,需检测其量子比特一致性(T₁偏差≤10%)与串扰抑制能力。

检测标准

ISO 21439:2018《超导量子器件性能测试方法》:规定超导量子比特相干时间、量子态保真度等核心参数的测试流程与误差范围。

IEEE Std 1660.1-2017《量子计算术语与测试方法》:定义量子比特相干性相关术语,规范测试设备的校准与数据记录要求。

GB/T 40586-2021《超导量子比特相干时间测量方法》:明确T₁、T₂测量的脉冲序列设计(如 inversion-recovery、Ramsey 序列)及数据处理算法。

NIST IR 8309《量子比特噪声表征指南》:提出磁通噪声、电荷噪声等环境噪声的测量方法,要求噪声谱密度测试频率覆盖1Hz~10MHz。

ASTM F3376-21《低温电子器件热稳定性测试》:规定稀释制冷机系统中量子芯片的热稳定性测试条件(温度循环范围10mK~300K,循环次数≥100次)。

ITRS Quantum Computing 2023《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量子计算篇)》:设定多量子比特集成芯片的相干性目标(T₂≥100μs,串扰≤0.05MHz)。

GB/T 39987-2021《超导材料电磁特性测试方法》:规范铌钛/铌锡约瑟夫森结临界电流、阻抗等参数的测试方法,要求临界电流测量精度±1%。

IEC 61788-22:2020《超导量子干涉器件性能测试》:涉及超导量子比特微波传输线的插入损耗、相位稳定性测试,要求频率响应测试带宽≥10GHz。

ANSI/INCJianCe 537-2020《量子计算互操作性测试》:规定不同厂商量子控制电路的接口兼容性测试,要求DAC分辨率≥16bit,ADC采样率≥2GS/s。

JIS C 1401-2022《超导电子器件低温环境测试》:明确低温屏蔽腔体的电磁屏蔽效能、热导率测试方法,要求屏蔽效能测试频率覆盖100MHz~10GHz。

检测仪器

稀释制冷机(稀释制冷系统):提供mK级低温环境(最低温度≤10mK),通过氦-3/氦-4混合液实现持续制冷,支持量子比特芯片在极低温下稳定运行。

超导量子比特相干时间测量系统:集成脉冲发生器与信号接收机,通过Ramsey、自旋回波等序列测量T₁、T₂时间,时间分辨率≤1ns,支持多量子比特并行测试。

微波信号发生器(高纯度信号源):生成低相位噪声的微波控制脉冲(频率范围1GHz~20GHz),相位噪声在1kHz偏移处≤-150dBc/Hz,用于量子比特的相干演化操控。

量子态层析成像仪:通过多通道测量与重建算法,获取量子比特的密度矩阵,支持单量子比特(保真度≥99%)和双量子比特(保真度≥98%)态的相干性表征。

低温噪声分析仪:在10mK~4K温度范围内测量量子比特控制线路的1/f噪声与热噪声,频率范围1Hz~100MHz,噪声谱密度分辨率≤0.1Φ₀/√Hz。

矢量网络分析仪(低温型):表征微波传输线(波导/同轴)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及相位稳定性,频率范围10MHz~50GHz,插入损耗测量精度±0.1dB。

锁相放大器(低温低噪声):提取量子比特相干信号中的微弱周期性分量,用于磁通噪声谱与能级分裂宽度测量,输入噪声≤1nV/√Hz(@1kHz)。

高灵敏度磁强计(SQUID磁强计):测量量子比特周围环境磁通波动,灵敏度≤10⁻¹⁵T/√Hz(@1Hz),支持磁通噪声密度的原位监测。

量子比特控制电子学(集成DAC/ADC板卡):实现微波脉冲的数字合成(DAC分辨率≥16bit)与量子态信号的高速采集(ADC采样率≥2GS/s),支持多通道同步控制。

低温探针台(高精度):提供量子芯片与测试仪器的低噪声连接,探针接触电阻≤10mΩ,支持在10mK~300K温度范围内的快速换样与测试。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