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起痕指数试验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8-28  

漏电起痕指数试验检测是评估固体绝缘材料在电场、电解液及污染共同作用下耐电痕化性能的关键技术。检测重点涵盖漏电起痕指数(JianCe)、电痕化起始电压等核心参数,涉及测试液浓度、电极间距、滴液速率等试验条件的精确控制,为材料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安全性提供数据支撑。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漏电起痕指数(JianCe):测定材料在规定条件下承受电痕化能力的指标,测试电压等级包括400V、600V、800V等,测试液为0.1%氯化铵溶液,滴液速率为20滴/分钟±2滴/分钟,电极间距4.0mm±0.1mm。

相对漏电起痕指数(CRT):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对比试样与参考材料(如酚醛树脂)的漏电起痕性能,用于评估材料的相对耐电痕化能力。

电痕化起始电压(PTV):材料表面开始形成可见电痕时的最低施加电压,通过逐步升压法测定,电压步长通常为25V。

电痕化终止电压(CTV):材料表面电痕扩展导致短路时的最高维持电压,记录电痕从起始到贯穿绝缘层的临界电压值。

爬电距离与间距比:评估材料表面沿绝缘表面放电路径的长度与电气间隙的比值,需结合材料厚度与使用环境确定安全阈值。

材料表面电阻率:测量材料表面导电能力,单位为Ω/□,测试方法包括四探针法或三电极法,测量范围通常为10^6Ω/□至10^14Ω/□。

材料体积电阻率:评估材料内部导电性能,单位为Ω·cm,使用高阻计配合平行电极或环形电极测量,测量范围一般为10^8Ω·cm至10^16Ω·cm。

绝缘电阻:测定材料在直流电压下的电阻值,反映材料整体绝缘性能,测试电压通常为500V至1000V,测量范围为10^6MΩ至10^12MΩ。

耐电弧性:材料抵抗高压电弧损伤的能力,通过电弧发生器产生规定能量的电弧,记录材料表面出现炭化或击穿的时间。

局部放电性:评估材料在局部放电环境下的老化特性,通过脉冲电流法检测放电量,测试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5倍至2倍。

材料耐湿热老化后漏电起痕性能:模拟高温高湿环境(如85℃/85%RH,1000小时)对材料的影响,测试老化前后JianCe的变化率,评估长期使用中的性能稳定性。

检测范围

高分子聚合物:如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等,广泛用于电子电器外壳、绝缘件制造。

绝缘材料:包括环氧树脂、硅橡胶、云母板等,应用于变压器绕组、电机槽楔、高压电缆附件等。

电子电器部件:如断路器外壳、连接器绝缘件、印刷电路板(PCB)基材,需满足长期耐电痕化要求。

交通工具部件:汽车点火线圈骨架、轨道交通车辆绝缘子、船舶电气设备外壳,需适应潮湿、盐雾等严苛环境。

建筑材料:绝缘板材、密封胶、电线套管,用于建筑电气布线系统,需符合防火与耐电痕双重标准。

航空航天材料:飞机内饰件用复合材料、卫星电缆护套、火箭推进系统绝缘部件,要求极端环境下仍保持绝缘性能。

家用电器部件:洗衣机控制板、空调电容外壳、微波炉操作面板,需承受日常使用中的电火花与污染。

电工器材:电线电缆绝缘层、开关面板、熔断器底座,直接影响电气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新能源领域部件:光伏逆变器外壳、锂电池隔膜、风力发电机绝缘支架,需满足高电压与长寿命的使用需求。

化工设备部件:耐腐蚀管道内衬、阀门密封件、泵体绝缘涂层,用于化工生产中的电气控制设备防护。

轨道交通牵引系统部件:受电弓绝缘子、牵引变流器柜体板材,需承受高频振动与高湿度环境影响。

检测标准

ASTM D3638-13(2020)JianCe Test Method for Comparative Tracking Index of Electrical Insulating Materials:规定了固体绝缘材料相对漏电起痕指数的测试方法,包括测试液配制、电极系统、试验步骤等。

IEC 60112:2020 Determination of the proof and the comparative tracking indices of solid insulating materials: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明确了漏电起痕指数(JianCe)与相对漏电起痕指数(CRT)的测试条件与判定规则。

ISO 6595:1985 Electrical insulating materials — Determination of tracking resistance: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规定了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性能的测试方法,适用于热固性与热塑性材料。

GB/T 4207-2017 固体绝缘材料耐漏电起痕性和耐电痕化指数测定方法:中国国家标准,等效采用IEC 60112:1979,规定了JianCe与CRT的测试设备、试剂、步骤及结果计算方法。

GB/T 16935.1-200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第1部分:原理和要求:虽为绝缘配合标准,但其中涉及漏电起痕对绝缘配合的影响,规定了材料耐电痕化性能的基本要求。

GB/T 10064-2006 测定固体绝缘材料绝缘电阻率的推荐方法:提供了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与表面电阻率的测试方法,辅助评估材料在电场中的漏电特性。

IEC 60243-1:2013 Electrical strength of insulating materials — Test methods — Part 1: Tests at power frequencies:规定了工频下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的测试方法,与漏电起痕试验结合可全面评估材料绝缘性能。

GB/T 17626.4-201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虽为抗扰度标准,但其中涉及的瞬态电场对材料表面电痕化的影响分析可作为补充检测依据。

JianCe 746A-2020 JianCe for Polymeric Materials – Short Term Property Evaluations:美国保险商实验室标准,规定了高分子材料短期性能评估方法,包括漏电起痕试验的相关要求。

检测仪器

漏电起痕试验仪:核心检测设备,集成恒流源(输出范围0至100mA,精度±1%)、精密滴液装置(滴液速率20滴/分钟±2滴/分钟)、可调节间距电极系统(铂合金材质,间距4.0mm±0.1mm),支持自动升压(0至600V连续可调)与电痕化状态监测,用于JianCe、CRT、PTV、CTV等参数的测定。

表面电阻率测试仪:采用四探针法结构,配备高输入阻抗电压表(输入阻抗≥10^12Ω)与恒流源(输出范围1nA至10mA),测量范围覆盖10^6Ω/□至10^14Ω/□,用于评估材料表面导电性能对漏电起痕的影响。

体积电阻率测试仪:通过施加直流高压(100V至10kV,精度±0.5%),测量材料体积电阻,配备高阻计(测量范围10^8Ω至10^16Ω)与平行电极(面积100mm×100mm,间距2mm),适用于绝缘材料内部导电特性的分析。

微欧计:低电阻测量仪器,测量范围1μΩ至100mΩ(精度±0.1%),用于检测材料表面或界面低电阻区域,辅助判断电痕起始位置与导电通路形成过程。

高压发生器:可输出0至5kV连续可调直流电压(稳定度≤0.5%),具备过压保护(动作时间≤1ms)与电压显示功能,用于电痕化起始电压(PTV)与终止电压(CTV)的测试。

接触角测量仪:采用光学成像法(分辨率0.1°),测量液体在材料表面的接触角(范围0°至180°),辅助评估材料表面润湿性,研究电解液在表面的铺展对漏电起痕的影响。

恒温恒湿箱:温度控制范围15℃至85℃(±1℃),湿度控制范围30%RH至95%RH(±3%RH),配备独立温湿度传感器与循环风系统,用于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漏电起痕试验,确保测试条件符合标准要求。

电子天平:精度0.001g(最大称量200g),配备防风罩与校准砝码,用于精确称量氯化铵等测试液溶质质量,配合容量瓶(精度±0.1mL)配制符合标准浓度(0.1%±0.002%)的测试溶液。

电弧发生器:产生能量可控的电弧(能量范围0.1J至10J,精度±2%),配备可调电极间距(1mm至5mm)与电弧持续时间控制器(0.1ms至100ms),用于耐电弧性测试,记录材料表面出现炭化或击穿的时间。

局部放电检测仪:基于脉冲电流法,检测频率范围100kHz至30MHz(带宽±10%),测量局部放电量(pC级,最小可测10pC),用于耐局部放电性测试,分析材料在电场中的老化特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