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介质热分解特性实验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8-29  

冷却介质热分解特性实验检测聚焦于评估冷却介质在高温环境下的分解行为,涵盖分解温度、失重率、产物成分等关键参数。检测内容涉及不同材料与应用场景下的热稳定性分析,为设备安全运行、寿命预测及环保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是材料性能验证与工程应用的重要技术环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热分解起始温度:指冷却介质开始发生显著质量损失时的温度,通过热重分析仪监测质量变化拐点确定,检测温度范围25℃~1000℃,温度精度±0.5℃。

热分解终止温度:冷却介质质量损失趋于稳定的最终温度,以失重速率低于0.1%/min时的温度为判定依据,检测温度范围300℃~1200℃,温度分辨率0.1℃。

最大分解速率温度:分解过程中单位时间内质量损失最大的温度点,通过热重曲线一阶导数峰值确定,检测精度±2℃。

热分解失重率:特定温度范围内冷却介质的质量损失百分比,计算基准为初始质量,测量精度0.01%。

气体产物成分及含量:分解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无机气体(CO、CO₂、H₂O等)的种类与体积分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成分定性准确率≥98%,定量精度±1%。

固体残渣热稳定性:分解后剩余固体在更高温度下的进一步分解能力,以残渣在800℃~1200℃的二次失重率表示,检测误差≤0.05%。

分解过程吸放热特性:分解反应伴随的热量变化,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吸放热峰面积误差±2%,温度对应性偏差≤1℃。

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分解特性:在5℃/min、10℃/min、20℃/min三种升温速率下,对比分解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及失重率的变化规律,升温速率控制精度±0.1℃/min。

冷却介质杂质对分解特性的影响:在含0.1%~5%杂质(如金属离子、水分)条件下,分析杂质对分解温度、失重率的干扰程度,杂质浓度测量精度±0.01%。

长期高温老化后分解特性变化:经100h、200h、500h、1000h老化实验后,对比老化前后分解参数的差异,老化温度范围200℃~600℃,时间控制精度±1h。

检测范围

发动机冷却液:用于汽车、船舶发动机循环散热,需检测其在150℃~300℃下的热分解特性,评估高温工况下的稳定性。

工业换热器用导热油:工业设备间热量传递介质,重点分析300℃~400℃长期运行时的分解产物对系统腐蚀性的影响。

电子设备散热硅脂:CPU、GPU等电子元件散热界面材料,检测100℃~200℃下的分解特性,避免分解产物污染电路。

航空发动机冷却介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周边冷却通道介质,需在500℃~800℃高温下验证分解产物的低毒性及低挥发性。

核反应堆冷却剂:压水堆、快堆一回路冷却介质,重点检测高温高压(300℃~350℃,15MPa)下的分解行为,确保放射性物质包容性。

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液:锂电池组液冷系统介质,分析40℃~80℃循环及高温(120℃)下的分解特性,控制分解产物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太阳能光热发电导热介质:槽式、塔式光热系统中高温集热介质,检测300℃~500℃下的热分解稳定性,保障系统长期运行效率。

工业余热回收系统换热介质:钢铁、化工行业余热回收装置的导热流体,分析200℃~400℃下的分解特性,评估结垢风险。

制冷空调循环介质:中央空调、商用制冷系统的循环工质,检测80℃~150℃下的分解产物对压缩机润滑油的兼容性。

高温炉窑冷却水:玻璃窑、水泥窑等高温炉窑的冷却循环水,分析100℃~250℃下的分解特性,防止分解产物导致管道腐蚀。

检测标准

ASTM E1131-21 热重分析标准测试方法(JianCe Test Method for Compositional Analysis by Thermogravimetry),规定了热重分析仪的操作条件及数据计算方法。

ISO 11358-1:2014 塑料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1部分:一般原则(Plastics —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 Part 1: General principles),明确了DSC在热分解吸放热分析中的应用规范。

GB/T 29416-2012 润滑油热氧化安定性测定法(Test method for thermal-oxidative stability of lubricating oils),适用于润滑油类冷却介质的热分解特性测试。

ASTM D5510-19 高温分解气体的标准测试方法(JianCe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omposition of Gases Evolved During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Plastics),规定了塑料类冷却介质分解气体成分的检测流程。

ISO 17082:2015 固体回收燃料 热重分析(TGA)测定元素组成(Solid recovered fuels — Determination of elemental composition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可用于固体形态冷却介质的元素分析

GB/T 30735-2014 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Test method for thermal stability of coal),部分条款适用于煤基冷却介质的热分解稳定性评估。

ASTM E2070-08(2014) 放热速率和总放热量的标准测试方法(JianCe Test Method for Rate of Heat Release and Total Heat Release for Materials Using an Oxygen Consumption Calorimeter),用于冷却介质分解过程的总放热量测定。

ISO 18282-1:2006 柔性多孔聚合物材料 热重分析(TGA) 第1部分:程序(Flexible cellular polymeric materials —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 Part 1: Procedure),提供了柔性聚合物冷却介质的TGA测试步骤。

检测仪器

热重分析仪(TGA):配备高精度天平与程序控温炉,可实时监测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用于测量热分解起始温度、失重率等参数,温度范围25℃~1200℃,质量测量精度0.1mg。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采用高灵敏度热电偶与密封坩埚,测量样品与参比物的热量差,用于分析分解过程的吸放热特性,温度范围-150℃~800℃,热量测量精度0.1mW。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由毛细管柱分离系统与离子阱质谱检测器组成,可分离并鉴定分解产生的气体成分,定性准确率≥98%,定量精度±1%。

高温管式炉:配备刚玉管与多区控温系统,可提供50℃~1200℃的均匀高温环境,用于模拟长期高温老化实验,温度均匀性±5℃。

微量热仪:采用恒温浴与高灵敏度温度传感器,测量微小热量变化,用于分析低速率分解过程的吸放热特性,热量分辨率0.1μW。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