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砷化镓电池抗辐照性能评估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8-29  

针对三结砷化镓电池在空间辐射环境中的性能退化问题,本文系统阐述其抗辐照性能评估的关键检测项目、覆盖范围、依据标准及核心仪器,涵盖总剂量辐照、单粒子效应等10项以上检测内容,涉及空间用电池、航天器电源模块等10类应用场景,引用国际及国内权威标准,明确主要检测仪器的功能参数,为评估电池在辐射环境中的可靠性提供技术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总剂量辐照效应测试:评估电池在持续电离辐射下的性能衰减,检测参数包括辐射源类型(钴-60γ射线、X射线)、总吸收剂量范围(100rad~100krad)、剂量率(0.1rad/min~10rad/min)、辐照温度(-55℃~125℃)。

单粒子翻转(SEU)效应检测:监测高能粒子入射引发的存储单元逻辑状态翻转,检测参数含粒子类型(质子、重离子)、能量范围(10MeV~1GeV)、粒子通量(1×10³particles/(cm²·s)~1×10⁸particles/(cm²·s))、临界电荷(Qcrit)测量精度±5fC。

位移损伤效应评估:分析中性粒子(中子、电子)碰撞晶格原子引发的缺陷产生,检测参数包括位移剂量(1×10¹⁰neq/cm²~1×10¹³neq/cm²)、损伤增强因子(DEF)、少数载流子寿命衰减速率(≤10%/decade)。

辐照后电性能参数测量:量化辐照对电池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填充因子(FF)的影响,检测参数要求Voc测量精度±1mV,Isc精度±0.1mA,FF计算误差≤0.5%。

绝缘电阻变化率测试:评估辐照引起的介质层或电极间绝缘性能退化,检测参数包括测试电压(50V~1000V)、绝缘电阻范围(1MΩ~1GΩ)、变化率计算精度±2%。

少数载流子寿命衰减测量:通过微波反射光电导衰减(μ-PCD)法检测辐照后载流子复合特性,检测参数含少子寿命范围(1ns~1μs)、测量重复性≤3%、样品厚度适应性(50μm~500μm)。

漏电流增量测试:测量辐照后电池反向偏置下的漏电流增长,检测参数包括反向电压范围(-0.1V~-5V)、漏电流测量下限(1pA)、增量阈值(≥10%初始值)。

量子效率衰减分析:评估辐照对各波长光生载流子收集效率的影响,检测参数覆盖光谱范围(300nm~1200nm)、量子效率测量精度±0.5%、波长分辨率(1nm)。

结深变化检测:通过染色法或二次离子质谱(SIMS)分析辐照引起的PN结深度偏移,检测参数含结深测量范围(0.1μm~5μm)、深度分辨率(0.01μm)、元素浓度检测限(1×10¹⁵atoms/cm³)。

表面复合速率变化测试:利用非接触式激光反射法测量辐照后表面复合速度,检测参数包括激光波长(632.8nm)、功率范围(0.1mW~10mW)、表面复合速率测量范围(100cm/s~10⁵cm/s)。

检测范围

空间用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应用于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的电源组件,需承受地球辐射带、太阳粒子事件等复杂辐射环境。

航天器电源模块封装的三结砷化镓电池:集成于电源管理电路中的电池芯片,需评估封装材料对辐射的屏蔽效果及电池自身的抗辐照能力。

卫星载荷用三结砷化镓电池组件:为光学、通信等有效载荷供电的电池阵列,重点检测局部辐照热点区域的性能退化。

深空探测设备用三结砷化镓电池:用于火星探测器、星际飞船等超远空间任务的电池,需适应极低辐射背景下的长期辐照累积效应。

高轨卫星用三结砷化镓电池:运行于地球静止轨道(GEO)的卫星电源组件,需评估高能电子辐射(1MeV~10MeV)的累积损伤。

低轨卫星用三结砷化镓电池:运行于LEO轨道(200km~2000km)的卫星电池,重点检测大气层外范艾伦辐射带的质子与电子联合辐照效应。

空间站电源系统用三结砷化镓电池:为空间站平台设备供电的主电源组件,需验证多周期再入辐射环境(如空间站出舱活动时的额外辐射暴露)下的可靠性。

卫星姿控系统用三结砷化镓电池:为陀螺仪、反作用飞轮等姿态控制设备供电的专用电池,需评估高频小剂量率辐照下的性能稳定性。

航天电子设备配套三结砷化镓电池:为星载计算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提供辅助电源的电池模块,需检测辐照引起的电源纹波变化及噪声抑制能力。

太空辐射环境模拟测试用三结砷化镓电池样品:用于地面模拟装置(如粒子加速器、辐照箱)标定的标准电池,需具备明确的辐照敏感参数基准。

检测标准

ASTM E1892-21:半导体器件电离辐射总剂量效应测试方法,规定钴-60γ射线辐照条件、剂量测量及电性能评估流程。

ISO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规范实验室质量体系及辐照测试设备的校准要求。

GB/T 4937-2018: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试验方法,包含半导体器件辐照效应的通用测试方法和数据处理要求。

MIL-STD-883H-2020:微电路试验方法,其中Method 1005.9规定空间辐射总剂量效应测试的详细步骤及验收标准。

JEDEC JESD22-A117F:半导体器件电离辐射效应的测试方法,涵盖单粒子翻转(SEU)、总剂量(TID)及位移损伤(DD)的综合评估要求。

GB/T 1409-2017:半导体器件键合强度测试方法,规定辐照后电池电极键合点的机械强度检测方法及失效判据。

ASTM F1891-14:空间用太阳能电池总剂量辐照测试方法,针对空间环境特点优化辐照剂量率(0.01rad/min~1rad/min)及温度控制条件。

ISO 20137:2018:空间系统—电子和电气部件—辐射硬度保证要求,规定航天用电子部件辐射损伤的表征、测试及数据报告规范。

GB/T 31366-2015:光伏器件第9部分:太阳能电池光谱响应测试方法,用于评估辐照前后电池光谱响应特性的变化。

MIL-STD-750E-2020:半导体器件试验方法,其中Method 1021.9规定双极型器件位移损伤效应的测试流程及损伤剂量换算方法。

检测仪器

钴-60γ射线辐照源系统:由密封钴-60源、屏蔽铅室、剂量监控系统组成,用于提供稳定的电离辐射环境,剂量率调节范围0.1rad/min~10rad/min,剂量均匀性≤±2%。

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可产生多种重离子(如Fe、Ar、Xe)束流,能量范围10MeV/u~200MeV/u,用于单粒子翻转(SEU)及位移损伤(DD)效应测试,束流强度可调(1×10⁶ions/s~1×10¹²ions/s)。

半导体参数分析仪:集成源测量单元(SMU)、电容-电压(C-V)测试模块及脉冲发生器,支持辐照前后电池I-V曲线、C-V特性及少数载流子寿命的测量,电流测量下限1pA,电压精度±10μV。

深能级瞬态谱仪(DLTS):通过测量陷阱能级的热激发电流,分析辐照引入的缺陷类型及浓度,检测灵敏度可达1×10¹²cm⁻²,能量分辨率≤10meV。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配备积分球及单色器,用于测量辐照前后电池的光谱响应及量子效率,光谱范围200nm~2500nm,波长精度±0.5nm,杂散光抑制比≤0.1%。

非接触式表面形貌仪:基于激光三角测量原理,检测辐照后电池表面的微观损伤(如裂纹、腐蚀),垂直分辨率≤0.1nm,横向分辨率≤1μm,测量范围0.1mm×0.1mm~100mm×100mm。

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采用恒流源激励及四探针法,测量辐照后电池的方块电阻及绝缘电阻,探针间距1mm,测量范围0.1Ω/□~10⁶Ω/□,测试电流精度±0.1%。

辐射剂量计:包含热释光剂量片(TLD)及电子剂量计,实时监测辐照过程中的吸收剂量,能量响应范围50keV~3MeV,剂量测量误差≤±1%。

质子加速器系统:产生能量可调的质子束流(1MeV~200MeV),用于模拟太阳质子事件(SPE)的辐照效应,束流发散角≤0.5°,束斑尺寸可调节(1mm×1mm~100mm×100mm)。

电子束蒸发镀膜机:用于在辐照后电池表面沉积保护层(如SiNₓ、Al₂O₃),评估不同钝化层对辐射损伤的抑制效果,沉积速率控制精度±0.1nm/min,膜厚均匀性≤±2%。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