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0538
洛氏硬度验证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29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试验力选择:根据材料硬度范围选取预试验力、主试验力组合,常见参数包括60kgf(HRC)、100kgf(HRB)、150kgf(HRA)三种主试验力模式。
压头类型:金刚石圆锥压头(顶角120°,尖端半径0.2mm)适用于HRC、HRA标尺;硬质合金球压头(直径1.5875mm)适用于HRB、HRF等标尺。
硬度值范围:HRC标尺覆盖20-70,HRB标尺覆盖20-100,HRA标尺覆盖60-88,各标尺对应不同材料的硬度表征区间。
压痕深度测量:压痕深度范围0.1-2.5mm,采用位移传感器测量,精度±0.001mm,用于计算硬度值及验证试验有效性。
加载速度控制:主试验力加载时间5-10秒,加载速率≤1.5mm/s,确保压头与试样均匀接触,避免冲击载荷影响结果。
保载时间设定:标准保载时间为15秒,允许调节范围10-30秒,用于稳定压痕形态,消除弹性变形影响。
试样表面要求:表面粗糙度Ra≤1.6μm,平面度误差≤0.02mm,避免表面缺陷导致压痕畸变或测量偏差。
试样尺寸限制:最小厚度需≥压痕深度的8倍,边距≥4mm,防止试样变形或边缘效应干扰压痕测量。
数据处理方法:自动计算硬度值(HR= N-(h/0.002)),按GB/T 230.1标准修约至整数,保留有效数字位数符合标尺精度要求。
温度补偿:环境温度23±5℃时无需补偿,超出范围需根据材料热膨胀系数调整硬度值,修正系数范围±0.5HR。
压痕有效性判定:压痕需清晰、无裂纹或崩裂,边缘清晰度通过光学系统评估,无效压痕需重新测试。
检测范围
碳素结构钢:如Q235、45钢,用于建筑结构件、机械轴类,检测热轧态或正火态硬度均匀性。
合金结构钢:20CrMnTi、40Cr等,应用于齿轮、连杆,评估调质处理后表面与心部硬度梯度。
不锈钢:304奥氏体不锈钢、420马氏体不锈钢,用于餐具、刀具,检测固溶处理或淬火后硬度分布。
淬火钢:T10A工具钢、W18Cr4V高速钢,经淬火+回火处理,验证淬火硬度及回火稳定性。
铝合金:6061变形铝合金、7075超硬铝合金,用于航空航天部件,检测挤压或锻造后的时效硬度。
铜合金:H62黄铜、QSn6.5-0.1锡青铜,应用于电气接插件,评估冷加工或退火后的硬度变化。
粉末冶金材料:铁基粉末冶金齿轮、铜基粉末冶金含油轴承,检测孔隙率对硬度的影响及压制密度相关性。
工程塑料:ABS、尼龙66、聚碳酸酯,用于外壳、结构件,评估注塑成型后表面硬度及耐刮擦性能。
金属涂层:电镀铬层(厚度5-20μm)、化学镀镍层(厚度10-50μm),检测涂层结合强度及硬度梯度。
航空钛合金:TC4(Ti-6Al-4V)、TA2纯钛,用于飞机蒙皮、起落架,验证热处理后疲劳强度关联硬度。
检测标准
ASTM E18-2021: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方法,规定试验设备、试样制备及结果表示要求。
ISO 6508-1:2016: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明确标尺分类、试验力参数及压痕测量规则。
GB/T 230.1-2018: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等效采用ISO 6508-1,规定国内检测流程与技术指标。
ASTM A370-2020: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和定义,包含洛氏硬度与其他力学性能的关联性要求。
ISO 4890:1984: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试样的制备,指导试样表面处理、尺寸加工及标识规范。
GB/T 18449.1-2009:金属材料努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辅助参考不同硬度试验方法的对比应用。
检测仪器
自动洛氏硬度计:集成电动加载系统,支持HRA、HRB、HRC多标尺自动切换,配备力值传感器(精度±1%)和位移传感器(分辨率0.0001mm),实现试验力自动施加与保持。
数显洛氏硬度计:配备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试验力、压痕深度及硬度值,内置数据存储功能(≥1000组),支持USB数据导出及打印机连接。
显微维氏硬度计:采用光学成像系统(放大倍数50-100×),配合数显测微目镜,可精确测量小压痕对角线长度(精度±0.001mm),用于表面硬化层辅助检测。
压痕测量显微镜:搭载CCD摄像头与图像分析软件,自动识别压痕轮廓并计算深度、直径,测量重复性≤0.0005mm,适用于高精度压痕验证。
试验力校准装置:包含标准砝码组(精度±0.01%)与力值传感器(量程0-300kgf,精度±0.1%),用于校准洛氏硬度计的主试验力与预试验力,确保力值准确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旋转流变测试检测
下一篇:倍率性能循环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