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17
低刺激重复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9-18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皮肤刺激指数检测:通过模拟人体皮肤接触,测量材料在重复使用后引起的红斑或水肿程度,量化刺激强度,确保产品长期使用不引发皮肤炎症反应。
过敏原重复暴露测试:评估材料中潜在致敏物质在多次接触下的释放量,监测免疫反应变化,预防累积性过敏风险,保障敏感人群安全。
材料耐摩擦性检测:分析材料表面在反复摩擦作用下的物理变化,如磨损或脱落,防止刺激性微粒释放,影响使用者舒适度。
化学物质释放量检测:测定材料在重复使用过程中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控制有害物质积累,避免慢性健康危害。
生物相容性评估:检验材料与生物组织在多次交互中的兼容性,包括细胞毒性测试,确保无累积性刺激或毒性效应。
重复使用耐久性测试:模拟产品多次使用场景,评估材料结构稳定性,防止因疲劳损伤导致刺激性物质渗出。
感官评价测试:通过人体感官分析,记录重复接触后材料的触感、气味变化,识别潜在不适感或刺激源。
微生物屏障检测:验证材料在重复使用中抵御微生物渗透的能力,避免细菌滋生引发皮肤刺激或感染。
pH值稳定性检测:监测材料表面pH在多次暴露后的波动范围,确保酸碱度稳定,防止皮肤酸碱失衡引起刺激。
抗氧化性能检测:评估材料在氧化环境下的降解程度,控制自由基释放,减少重复使用中的氧化性刺激风险。
检测范围
婴儿护理产品:包括尿布、湿巾等直接接触婴儿皮肤的物品,需确保多次使用无化学或物理刺激,保障婴幼儿敏感肌肤健康。
医用敷料:应用于伤口覆盖的材料,必须耐受重复更换,避免残留物或降解产物引起皮肤炎症或过敏反应。
化妆品:如护肤品、彩妆等,需在反复涂抹中保持低刺激性,防止成分累积导致皮肤敏感或红斑。
纺织品:包括衣物、床单等,检测重复洗涤和穿着后的纤维变化,确保不释放刺激性染料或化学剂。
食品接触材料:如包装膜、容器,需在多次使用中控制有害物质迁移,避免摄入后引发消化系统刺激。
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评估重复穿戴后的材料完整性,防止破损导致刺激性物质接触皮肤。
玩具材料:儿童玩具表面涂层或部件,需耐受多次玩耍,避免磨损释放有害物质引起皮肤或口腔刺激。
家居用品:包括清洁布、家具面料,检测重复使用后的化学稳定性,确保无残留清洁剂或挥发物刺激。
电子设备外壳:手机、电脑外壳材料,需在反复触摸中保持低致敏性,防止金属离子或塑料添加剂引发接触性皮炎。
汽车内饰材料:座椅、方向盘覆盖物,评估多次摩擦和暴露下的刺激性,避免驾驶者皮肤不适或过敏。
检测标准
ISO 10993-10:202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国际标准规定医疗器械材料在重复接触下的皮肤刺激测试方法,包括红斑评分和细胞反应评估。
ASTM F719-81(2020)《JianCe Practice for Testing Biomaterials for Skin Irritation》:美国材料标准提供皮肤刺激测试协议,涵盖重复暴露实验设计,确保材料无累积性刺激效应。
GB/T 16886.10-201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0部分:刺激与皮肤致敏试验》:中国国家标准规范医疗器械的重复刺激检测流程,包括动物模型和体外测试要求。
ISO 20743:2021《纺织品 抗菌性能测定》:国际标准涉及纺织品在多次使用中的微生物屏障测试,评估刺激风险。
GB/T 3920-200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纺织品重复摩擦测试方法,防止染料释放引起皮肤刺激。
检测仪器
皮肤刺激测试仪:配备温度控制(范围30-40°C)和压力传感器(精度±0.1N),模拟人体皮肤接触,用于重复暴露实验,测量材料引起的红斑或水肿程度。
过敏原检测系统:集成光谱分析模块(波长范围200-800nm)和样品处理单元,定量分析材料中致敏物质释放,评估多次接触下的免疫反应变化。
摩擦测试机:具备可调负载(0-50N)和循环计数器(误差≤±1次),执行材料表面往复摩擦,监测磨损后刺激性微粒生成。
化学分析仪:采用色谱技术(分辨率0.01ppm)和质谱检测,测定材料在重复使用中释放的挥发性化合物,控制有害物质积累。
微生物培养箱:提供恒温环境(精度±0.5°C)和湿度控制(范围30-90%),用于评估材料微生物屏障,防止细菌滋生引发刺激。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粘合强度离散度检测
下一篇:天然薄荷脑液相色谱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