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混凝沉淀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9-25  

中水混凝沉淀检测是再生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步骤,主要针对混凝剂投加、混合条件、沉淀效率及出水水质进行系统评估。检测项目包括浊度、pH值、悬浮物浓度等物理化学指标,通过标准化方法确保处理系统稳定运行,保障中水回用的环境安全性与合规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浊度检测:通过测量水样对光线的散射强度,定量评估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水平,浊度值直接影响混凝沉淀效果,是判断处理水质澄明度的重要参数。

pH值检测:采用电极法测定水样的酸碱度,pH值影响混凝剂的水解反应和絮体形成效率,需控制在最佳范围以确保沉淀过程稳定。

混凝剂投加量检测:通过滴定或光谱分析确定混凝剂的最佳投加浓度,投加量不足或过量均会导致絮凝效果下降,影响后续沉淀分离。

沉淀速度检测:观测絮体在静置条件下的沉降速率,速度过快或过慢反映混凝效果异常,为工艺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悬浮物浓度检测:利用重量法或光学仪器测定水样中不溶性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直接评估混凝沉淀对悬浮物的去除效率。

化学需氧量检测:通过氧化剂消解水样中有机物,测量耗氧量以评估水质污染程度,混凝沉淀可部分去除胶体态有机物。

总有机碳检测:采用高温催化氧化法测定水样中有机碳总量,反映混凝沉淀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重金属含量检测:使用原子吸收光谱等技术检测铅、镉等重金属离子浓度,混凝沉淀能有效吸附去除部分重金属污染物。

细菌总数检测:通过平板计数法测定水样中微生物数量,评估混凝沉淀对病原菌的去除能力,保障回用水生物安全性。

沉淀物含水率检测:采用烘干法测量沉淀污泥的含水量,含水率高低影响污泥处理成本,是评估沉淀效率的辅助指标。

检测范围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水经混凝沉淀处理后用于工业冷却系统,可减少新鲜水消耗,检测确保水质不导致设备结垢或微生物滋生。

城市景观用水:应用于公园湖泊、喷泉等景观水体,混凝沉淀处理去除悬浮物和藻类,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与视觉污染。

农业灌溉用水:回用于农作物灌溉的中水需控制盐分和病原体,检测保障水质不影响土壤结构及作物安全。

建筑中水回用:用于办公楼或住宅区的冲厕、绿化等非饮用水用途,检测重点为浊度、色度及卫生指标。

汽车清洗用水:中水在洗车场回用时需低浊度无腐蚀性,检测防止残留颗粒物损伤车体表面。

厕所冲洗用水:城市公厕等场所的中水回用,检测确保无色无臭且微生物指标达标,避免卫生风险。

道路洒水用水:用于道路降尘和绿化养护,混凝沉淀处理去除细小颗粒,检测防止堵塞喷淋设备。

消防备用水:中水作为消防系统的补充水源,检测浊度和腐蚀性指标,保障管道畅通与设备安全。

地下水回灌:混凝沉淀后中水用于地下水补给,检测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浓度,防止地下水体污染。

湿地修复用水:用于人工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检测氮磷等营养盐含量,避免过量输入引发湿地退化。

检测标准

ISO 7027:1999《水质 浊度的测定》:规定利用散射光原理测量水样浊度的国际标准方法,适用于中水处理过程中浊度变化的监控。

ASTM D2035-2019《水中铝基混凝剂的标准测试方法》:提供混凝剂投加效果评估的标准化程序,包括絮体形成观察与沉淀效率计算。

GB/T 18920-20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中国国家标准,明确城市杂用再生水的浊度、pH等限值,指导中水回用检测。

GB/T 5750-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涵盖多项水质检测方法,部分适用于中水混凝沉淀的悬浮物、重金属等参数分析。

ISO 11885:2007《水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元素》:用于检测中水重金属含量的国际标准,确保混凝沉淀后水质安全。

检测仪器

浊度计:基于光散射原理测量水样浊度,具备自动校准和温度补偿功能,在本检测中用于实时监控混凝前后浊度变化,评估颗粒物去除效率。

pH计:采用玻璃电极测量水样酸碱度,精度可达0.01单位,在本检测中确保混凝剂在最佳pH条件下反应,提高絮凝效果。

混凝试验搅拌机:集成多组搅拌桨可同步进行混凝试验,转速与时间可调,用于模拟实际工艺条件优化混凝剂投加参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通过吸收光谱分析水样中有机物或重金属浓度,波长范围覆盖190-800nm,用于检测化学需氧量及特定污染物。

原子吸收光谱仪:利用原子化技术测量重金属元素含量,检测限低至ppb级,在本检测中定量分析沉淀后水样的重金属残留。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