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残留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9-26  

无残留检测是针对样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残留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专业检测过程。该检测涵盖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抗生素残留等多种类型,确保样品安全符合相关标准。检测要点包括样品前处理、仪器分析和数据验证,采用标准化方法保证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及工业产品领域。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农药残留检测:通过色谱和质谱技术分析样品中农药及其代谢物的含量,确保食品和农产品中残留量低于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防止长期暴露导致的慢性疾病风险。

重金属残留检测:测定样品中铅、镉、汞等有毒重金属元素浓度,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适用于食品、水体和土壤监测,防止重金属积累引发的中毒或生态破坏。

抗生素残留检测:检测动物源性食品和环境中抗生素类物质的残留水平,监控滥用抗生素导致的耐药性问题,确保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采用微生物抑制法或仪器分析法进行精确量化。

微生物毒素检测:分析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真菌毒素在谷物和食品中的残留,评估其致癌性和毒性效应,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与液相色谱联用提高检测灵敏度,降低食源性疾病风险。

溶剂残留检测:测定工业产品或药品生产过程中有机溶剂的残留量,如苯、甲苯等挥发性物质,确保产品符合绿色生产标准,防止溶剂挥发造成环境污染或健康损害。

添加剂残留检测:检测食品和化妆品中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的过量残留,评估其合规性和安全性,采用光谱或色谱方法监控添加剂量,避免非法使用导致的过敏或毒性反应。

放射性残留检测:分析环境样品和食品中放射性核素如铯-137、碘-131的残留水平,监控核事故或工业泄漏后的污染状况,采用伽马能谱仪进行定量,保障辐射安全标准。

过敏原残留检测:检测食品加工过程中花生、牛奶等常见过敏原的交叉污染残留,通过ELISA或PCR技术实现高特异性识别,预防过敏人群的意外暴露和健康风险。

转基因成分检测:鉴定农产品中转基因作物的外源基因或蛋白残留,确保标识合规和生物安全,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满足国际贸易要求。

环境污染物残留检测:分析水体、土壤中多环芳烃、二噁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残留,评估其生态和健康风险,通过固相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实现痕量检测,支持环境治理决策。

检测范围

食品及农产品:涵盖谷物、蔬菜、水果等初级农产品和加工食品,检测农药、重金属等残留,确保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安全,符合国内外食品安全法规要求。

饮用水:针对自来水、瓶装水等饮用水源,检测微生物、化学污染物残留,评估水质安全性,防止介水疾病传播,保障居民日常饮水健康。

土壤样品:应用于农田、工业用地等土壤环境,检测重金属、农药残留,监控土壤污染状况,支持土地修复和可持续农业发展规划。

空气颗粒物:监测大气中PM2.5、PM10等颗粒物携带的重金属或多环芳烃残留,评估空气污染对呼吸健康的影响,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提供数据支撑。

化妆品:针对护肤品、彩妆等化妆品,检测防腐剂、重金属残留,确保产品无毒性和过敏性,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保护消费者皮肤健康。

医疗器械:涵盖注射器、植入物等医疗产品,检测环氧乙烷等灭菌剂残留,防止残留物引发患者过敏或毒性反应,满足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标准。

纺织品:检测服装、家纺产品中染料、甲醛等化学残留,评估其皮肤刺激性和生态毒性,符合绿色纺织品认证要求,保障穿戴安全。

玩具产品:针对儿童玩具的塑料、涂层材料,检测邻苯二甲酸酯、铅等有害残留,防止儿童舔食或接触导致的健康风险,满足玩具安全指令。

饲料原料:检测动物饲料中霉菌毒素、抗生素残留,监控饲料安全性,防止残留物通过食物链传递至畜禽产品,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工业废水:分析电镀、化工等行业废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残留,评估处理效果和排放合规性,支持污染减排和循环经济政策实施。

检测标准

ISO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规定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能力要求,确保无残留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适用于全球实验室认可和结果互认。

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中国国家标准,规范食品样品前处理、仪器分析和质量控制步骤,提高农药残留等检测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ASTM E2935-13《农药残留分析的标准指南》: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提供农药残留检测的样品制备、色谱条件和验证方法,适用于农产品和環境样品的多残留分析。

ISO 6468:1996《水质 某些有机氯农药的测定 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规定水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检测流程,包括萃取、净化和色谱分析,确保水质监测数据可比性。

GB/T 5009.1-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 总则》:中国国家标准,概述食品中重金属、添加剂等残留检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选择,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技术依据。

EPA 方法 8270E《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气质联用分析》:美国环境保护署标准方法,用于土壤和废物中多环芳烃等残留检测,通过内标法定量,支持环境合规监测。

ISO 11843-1:1997《检测能力 第1部分:术语和定义》:定义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检测限概念,指导无残留检测中痕量物质的定量验证,提升结果报告的科学性。

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国国家标准,详细规定饮用水中微生物、化学残留的检测技术,确保饮用水安全符合卫生标准。

AOAC 官方方法 2011.14《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法》:国际官方分析化学师协会标准,提供真菌毒素残留的专属性检测流程,适用于谷物和坚果产品的安全监控。

ISO 15216-1:2017《食物链微生物学 甲型肝炎病毒和诺如病毒检测方法》:规范食品中病毒残留的分子检测技术,防止食源性疾病爆发,增强食品安全预警能力。

检测仪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定性功能,用于挥发性有机残留物的高灵敏度检测,可同时分析数百种农药或溶剂残留,提供精确的分子结构信息。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适用于热不稳定或极性残留物的分析,如抗生素或毒素检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实现复杂样品中痕量残留的定量和确认。

原子吸收光谱:专用于重金属残留检测,通过原子化样品测量特定波长吸光度,定量铅、镉等元素浓度,操作简便且成本较低,适用于批量环境或食品样品分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具备高灵敏度和多元素同时检测能力,用于痕量重金属或放射性核素残留分析,检测限可达ppt级别,支持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研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于物质对紫外或可见光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适用于添加剂或简单有机残留的快速筛查,操作快速且维护简单,常用于初步检测和质量控制。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