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怠速法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9-26  

双怠速法检测是一种标准化车辆尾气排放测试方法,主要用于测量汽油发动机在怠速和高怠速工况下的污染物排放浓度。该方法通过精确控制发动机转速和运行条件,检测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关键指标,确保排放数据符合环保法规要求,是车辆定期检验和环保认证的核心环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怠速工况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测量发动机在怠速状态下一氧化碳的排放浓度,该参数直接反映燃油燃烧效率,浓度超标可能指示空燃比失调或点火系统故障,需使用高精度气体分析仪进行数据采集。

高怠速工况碳氢化合物浓度检测:评估发动机在高怠速转速下未燃碳氢化合物的排放水平,高浓度值常与燃烧不充分或蒸发排放控制失效相关,是判断车辆排放系统健康度的重要指标。

怠速转速稳定性监测:监控发动机在怠速运行时的转速波动范围,稳定性不足可能导致排放测量误差,标准要求转速偏差控制在规定区间内以确保测试条件一致性。

高怠速转速设定准确性验证:检查测试设备设定高怠速转速与实际发动机转速的一致性,偏差过大会影响污染物浓度测量结果,需通过校准确保转速控制精度。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监测:实时监测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是否达到标准要求的稳定状态,温度未达标会导致燃烧条件变化,进而影响排放物生成浓度和测试可靠性。

排气氧浓度同步分析:在双怠速检测过程中同步测量排气中氧气含量,用于计算空燃比和验证燃烧过程完整性,数据异常可能指示传感器或催化转化器故障。

污染物浓度数据重复性检验:对同一车辆进行多次双怠速测试,评估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浓度结果的变异系数,确保检测方法具备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发动机负载模拟一致性检查:验证检测系统中发动机负载模拟装置的运行状态,负载波动会干扰怠速稳定性,需确保模拟条件符合标准规定以保障测试准确性。

环境温湿度影响修正:根据检测现场环境温湿度数据对排放浓度进行标准化修正,消除外界条件波动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高不同地区、季节检测数据的可比性。

检测过程时间控制精度评估:严格控制怠速和高怠速工况的持续运行时间,时间偏差可能导致发动机状态未稳定,影响排放浓度测量值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检测范围

轻型汽油车定期排放检验:适用于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吨的汽油车辆在用车定期检测,通过双怠速法快速评估排放系统状态,为环保达标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重型柴油车出厂合规性验证:用于重型柴油发动机车辆在生产端的排放一致性检查,确保新车符合国家排放标准限值,是车辆型式认证的关键测试项目。

摩托车怠速污染物控制检测:针对两轮或三轮摩托车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的排放测试,监测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浓度,适用于摩托车环保准入和年检流程。

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评估:涵盖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装有点燃式发动机的设备,通过双怠速法检测其怠速排放水平,支持非道路机械排放管控政策实施。

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排放测试: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当内燃机单独运行时进行双怠速检测,评估发动机在怠速条件下的排放特性,确保整车排放合规。

燃气车辆怠速排放监测:适用于使用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车辆,检测其怠速工况下气体污染物浓度,是燃气汽车环保性能评价的重要依据。

在用汽车排放维修效果验证:用于车辆排放系统维修后的性能复测,通过双怠速法比较维修前后污染物浓度变化,客观评估维修措施的有效性和排放改善程度。

二手车交易前排放状况筛查:在二手车流通环节实施快速排放检测,利用双怠速法初步判断车辆排放系统是否正常,为交易双方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车队车辆集中排放管理:针对公交、出租等大型车队车辆进行批量双怠速检测,监控车队整体排放水平,支持车队环保管理和减排措施制定。

科研机构排放控制技术研究:为高校、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提供标准化的双怠速测试数据,用于发动机燃烧优化、后处理系统开发等前沿技术研究项目。

检测标准

GB 18285-2018《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汽油车双怠速法检测的具体程序、仪器要求、污染物限值和数据处理规则,适用于在用汽车定期检验和新生产车检查。

ISO 3929:2003《道路车辆 怠速条件下一氧化碳浓度的测量方法》: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怠速排放测试标准,明确了测量设备精度、测试环境条件和数据处理方法,为全球车辆排放检测提供统一技术框架。

GB/T 15089-2019《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该标准虽不直接规定检测方法,但明确了适用双怠速法检测的车辆分类原则,是确定检测范围和技术要求的基础性文件。

ECE R83-06《关于就发动机污染物排放方面批准车辆的统一规定》: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法规,包含双怠速法作为车辆排放认证的可选测试方法,对检测条件和限值有详细规定。

GB 18352.5-2013《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在车辆型式核准中引用双怠速法进行在用符合性检查,规定了检测频率、合格判定准则等技术要素。

ISO 11614:2015《内燃机排气烟雾测量用消光烟度计的性能要求和鉴定试验》:虽然主要针对烟雾测量,但相关仪器性能要求适用于双怠速检测中的气体分析设备校准和验证。

GB 17691-2018《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标准中涉及双怠速法用于重型车排放一致性核查,对检测工况和数据分析提出明确要求。

SAE J254-2017《发动机怠速排放测试程序》: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标准,提供了详细的怠速排放测试操作规程和设备规范,被广泛引用为行业技术参考。

EU 2017/1151《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关于轻型车辆排放测试的法规》:欧盟法规将双怠速法纳入在用车辆检测体系,规定了检测频率、数据报告格式和合格标准。

GB 20890-2018《重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六阶段)》:适用于重型汽车的双怠速检测要求,包括检测准备、运行循环和结果判定流程。

检测仪器

尾气分析仪:采用非分光红外原理测量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浓度,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碳氢化合物和氧气含量,具备自动校准和温度补偿功能,是双怠速法核心数据采集设备。

发动机转速计:通过感应点火脉冲或磁电效应非接触式测量发动机转速,精度可达±1转/分钟,实时监控怠速和高怠速工况稳定性,确保测试条件符合标准要求。

温度传感器:采用铂电阻或热电偶原理监测发动机冷却液和环境温度,测量范围-40℃至150℃,精度±0.5℃,用于修正温度对排放浓度的影响。

数据采集处理系统:集成多通道模拟量输入和数字通信接口,实时记录尾气浓度、转速、温度等参数,内置算法进行数据平滑和标准化计算,生成检测报告。

气体校准装置:提供已知浓度的标准气体,用于定期校准尾气分析仪的测量准确性,确保量值溯源至国家标准物质,保障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负载模拟器:通过电气或液压方式模拟发动机运行时的附加负载,确保怠速工况下发动机处于稳定状态,避免因负载波动导致排放测量失真。

环境参数监测仪:同步测量检测现场的相对湿度、大气压力和温度,结合内置公式对排放浓度进行环境条件修正,提高不同地域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车辆诊断接口适配器:通过OBD接口读取发动机控制单元数据,获取实时转速、水温等参数,与尾气分析数据同步记录,用于辅助判断车辆技术状态。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