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3473
手套阻燃性能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9-26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极限氧指数测试:测定材料在氮氧混合气体中维持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用于评估手套材料的固有阻燃特性,指数值越高表明材料越难被点燃。
垂直燃烧性能测试:将手套试样垂直悬挂并暴露于标准火焰下,记录点燃后的续燃时间、阴燃时间及损毁长度,以模拟实际使用中火焰垂直方向的蔓延风险。
水平燃烧性能测试:在水平方向对试样施加火焰,观察材料燃烧速率和自熄特性,适用于评估手套在平面接触火源时的阻燃表现。
热防护性能测试:通过模拟热源暴露测量手套材料的热传导性能,记录导致二级烧伤所需的热通量值,直接关联使用者的热伤害防护水平。
续燃时间测定:在移除点火源后,测量材料持续燃烧的时长,该参数反映阻燃剂抑制火焰蔓延的效果,时间越短说明阻燃性能越优。
阴燃时间测定:评估材料在无明火状态下内部 smoldering 现象的持续时间,用于判断阻燃材料防止隐性热损伤的能力。
损毁长度测量:量化试样在燃烧测试后碳化或熔融区域的纵向长度,结合燃烧时间分析材料抗火焰穿透的完整性。
热收缩率测试:测量手套材料在高温暴露下的尺寸变化率,过度收缩可能导致防护层破裂,影响阻燃屏障的连续性。
质量损失率测定:在燃烧前后称量试样质量差值的百分比,用于分析阻燃材料的热分解特性及添加剂的热稳定性。
烟密度测试:评估材料燃烧时产生的烟雾透光率变化,高烟密度可能加剧逃生困难,是阻燃安全性的辅助指标。
熔滴行为观察:记录材料燃烧时是否产生熔融滴落物及滴落物的点燃性,防止二次引燃风险,尤其针对合成纤维手套。
热稳定性分析:通过热重分析仪测定材料在程序升温下的质量变化,评估阻燃剂分解温度与基材的协同作用。
检测范围
消防员防护手套:用于火灾扑救和救援作业,需抵御高温火焰和辐射热,阻燃性能直接关系到救援人员的手部安全与操作耐久性。
焊接作业手套:暴露于电弧、火花和熔融金属飞溅环境,要求材料具有高等级阻燃和抗熔滴性能,防止手部烧伤。
工业高温处理手套:应用于冶金、玻璃制造等高温车间,需在持续热接触下保持结构稳定,阻燃测试确保材料不燃或自熄。
军用战术手套:设计用于战场或特殊任务中的爆燃风险场景,阻燃性能需结合耐磨和灵活度,满足极端环境防护需求。
电气作业绝缘手套:在带电操作中可能遭遇电弧闪烧,阻燃材料可减缓火焰蔓延,为使用者提供撤离时间。
厨房用耐热手套:接触明火或高温厨具,阻燃测试验证材料在短暂火焰暴露下的抗点燃能力,避免日常使用中的火灾隐患。
实验室防护手套:用于化学实验或高温设备操作,阻燃性能防止试剂溅洒或设备过热引发的燃烧事故。
赛车运动手套:在赛车驾驶舱内可能面临燃油火灾风险,需通过严格阻燃标准以保障车手在紧急情况下的生存机会。
户外作业防火手套:适用于林业、焊接等野外场景,阻燃材料需兼顾耐候性和轻量化,确保长时间作业的安全性。
特殊环境防护手套:针对核能、化工等高风险领域,阻燃性能需与防化、防辐射特性协同,满足多重防护要求。
应急救援手套:用于地震、爆炸等灾难现场,阻燃测试确保材料在碎片和高温环境中不加剧伤害。
航空航天舱内手套:在航空器或航天器密闭空间中,阻燃材料可抑制火势扩散,为应急处理争取关键时间。
检测标准
ASTM D2863-2019《测量聚合物材料燃烧所需最低氧气浓度的标准试验方法》:规定了极限氧指数测试的仪器配置、气体流量控制和结果判定准则,适用于手套用聚合物材料的易燃性分级。
ISO 15025:2016《防护服 阻燃性能的测定 垂直燃烧试验》:国际标准中定义了试样制备、火焰施加时间及损毁长度测量方法,用于评估手套在垂直方向的火焰蔓延抵抗能力。
GB/T 5455-2014《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垂直法》:中国国家标准明确了纺织类手套材料的垂直燃烧测试流程,包括点火器规格、试样预处理及结果记录规范。
EN 407:2020《防护手套 防热和防火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欧洲标准体系涵盖了燃烧传播、热对流和接触热等多种测试,综合评估手套的阻燃等级和适用场景。
ASTM F1959/F1959M-2014《电弧热防护性能标准测试方法》:针对电弧闪烧风险,通过热通量传感器测量手套材料的电弧防护值,用于电气作业手套认证。
ISO 6942:2022《防护服 热辐射防护性能的测定》:规定了热辐射暴露下材料的热传递性能测试,适用于消防手套在辐射热环境下的阻燃有效性验证。
GB 8965.1-2020《防护服装 阻燃防护 第1部分:阻燃服》:中国强制标准规定了阻燃手套的通用技术要求,包括燃烧性能指标和标签标识规范。
NFPA 1971-2018《消防员防护装备标准》:美国消防协会标准中详细规定了消防手套的阻燃测试方法和性能阈值,确保火灾场景下的手部防护。
ISO 11612:2015《防护服装 防热和防火服装》:国际标准涵盖了对流热、辐射热和熔融金属飞溅测试,用于工业高温手套的阻燃性能分级。
ASTM F2700-2013《测量材料电弧热防护值的标准测试方法》:通过模拟电弧曝光测量材料的能量衰减值,专用于评估电气防护手套的阻燃和隔热性能。
检测仪器
极限氧指数测定仪:由混合气体供应系统、燃烧筒和点火装置组成,通过调节氮氧比例精确测量材料燃烧的临界氧浓度,是评估手套材料固有阻燃性的核心设备。
垂直燃烧试验箱:内置标准点火器、试样夹持架和时间记录系统,模拟垂直方向火焰暴露,用于测量续燃时间、阴燃时间及损毁长度等关键参数。
热防护性能测试仪:集成热通量传感器、热量源和数据采集模块,通过暴露试样于可控热源下测量热传导速率,直接量化手套的热伤害防护水平。
热重分析仪:采用高精度天平监测材料在程序升温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用于分析阻燃剂分解动力学和材料热稳定性,辅助优化手套配方。
烟密度测试箱:配备光透射测量系统和燃烧室,量化材料燃烧时烟雾的透光率下降值,评估阻燃手套在火灾中的可视性影响。
电弧热防护测试系统:由电弧发生装置、热流计和试样固定架构成,模拟电弧闪烧环境测量手套材料的能量衰减值,专用于电气安全防护验证。
水平燃烧测试装置:包含水平试样支架、标准火焰源和标尺,通过观察材料在水平方向的燃烧速率,评估手套在平面火源接触下的阻燃性能。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保鲜剂遗传毒性检测
下一篇:双轴拉伸性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