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干洗性评估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9-26  

耐干洗性评估检测是针对材料在干洗过程中性能稳定性的专业测试,重点评估颜色牢度、尺寸变化、强度保持等关键指标。检测过程需遵循国际和国家标准,使用专用仪器模拟干洗环境,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为材料质量控制和行业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颜色变化检测:通过色差计测量材料在干洗前后的颜色差异,评估染料稳定性和褪色程度,确保材料外观符合使用要求,避免因干洗导致颜色失真。

尺寸变化检测:使用标尺或尺寸测量仪测定材料干洗后的长度和宽度变化率,评估尺寸稳定性,防止材料收缩或膨胀影响成品适用性。

拉伸强度损失检测:利用万能试验机测试材料干洗前后的最大拉伸力,计算强度损失百分比,判断材料机械性能的耐久性,确保使用安全。

耐磨性检测:通过耐磨试验机模拟干洗过程中的摩擦作用,评估材料表面磨损程度,防止过早老化或破损。

外观变化检测:采用视觉评估或显微镜观察材料表面状态,检查起球、裂纹或变形等缺陷,确保干洗后外观完整性。

pH值变化检测:使用pH计测定材料干洗后的酸碱度变化,评估化学残留影响,避免皮肤刺激或材料降解。

重量变化检测:通过精密天平称量材料干洗前后重量差,计算质量损失率,检测溶剂残留或纤维脱落情况。

柔软度变化检测:利用手感评估或硬度计测试材料柔软度变化,评估干洗对触感的影响,确保用户体验一致性。

色牢度检测:采用摩擦色牢度仪或灰度卡评估颜色转移程度,防止干洗中染料迁移污染其他物品。

化学残留检测:通过气相色谱仪或提取法分析干洗溶剂残留量,确保材料无毒无害,符合环保标准。

检测范围

羊毛纺织品:常用于高档服装的天然纤维材料,干洗易导致缩水或变形,需评估尺寸稳定性和强度保持率。

丝绸制品:精细纤维制成的衣物或饰品,干洗可能引起颜色褪变或脆化,检测重点为色牢度和耐磨性。

皮革服装:经过鞣制处理的动物皮革,干洗溶剂可能破坏涂层,需测试柔软度变化和外观完整性。

合成纤维织物:如涤纶或尼龙制成的工作服,干洗影响较小但仍需评估强度损失和化学残留。

混纺材料:多种纤维混合的纺织品,干洗可能导致组分不均,检测项目包括尺寸变化和pH值稳定性。

家居装饰织物:如窗帘或沙发套,干洗频繁易磨损,需进行耐磨性和颜色变化评估。

工业用防护服:特殊处理的功能性面料,干洗后需保持防护性能,检测拉伸强度和化学残留。

汽车内饰材料:座椅套或地毯等,干洗影响美观和耐久性,重点检测外观变化和重量损失。

医用纺织品:手术衣或床单,干洗需确保无菌无残留,评估pH值变化和色牢度。

运动服装:弹性纤维制品,干洗可能降低柔软度,检测项目包括尺寸稳定性和耐磨性。

检测标准

ISO 3175:2010《纺织品 干洗后性能变化的测定》:国际标准规定了干洗测试的程序和评估方法,包括颜色、尺寸和强度变化,确保测试结果全球可比性。

AATCC 158:2019《干洗后尺寸变化测定》:美国纺织化学师协会标准,专注于材料干洗后的尺寸稳定性测试,提供详细试样制备和计算指南。

GB/T 21294-2015《纺织品 干洗后外观变化的评定》:中国国家标准,明确干洗后材料表面缺陷的视觉评估标准,适用于各类纺织品。

ASTM D2724-2019《干洗后拉伸性能测试方法》: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规范干洗前后材料拉伸强度的测量流程,确保数据准确性。

ISO 105-D01:2010《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干洗色牢度》:国际色牢度测试标准,评估干洗过程中颜色转移程度,使用标准灰度卡分级。

GB/T 3921-200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干洗色牢度:中国国家标准,等效国际标准,规定干洗色牢度的测试条件和评价方法。

JIS L0860:2012《干洗后耐磨性试验方法》:日本工业标准,针对干洗后材料耐磨性能的测试,提供具体仪器参数。

检测仪器

干洗试验机:模拟商业干洗过程的专用设备,可控制温度、时间和溶剂类型,用于重复干洗循环,评估材料耐久性变化。

色差计:光学仪器测量材料颜色坐标和色差值,精度达0.01单位,用于定量评估干洗引起的颜色变化。

电子万能试验机:具备高精度力值传感器,测试材料拉伸、撕裂强度,干洗后检测强度损失,数据输出稳定可靠。

耐磨试验机:通过旋转摩擦头模拟干洗磨损,计数摩擦次数,评估材料表面耐久性,防止过早失效。

气相色谱仪:分析干洗后溶剂残留成分,检测限低至ppm级,确保材料化学安全性,符合环保要求。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