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4531迁移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9-26  

ISO4531迁移检测是针对食品接触材料中铅和镉溶出量的标准化测试方法,旨在评估材料在模拟使用条件下有害物质的释放水平。检测要点包括样品前处理、迁移条件控制、化学分析及结果判定,确保材料符合食品安全法规要求。该检测适用于各类陶瓷、玻璃及玻璃陶瓷制品。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样品制备与处理:按照标准要求对食品接触材料进行切割、清洗和干燥,确保样品表面无污染且尺寸统一,避免因制备不当影响迁移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迁移溶液配制:使用乙酸溶液模拟食品环境,严格控制溶液浓度和pH值,以模拟实际使用条件,确保迁移测试的代表性和可重复性。

迁移温度控制:在恒温条件下进行迁移实验,温度范围通常设定为22℃或70℃,以模拟室温或加热使用场景,温度波动需小于±1℃。

迁移时间设定:根据材料类型和使用条件设定迁移持续时间,如24小时或30分钟,时间控制精度需达到秒级,以评估长期或短期迁移效应。

铅迁移量测定:通过化学分析仪器检测迁移液中铅元素的浓度,计算单位面积或体积的迁移量,确保结果低于法规限值。

镉迁移量测定:采用高灵敏度分析技术测定镉在迁移液中的含量,评估材料中镉的释放风险,保障消费者健康。

迁移液pH值监控:在迁移过程中实时监测迁移液的酸碱度,pH值变化需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以避免影响金属离子的溶解行为。

空白试验执行:同时进行不含样品的迁移液测试,用于校正背景干扰,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曲线建立:使用标准溶液系列绘制元素浓度与信号响应的关系曲线,用于定量分析迁移液中的铅和镉含量。

结果计算与验证:基于检测数据计算迁移量,并通过统计方法验证结果的精密度和偏差,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检测范围

陶瓷餐具:包括盘子、碗和杯子等日常用餐器具,其釉面可能含有铅镉成分,迁移检测评估使用过程中的溶出风险。

玻璃器皿:如玻璃杯、玻璃瓶等透明容器,需检测在酸性或碱性食品接触下铅镉的释放量,确保化学稳定性

玻璃陶瓷制品:结合玻璃和陶瓷特性的烹饪器具,如烤盘,迁移测试验证其耐热性和安全性。

食品包装材料:用于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容器,迁移检测防止有害物质渗入食品,影响品质。

烹饪器具内壁:锅具或炉具的内涂层材料,在高温下需进行迁移测试,评估铅镉释放水平。

装饰性餐具:带有彩色图案或装饰的器皿,迁移检测重点评估装饰层中重金属的溶出情况。

儿童用餐具:专为儿童设计的食品接触产品,迁移标准更为严格,以保护敏感人群健康。

餐饮业用器皿:商业场所使用的批量餐具,需通过迁移检测确保重复使用下的安全性。

微波炉适用器皿:可在微波加热的容器,检测在热循环条件下铅镉的迁移行为。

烤箱适用器皿耐高温烘焙用具,迁移测试模拟烘烤环境,评估材料稳定性。

检测标准

ISO 4531:2023《陶瓷、玻璃陶瓷和玻璃餐具 铅和镉溶出量的测定》: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测试方法,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中铅镉迁移的样品制备、迁移条件和分析程序。

GB/T 5009.156-2016《食品接触材料 铅、镉迁移量的测定》:中国国家标准,详细说明了迁移测试的试剂、仪器和计算方式,适用于国内产品合规性评估。

ASTM C927-2020《陶瓷釉铅和镉溶出量的标准测试方法》: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用于评估陶瓷釉面在特定条件下的重金属释放性能。

GB 480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中国强制性标准,规定了迁移限值和测试基本原则,作为检测依据。

ISO 6486-1:2020《陶瓷烹调器 铅和镉溶出量的测定 第1部分:测试方法》:国际标准针对烹饪器具的迁移检测,补充了高温测试条件。

检测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基于原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原理,用于定量测定迁移液中的铅和镉浓度,检测限可达微克每升级别。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高灵敏度仪器,可同时检测多种痕量元素,在迁移测试中用于快速分析铅镉含量,精度高。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通过测量溶液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用于辅助检测迁移液中的金属离子,操作简便。

pH计:电子设备用于精确测量迁移液的酸碱度,确保测试条件符合标准要求,避免pH偏差影响结果。

恒温箱:提供稳定的温度环境,用于控制迁移实验的温度和时间,模拟实际使用条件,温度控制精度高。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