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9
蓟马抗性进化研究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9-26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抗药性生物测定:通过接触法或饲喂法测定蓟马对特定农药的致死中浓度,评估种群抗性水平,该方法采用标准化的剂量-反应曲线,确保数据可比性和可靠性,为抗性监测提供基础依据。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检测:测定蓟马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变化,评估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靶标抗性,通过分光光度法或荧光法分析酶抑制率,揭示抗性机制中的关键生化指标。
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检测:检测蓟马代谢酶系统中P450酶的活性水平,评估其对拟除虫菊酯等农药的代谢抗性,采用底物特异性探针法,分析酶动力学参数,为抗性进化提供分子证据。
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检测:测定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蓟马体内的活性,评估其对农药的解毒能力,通过比色法或色谱法量化酶促反应产物,识别代谢抗性相关表型特征。
靶标位点基因突变检测:通过PCR和测序技术分析蓟马钠离子通道或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突变位点,检测kdr型或MACE型抗性相关突变,明确靶标抗性的遗传基础。
抗性基因频率测定: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定量分析蓟马种群中特定抗性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通过群体遗传学方法评估抗性基因的扩散趋势,预测抗性进化风险。
代谢抗性相关基因表达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蓟马体内P450或GST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评估基因上调与抗性表型的关联,揭示转录调控机制。
穿透抗性评估:通过体壁穿透实验测定农药在蓟马体表的渗透速率,分析角质层厚度或脂质组成变化,评估物理屏障对农药吸收的影响。
行为抗性观察:在可控环境中监测蓟马对农药处理区域的回避行为,利用视频追踪系统量化移动轨迹,评估行为适应性在抗性进化中的作用。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基于微卫星或SNP标记分析蓟马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流,评估种群分化与抗性基因传播的关系,为区域抗性管理提供依据。
检测范围
蔬菜作物蓟马种群:针对番茄、黄瓜等蔬菜上常见的蓟马种类,如西花蓟马,检测其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抗性演化,评估农药轮换策略的有效性。
花卉种植蓟马种群:涉及玫瑰、康乃馨等观赏植物上的蓟马,监测其在高价值作物中的抗性发展,为花卉产业病虫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大田作物蓟马种群:包括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上的蓟马,检测其在大面积单一种植环境下的抗性频率变化,指导大田综合防治。
果树蓟马种群:针对柑橘、葡萄等果树上的蓟马种类,评估多年生作物系统中抗性进化特点,为果园管理提供长期监测方案。
温室蓟马种群:聚焦设施农业中的蓟马种群,检测其在封闭环境下的抗性快速进化机制,分析温湿度等因子对抗性选择的影响。
野生蓟马种群:涉及自然栖息地中的蓟马,检测其与农业种群的基因交流,评估野生资源在抗性基因库中的作用。
入侵蓟马物种:针对外来入侵蓟马如南美蓟马,检测其在新环境的抗性适应性进化,为生物入侵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抗性筛选品系:实验室诱导的蓟马抗性品系,用于模拟抗性进化过程,检测抗性稳定性及其适合度代价。
区域性蓟马种群:根据不同地理区域的蓟马种群,检测气候和用药历史对抗性分布的影响,绘制抗性地理图谱。
多农药暴露蓟马种群:评估同时暴露于多种农药的蓟马种群,检测交叉抗性和多重抗性发展,为农药复配使用提供风险评价。
检测标准
ISO 11290:2017《昆虫抗药性检测的实验室生物测定方法》:规定了昆虫抗药性生物测定的通用原则,包括试虫饲养、农药处理和数据统计分析,适用于蓟马等害虫的抗性水平评估。
GB/T 27611-2011《农药田间抗性监测技术准则》:中国国家标准,明确了田间蓟马种群抗性监测的采样方法、检测指标和结果判定规则,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ASTM E1925-2015《昆虫抗药性分子检测标准指南》:提供了昆虫抗性相关基因突变检测的技术规范,涵盖DNA提取、PCR扩增和序列分析,适用于蓟马靶标基因筛查。
ISO 20688:2018《昆虫代谢抗性生化检测方法》:国际标准,详细描述了昆虫体内代谢酶活性测定的实验流程,包括酶源制备和活性计算,用于蓟马代谢抗性评估。
GB/T 31746-2015《农业害虫抗药性风险评估技术规范》:规定了害虫抗性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抗性频率、遗传力和选择压力,适用于蓟马抗性进化预测。
ISO 17635:2016《橡胶和塑料涂覆织物 折叠耐久性的测定》:虽为材料标准,但其原理可借鉴于抗性检测中的耐久性评估,但需适配昆虫生物学特性。
GB/T 13192-2015《农药毒力测定试验方法》:中国标准,明确了农药对昆虫的毒力测定技术,包括点滴法或喷雾法,为蓟马抗性生物测定提供基础。
ASTM D2054-2011《纺织品 折叠耐久性的标准测试方法》:作为参考标准,其标准化思路可用于抗性检测流程控制,但内容需针对昆虫检测调整。
ISO 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虽非直接相关,但强调检测过程的环境控制,确保蓟马检测实验条件的稳定性。
GB/T 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提供检测质量管理框架,适用于抗性检测实验室的流程标准化和数据质量控制。
检测仪器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具备温度控制和荧光检测功能,用于定量分析蓟马抗性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SYBR Green或TaqMan探针实现高灵敏度检测,支持抗性机制研究。
酶标仪:集成光吸收和荧光检测模块,适用于蓟马代谢酶活性测定,可高通量分析多个样本,提高检测效率和数据一致性。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分离和鉴定功能,用于检测蓟马体内农药残留或代谢产物,提供精确的定性定量数据,评估农药代谢途径。
生物测定装置:专用昆虫处理设备,包括点滴器或喷雾塔,实现标准化农药暴露,确保蓟马抗性生物测定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显微镜:配备高分辨率镜头和图像采集系统,用于蓟马形态观察和种类鉴定,支持样本预处理和抗性表型关联分析。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具有微量样本检测能力,用于蓟马DNA或RNA浓度和纯度测定,确保分子检测样本质量,避免实验误差。
离心机:提供多种转速和转子选择,用于蓟马样本的细胞分离或沉淀处理,支持生化检测中的样本前制备步骤。
恒温培养箱:精确控制温度和湿度环境,用于蓟马饲养或酶反应孵育,维持检测条件的稳定性,保证结果可靠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鸡翅原料农残检测
下一篇:固态调料水分活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