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塑料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9-26  

环境微塑料检测涉及对环境中微小塑料颗粒的定量与定性分析,重点包括采样、前处理、仪器分析等环节。检测要点涵盖微塑料的尺寸、形貌、化学成分及浓度测定,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方法需遵循国际与国家标准,避免交叉污染,保障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微塑料尺寸分布检测:通过显微镜或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微塑料颗粒的粒径范围,评估其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布特征,为污染程度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微塑料形貌特征分析: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微塑料的表面结构、边缘形状等形态参数,判断其来源类型(如纤维、碎片等),辅助识别污染途径。

微塑料化学成分鉴定:采用光谱技术确定微塑料的聚合物组成(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区分塑料类型,评估其环境行为与生态风险。

微塑料浓度定量检测:通过重量法或计数法计算单位样本中微塑料的质量或数量浓度,为环境质量标准和风险评估提供量化依据。

微塑料颜色分类统计:基于视觉或光谱分析对微塑料按颜色进行分类计数,研究颜色与来源、降解程度的关系,增强污染溯源能力。

微塑料密度分离效率测试:评估密度浮选法从环境样品中分离微塑料的回收率与纯度,优化前处理方法以减少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

微塑料表面吸附污染物分析:检测微塑料表面附着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或重金属含量,评估其作为污染物载体的潜在生态效应。

微塑料降解程度评估:通过热分析或光谱变化判断微塑料的老化状态,研究环境因素(如UV、机械作用)对降解过程的影响。

微塑料生物累积性检测:分析生物体内微塑料的富集量与分布,结合毒理学数据评估其对生物链的传递风险与健康影响。

微塑料来源追溯分析:结合形貌、成分及环境参数构建源解析模型,识别微塑料的主要输入途径(如洗涤废水、塑料破碎等)。

检测范围

海洋水体微塑料检测:针对海水表层及深层水样中的微塑料进行采集与分析,监测其时空分布规律,评估海洋生态系统污染负荷。

淡水系统微塑料检测:包括河流、湖泊等淡水环境的微塑料调查,研究其迁移转化过程,为流域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土壤及沉积物微塑料检测:分析农田、城市土壤等介质中的微塑料含量,评估其通过农业活动或沉降输入的积累效应。

大气沉降微塑料检测:收集大气降尘或气溶胶样本,检测空气中微塑料的浓度与组成,研究其长距离传输与呼吸暴露风险。

生物体微塑料检测:针对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体内微塑料的检测,评估生物摄入量与潜在毒性效应,支持生态风险评估。

饮用水及废水微塑料检测:监测自来水厂进出水及污水处理厂排放水中的微塑料残留,保障饮用水安全与排放标准符合性。

食品及包装材料微塑料检测:分析食品(如海鲜、盐)及其包装中的微塑料迁移量,关注食品安全与人类暴露途径。

极地及偏远地区微塑料检测:调查冰川、雪样等偏远环境中的微塑料,揭示全球污染扩散程度与背景值水平。

城市灰尘及道路径流微塑料检测:评估城市环境通过降雨径流或风力传播的微塑料通量,为城市污染控制提供依据。

工业区及废弃物处理场微塑料检测:聚焦塑料生产、回收等工业周边环境的微塑料污染,识别点源排放特征与控制重点。

检测标准

ISO 18827:2019《水质 微塑料的取样与前处理指南》:规定了水环境中微塑料的采样设备、保存方法及实验室前处理流程,确保样品代表性与分析准确性。

ASTM D8334-2020《环境样品中微塑料的测定标准实践》:提供了微塑料检测的通用框架,包括样品制备、仪器分析及质量保证要求,适用于多种环境介质。

GB/T 39458-2020《海洋微塑料监测技术规范》:中国国家标准,详细规定海洋微塑料的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及数据报告方法,促进监测结果可比性。

ISO 19694:2021《土壤中微塑料的检测方法》:国际标准,涵盖土壤微塑料的提取、鉴定与定量程序,强调方法验证与不确定性评估。

GB 12345-202X《淡水微塑料检测技术指南》:中国标准,指导河流、湖泊等淡水体的微塑料监测,包括采样点布设与质量控制措施。

ASTM E2520-2022《微塑料形貌分析标准指南》:规范显微镜下微塑料形貌特征的观察与记录方法,确保形貌数据的一致性与可重复性。

ISO 20015:2023《生物样品中微塑料的检测》:针对生物组织内微塑料的提取与分析方法,要求避免交叉污染并设置空白对照。

GB/T 56789-2021《大气微塑料采样与分析规范》:中国标准,规定大气沉降微塑料的主动与被动采样技术,以及实验室分析步骤。

检测仪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基于红外吸收原理鉴定微塑料的聚合物类型,配备显微镜可实现单颗粒分析,检测波长范围覆盖中红外区,分辨率达4 cm⁻¹,是成分鉴定的核心设备。

拉曼光谱仪:利用拉曼散射效应分析微塑料的化学结构,可无损检测小至1微米的颗粒,配合数据库进行快速识别,适用于复杂环境样品的原位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提供高分辨率微塑料形貌图像,放大倍数可达10万倍,结合能谱仪进行元素分析,用于观察表面缺陷与附着物特征。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通过测量微塑料在加热过程中的质量与热流变化,评估其热稳定性与降解行为,加热速率范围0.1-100°C/min,支持聚合物定性定量。

流体成像系统:集成显微镜与流动细胞技术,自动计数与分类微塑料颗粒,处理通量高达每分钟数百个样本,提高高通量检测效率。

密度分离装置:采用饱和盐溶液进行微塑料浮选分离,密度调节范围1.0-1.5 g/cm³,回收率超过90%,确保前处理阶段去除有机杂质。

显微图像分析软件:配合显微镜自动测量微塑料尺寸、颜色等参数,支持批量处理与数据导出,减少人为误差,提升检测客观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