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9
长期磨损后摩擦保留率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9-29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初始静态摩擦系数测定:在无相对运动条件下测量材料接触面的起始摩擦力,用于建立磨损前基准值,确保测试数据可比性,通常采用滑块或平板试样在预定载荷下进行。
初始动态摩擦系数测定:在恒定速度下测量材料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模拟实际滑动工况,为磨损后对比提供基础数据,测试需控制速度、载荷和环境条件。
磨损后静态摩擦系数测定:材料经过规定时长或次数磨损后,重复静态摩擦测试,评估表面形貌变化对静摩擦的影响,揭示磨损导致的性能衰减规律。
磨损后动态摩擦系数测定:在磨损后条件下进行动态摩擦测试,分析材料润滑状态或表面改性效果,为摩擦保留率计算提供关键输入参数。
摩擦保留率计算:基于磨损前后摩擦系数比值,量化材料摩擦性能保持能力,计算公式需考虑测试误差,结果以百分比表示,用于可靠性评估。
磨损量定量分析:通过质量损失或尺寸变化测量材料磨损程度,结合摩擦数据关联磨损机制,常用称重法或形貌扫描技术确保精度。
表面粗糙度变化检测:使用非接触式轮廓仪测量磨损前后表面粗糙度参数,分析粗糙度与摩擦系数的相关性,识别磨损导致的表面退化模式。
材料硬度变化评估:采用显微硬度计测试磨损区域硬度值,判断材料加工硬化或软化现象,硬度变化影响摩擦界面接触状态和耐磨性。
润滑条件下摩擦性能测试:在添加润滑剂环境中进行摩擦磨损实验,模拟实际润滑工况,评估润滑剂对摩擦保留率的增强或抑制效应。
环境温度对摩擦保留的影响:控制温度变量进行系列测试,研究高温或低温环境下材料摩擦性能稳定性,为极端工况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检测范围
钢铁材料及其合金:广泛应用于机械结构件如轴承和齿轮,高硬度特性使其在磨损后需保持摩擦稳定性以避免设备失效。
铝合金轻质材料:常见于航空航天和汽车轻量化部件,低密度材料在循环载荷下摩擦保留率直接影响部件寿命和安全性。
铜基导电材料:用于电子连接器和散热器件,磨损后摩擦变化可能引起接触电阻升高,检测可预防电路故障。
聚合物工程塑料:包括尼龙和聚四氟乙烯等,用于低载荷滑动部件,检测其摩擦保留率可优化自润滑性能设计。
陶瓷结构材料:应用于高温或腐蚀环境下的密封件,高脆性材料磨损后摩擦性能突变需精确评估以防脆性断裂。
金属基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铝基材料,用于高耐磨场景,检测可验证增强相对摩擦保留的贡献机制。
表面涂层处理材料:包括电镀或热喷涂涂层,检测基体与涂层界面在磨损后的摩擦协同性,评估涂层耐久性。
橡胶弹性体材料:用于密封圈和轮胎等部件,检测其在大变形磨损后摩擦系数变化,关联防滑和密封效能。
木材及衍生材料:应用于家具或建筑滑动部件,天然材料各向异性导致磨损后摩擦行为复杂,需系统检测。
生物医学植入材料:如人工关节用高分子材料,磨损后摩擦保留率关乎患者安全,检测需模拟体液环境。
检测标准
ASTM G99-2017《标准试验方法用于材料在往复滑动中的磨损测试》:规定了平板对滑块式往复滑动磨损测试程序,适用于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涵盖载荷、速度和环境控制要求。
ISO 7148-2012《滑动轴承金属材料摩擦和磨损测试方法》:国际标准提供轴承材料在旋转滑动条件下的测试指南,包括摩擦系数测量和磨损量评估方法。
GB/T 12444-2006《金属材料磨损试验方法》:中国国家标准规范了金属试样在干摩擦或润滑下的磨损测试,强调摩擦保留率计算的数据处理流程。
ASTM D3702-2018《塑料材料在推力垫圈配置中的摩擦系数测试》:针对聚合物材料在面接触下的摩擦性能测试,要求控制表面条件和测试周期。
ISO 18535-2016《金刚石涂层摩擦性能测定》:专门用于硬质涂层材料在磨损后的摩擦保留评估,定义涂层脱落判据和测试参数。
GB/T 3960-2016《塑料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方法》:中国标准规定塑料对摩副的测试条件,包括试样尺寸、载荷和速度范围,适用于摩擦保留率研究。
ASTM B611-2013《硬质材料磨损测试的标准试验方法》:适用于陶瓷和碳化物等硬材料,强调磨损后表面形貌分析对摩擦性能的影响。
ISO 15113-2019《橡胶摩擦性能测定》:提供橡胶材料在滑动摩擦下的测试程序,包括温度和环境湿度控制要求。
GB/T 21267-2007《塑料滚动摩擦磨损试验方法》:中国标准针对滚动接触工况,规范塑料材料磨损后摩擦系数测量方法。
ASTM F732-2017《聚合物材料在人工关节中摩擦测试》:专门用于生物医学材料,模拟关节运动磨损,要求无菌环境和生理溶液润滑。
检测仪器
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通过电机驱动滑块实现直线往复运动,可精确控制载荷、频率和行程,用于模拟滑动磨损并实时测量摩擦力和位移。
旋转式摩擦磨损试验机:采用主轴旋转驱动对摩副,适用于轴承或密封件测试,配备扭矩传感器记录动态摩擦系数,支持长期磨损实验。
表面轮廓测量仪:利用触针或光学探头扫描表面形貌,输出粗糙度参数和三维图像,用于量化磨损深度和分析摩擦界面变化。
显微硬度计:通过压头在微观区域施加载荷测量硬度值,可定位磨损痕中心区域,评估材料硬化效应对摩擦保留率的影响。
环境模拟试验箱:集成温度、湿度和介质控制功能,为摩擦测试提供稳定环境条件,研究外部因素对磨损后摩擦性能的作用。
高速摄像系统:配合显微镜捕获摩擦界面动态过程,分析磨损颗粒行为和表面接触状态,辅助摩擦机制研究。
热像仪:非接触测量摩擦过程中界面温度分布,识别局部过热导致的材料退化,关联温度与摩擦系数变化。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食醋亚硝酸盐检测
下一篇:着色剂日落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