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候性自然曝晒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9-30  

耐候性自然曝晒检测是一种通过将材料长期暴露于自然气候条件下,评估其耐环境老化性能的专业方法。该检测重点监测材料在紫外线、温度、湿度、降水等综合因素作用下的物理化学性能变化,包括颜色稳定性、力学强度保持率等关键指标,为材料耐久性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紫外线辐射剂量监测:通过专用传感器连续记录试样接收的紫外辐射累积量,确保曝晒过程中辐射剂量符合标准要求,为评估材料光老化程度提供定量数据基础。

温度波动记录分析:使用高精度温度探头监测曝晒场地的日均温度、极端温度及温度变化频率,分析热应力对材料热膨胀、收缩及降解行为的影响。

相对湿度影响评估:采集环境湿度数据并关联材料吸湿率变化,评估高湿条件下水解反应、霉菌生长等因素对聚合物或涂层耐久性的作用机制。

降水效应量化检测:测量降雨量、酸雨成分及接触时间,分析水分渗透、冲刷侵蚀对材料表面保护层破坏程度及内部结构劣化规律。

风速与风向持续性监测:记录气流速度与方向变化数据,研究风载机械应力、污染物沉积及干燥速率对试样表面磨损与化学降解的协同效应。

试样颜色变化定量分析:采用色差计定期测量试样表面色坐标值,计算ΔE值以量化黄变、褪色程度,评估材料耐光色牢度性能。

光泽度衰减趋势追踪:通过光泽度仪测定试样表面反射率变化,分析紫外线及污染物导致表面粗糙化、粉化现象及其对美观与功能性的影响。

力学性能保留率测试:曝晒前后通过拉伸试验机测定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参数,计算性能损失率以评价材料抗环境老化能力。

化学结构降解表征: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分子链断链、氧化产物生成等化学变化,揭示自然老化过程中材料分子级失效机理。

微观形貌演变观察:借助电子显微镜检查表面裂纹、孔洞、分层等缺陷发展规律,关联宏观性能退化与微观结构损伤关联性。

数据长期稳定性统计:整合多周期检测数据并采用回归分析模型,预测材料使用寿命及临界失效点,为设计改进提供依据。

检测范围

建筑外墙涂料:应用于建筑物外立面的防护装饰涂层,需长期抵抗日照、雨淋及温差循环,耐候性不足易导致剥落、变色而影响美观与保护功能。

汽车外饰塑料部件:包括保险杠、后视镜等暴露于户外的塑料件,曝晒老化可能引发脆化、褪色,直接影响车辆外观保持与安全性。

户外用纺织品材料:如遮阳篷、车用篷布等纤维制品,紫外线与湿气协同作用易导致纤维强度下降、染料迁移,缩短户外使用寿命。

塑料包装薄膜制品:用于农产品覆盖或户外包装的聚乙烯薄膜,自然老化可能造成韧性丧失、穿孔破裂,影响密封保护性能。

金属防腐涂层系统:钢结构桥梁、塔架表面的防锈涂层,曝晒环境下涂层粉化、起泡将加速基材腐蚀,威胁结构完整性。

木器户外清漆涂层:涂覆于园林家具、木栈道表面的透明涂层,耐候性差易引发龟裂、霉变,导致木材腐朽与功能失效。

橡胶密封条制品:门窗、车辆用橡胶密封件,长期曝晒可能引发硬化、龟裂,降低密封弹性并增加能耗损失。

复合材料风电叶片:风力发电机叶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环境老化会导致树脂降解、纤维暴露,影响气动性能与结构安全。

电子设备外壳塑料:户外监控设备、通信箱体用工程塑料,紫外线辐射易引起脆化变形,影响设备防护等级与运行可靠性。

海洋平台防护涂层:海上设施用环氧涂层体系,高盐雾、强紫外线环境加速涂层失效,需通过曝晒检测评估耐腐蚀耐久性。

沥青路面改性材料:道路用聚合物改性沥青,自然老化测试可模拟长期使用中硬化、开裂趋势,为寿命预测提供数据支持。

检测标准

ASTM G7-13《非金属材料大气环境暴露试验标准实践》:规定了材料在自然气候条件下长期曝晒的试样布置、环境监测及数据记录方法,适用于涂料、塑料等多类材料的耐候性对比研究。

ISO 877-1:2020《塑料 太阳能辐射暴露方法 第1部分:总导则》:提供塑料材料自然曝晒试验的总体框架,包括场地选择、暴露角度及性能评估指标的国际通用规范。

GB/T 3681-2011《塑料自然环境老化试验方法》: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塑料试样在典型气候区曝晒的技术要求,明确曝晒周期、取样频率及老化评价准则。

ASTM D1435-13《塑料户外风化测试标准实践》:详细规定塑料试样在自然环境中曝晒的程序,包括支架设计、环境参数测量及老化等级判定标准。

ISO 4582:2017《塑料 暴露于实验室光源或自然气候后颜色和性能变化的测定》:涵盖自然曝晒后颜色、光泽及力学性能变化的测试与评价方法,确保数据可比性。

GB/T 14522-2008《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虽侧重人工加速老化,但部分条款引用自然曝晒数据作为验证基准,提供耐候性关联分析依据。

SAE J2527:2017《汽车外饰材料自然曝晒性能测试》:汽车行业标准中针对外饰件在特定地理区域曝晒的耐久性测试规范,包括评价周期与失效判据。

检测仪器

全自动气象监测站:集成温湿度、紫外辐射、降水、风速等多参数传感器,实时记录曝晒场地微气候数据,为环境条件与材料老化关联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库。

紫外辐射计:配备窄带紫外传感器的便携式测量设备,精确监测UVA/UVB波段辐射强度,用于校准曝晒剂量并确保试验条件一致性。

色差计:基于CIE Lab色彩空间的便携式测量仪器,定期检测试样表面颜色坐标变化,量化ΔE值以客观评价耐光色牢度等级。

电子万能试验机:具备高精度力值传感器与位移控制系统的力学测试设备,曝晒前后测定试样拉伸强度、模量等参数,评估力学性能衰减率。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用衰减全反射附件分析材料表面化学基团变化,识别氧化产物、断链程度等分子级老化迹象,辅助机理研究。

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成像系统结合能谱分析功能,观察曝晒后材料表面裂纹、粉化等形貌演变,建立微观缺陷与宏观性能关联模型。

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多通道数据记录仪配合专业软件平台,整合环境参数与性能检测数据,实现长期趋势分析及老化预测模型构建。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