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致敏原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9-30  

食品添加剂致敏原检测是针对食品添加剂中潜在致敏物质进行的专业分析,重点包括样品前处理、致敏原识别、定量检测及质量控制等环节。检测过程采用标准化方法,确保数据准确可靠,旨在评估添加剂安全性,预防过敏反应,保障消费者健康。该方法涉及多种技术手段,需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苯甲酸钠致敏原筛查: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苯甲酸钠中可能存在的蛋白质类致敏原,确保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时不会引发过敏反应,检测过程需控制灵敏度和特异性。

山梨酸钾过敏原检测:利用色谱技术分析山梨酸钾中的化学致敏成分,评估其潜在致敏风险,检测方法需保证重复性和准确性以提供可靠数据。

合成着色剂致敏性评估:针对合成着色剂中可能含有的偶氮类物质进行检测,识别其致敏潜力,检测流程包括样品提取和定量分析。

防腐剂中过敏原分析:检测防腐剂如亚硝酸盐中的致敏物质,采用光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保检测结果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甜味剂致敏原定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甜味剂中致敏原含量,评估其安全性,检测需进行方法验证和质量控制。

抗氧化剂过敏原筛查:对抗氧化剂如BHT中的致敏成分进行检测,使用免疫测定法确保检测灵敏度,防止假阳性结果。

乳化剂致敏原检测:分析乳化剂中可能存在的蛋白质或化学致敏原,检测过程强调样品均匀性和代表性。

增稠剂过敏原分析:检测增稠剂如明胶中的致敏物质,采用PCR技术进行特异性识别,确保检测覆盖常见过敏原。

香精香料致敏原识别:针对香精香料中的天然或合成致敏原进行筛查,使用质谱法提供高精度检测数据。

营养强化剂过敏原检测:评估营养强化剂如维生素中的致敏成分,检测方法需适应复杂基质,保证结果可靠性。

检测范围

碳酸饮料:作为常见食品,其中添加的防腐剂和色素可能含有致敏原,需进行检测以确保消费者饮用安全。

乳制品:包括牛奶和酸奶等产品,添加剂如稳定剂可能引入致敏物质,检测有助于预防过敏事件。

烘焙食品:面包和糕点中使用的膨松剂和香精可能含致敏原,检测覆盖原料和成品以确保合规。

糖果:糖果中的着色剂和甜味剂需进行致敏原筛查,检测过程考虑产品高糖分基质的影响。

肉制品:加工肉类中添加的防腐剂和调味剂可能携带致敏原,检测重点在于样品前处理和方法优化。

调味酱:如番茄酱和沙拉酱,其中乳化剂和防腐剂需检测致敏原,确保产品稳定性与安全。

婴幼儿配方食品:针对婴幼儿食品中的营养强化剂和添加剂进行严格致敏原检测,保障特殊人群健康。

保健食品:保健品类中添加的功能性成分可能含致敏原,检测需采用高灵敏度方法。

速冻面点:速冻食品中的抗结剂和增稠剂需进行致敏原分析,检测过程考虑冷冻储存条件。

餐饮配料:包括预制酱料和调料,添加剂致敏原检测有助于餐饮业质量控制,防止交叉污染。

检测标准

ISO 22000:201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提供了食品安全管理的框架,包括致敏原控制要求,适用于食品添加剂检测的整体流程规范。

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限量,致敏原检测需参考此标准进行安全性评估。

GB/T 5009.1-2016《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总则》:概述了食品添加剂检测的基本原则,致敏原检测方法需遵循此总则以确保一致性。

ISO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确保了检测实验室的质量体系,致敏原检测过程需满足此标准要求。

ASTM E1308-2017《过敏原检测标准指南》:提供了过敏原检测的一般指南,适用于食品添加剂致敏原的方法开发和验证。

检测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高压泵和色谱柱分离复杂样品中的成分,能够准确测定食品添加剂中致敏原的含量,是定量分析的核心设备。

质谱仪:通过离子化技术提供高分辨率质谱数据,用于识别和定量致敏原分子结构,增强检测特异性。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仪:基于抗原抗体反应进行检测,适用于快速筛查添加剂中的蛋白质类致敏原,具有高灵敏度。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利用荧光信号扩增DNA片段,检测添加剂中可能含有的遗传物质致敏原,提供精确的定性结果。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用于初步筛查致敏原浓度,操作简便且成本较低。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