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胶手套致敏性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9-30  

乳胶手套致敏性检测是针对乳胶手套材料中可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的成分进行系统性分析的专业过程。检测要点包括天然乳胶蛋白质含量、化学添加剂残留、皮肤刺激性等关键指标的定量测定,通过标准化方法评估产品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确保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天然乳胶蛋白质含量检测:采用生化提取和光谱分析法测定乳胶手套中可水溶性蛋白质的总量,高蛋白质含量是导致I型过敏反应的主要因素,检测数据用于评估产品致敏风险等级和合规性。

化学添加剂残留检测:通过色谱技术分析乳胶手套中硫醇类加速剂、抗氧化剂等化学物质的残留水平,这些添加剂可能引发皮肤刺激或迟发性过敏,检测确保其含量在安全阈值内。

皮肤致敏性测试:使用体外或动物模型评估乳胶材料提取物对皮肤的潜在致敏作用,模拟人体接触反应,检测结果用于预测产品使用中的过敏发生概率。

细胞毒性测试:通过细胞培养方法检测乳胶浸出物对哺乳动物细胞的毒性影响,评估材料生物相容性,致敏性物质可能间接引起细胞损伤,检测有助于综合风险分析。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检测:采用免疫学方法定量分析血清中针对乳胶过敏原的IgE抗体水平,该指标直接反映个体致敏状态,用于产品安全性验证。

斑贴试验模拟:在可控条件下将乳胶样品贴附于皮肤表面,观察红斑、水肿等反应,评估材料对敏感人群的即时过敏潜力,检测过程遵循标准化protocol。

浸出物化学成分分析:通过浸提液制备和仪器分析鉴定乳胶手套在使用环境中释放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这些浸出物可能加剧致敏反应,检测涵盖挥发物和半挥发物。

pH值稳定性检测:测量乳胶材料浸提液的酸碱度,异常pH值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并增强致敏物渗透,检测确保产品在储存和使用中维持中性范围。

重金属元素含量检测:使用光谱法测定乳胶中铅、镉等重金属杂质,这些元素可能作为佐剂增强过敏反应,检测限值需符合生态安全标准。

微生物污染水平检测:通过培养法或分子生物学技术评估乳胶手套的细菌、真菌污染状况,微生物代谢物可能诱发交叉致敏,检测重点为无菌产品的生物负荷。

检测范围

医用无菌乳胶手套:应用于手术、临床检查等医疗场景的一次性手套,需严格控制蛋白质和化学残留,致敏性检测直接关系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工业防护乳胶手套:用于化工、制造业等环境的劳保手套,长期接触可能积累致敏物,检测覆盖耐磨层和基材的过敏原扩散评估。

家用清洁乳胶手套:日常清洁中使用的乳胶手套,频繁接触水和清洁剂可能加剧物质浸出,检测重点为反复使用下的致敏物释放稳定性。

食品加工乳胶手套:食品行业直接接触食材的手套,需避免过敏原迁移至食品,检测包括低温环境下的材料相容性测试。

实验室用乳胶手套:科研实验中防护化学试剂的乳胶手套,检测涉及多种溶剂暴露后的致敏物析出变化,确保实验安全性。

一次性乳胶检查手套:通用型诊断用手套,检测项目涵盖短时接触的皮肤反应评估,以及批次间一致性验证。

可重复使用乳胶手套:经过清洗消毒的耐用手套,检测重点为多次使用后致敏物残留的累积效应和材料老化影响。

低蛋白乳胶手套:专为过敏人群设计的手套,检测需验证蛋白质含量降至特定阈值以下,并通过加速老化测试评估长期稳定性。

无粉乳胶手套:不含滑石粉或淀粉涂层的手套,检测关注粉末替代物的致敏性,以及涂层与乳胶基体的相互作用。

特殊涂层乳胶手套:具有聚合物涂层改性的乳胶手套,检测评估涂层对过敏原的阻隔效果,以及涂层本身的可提取物致敏风险。

检测标准

ASTM D3577-19《橡胶外科手套标准规范》:该标准规定了橡胶外科手套的物理性能、生物相容性及致敏性测试要求,包括蛋白质限值和细胞毒性评估,确保产品医疗安全性。

ISO 10282:2014《一次性使用灭菌外科手套》:国际标准涵盖手套的密封性、蛋白质含量和化学残留检测,致敏性部分参考皮肤刺激测试方法,适用于全球市场合规。

GB/T 7543-2006《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中国国家标准明确乳胶手套的致敏物检测流程,如蛋白质提取方法和过敏原定量标准,支持国内质量监督。

EN 455-1《医用手套第1部分:密封性要求》:欧洲标准虽侧重物理性能,但引致致敏性检测的补充条款,要求手套材料通过生物评估以减少过敏风险。

ISO 10993-10:2021《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皮肤致敏试验》:该标准提供皮肤致敏性测试的详细指南,适用于乳胶手套的提取物制备和动物替代实验,确保评价科学性。

GB/T 16886.10-201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中国版本参照国际标准,规定乳胶产品致敏性测试的动物模型和体外方法,用于注册审批。

ASTM D6499-2018《胶乳手套中可提取蛋白质的标准测试方法》:专门针对乳胶手套蛋白质检测的标准,规范了提取液制备和Lowry法分析流程,提高结果可比性。

ISO 21171:2006《医用手套中可沥滤蛋白质的测定》:国际方法标准聚焦蛋白质沥滤过程的模拟,通过光谱分析量化致敏物,适用于不同生产工艺的手套。

检测仪器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仪:该仪器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可高灵敏度定量检测乳胶提取物中的特异性蛋白质过敏原,功能包括微孔板读数和标准曲线拟合,确保检测限低至纳克级别。

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高压泵和色谱柱分离技术,用于分析乳胶手套中的化学添加剂残留,如硫醇类化合物,功能涵盖样品自动进样和紫外检测器定量,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

原子吸收光谱:通过原子化样品测量重金属元素的吸光度,检测乳胶中铅、镉等杂质含量,功能包括背景校正和标准加入法,确保结果符合环保法规要求。

皮肤刺激测试设备:模拟人体皮肤接触环境的专用装置,可控制温度、湿度和接触时间,功能包括实时监测红斑和水肿反应,用于评估乳胶材料的即时致敏潜力。

微生物培养箱:提供恒温恒湿环境用于微生物污染检测,功能包括培养皿孵育和菌落计数,评估乳胶手套的生物负荷对致敏反应的间接影响。

pH计:电化学仪器精确测量乳胶浸提液的酸碱度,功能自动温度补偿和校准,确保pH值检测的稳定性,避免因酸碱失衡加剧皮肤过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于光吸收原理分析蛋白质浓度,功能包括波长扫描和多组分分析,用于快速筛查乳胶手套中的可提取蛋白质总量。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