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沙门氏菌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9-30  

微生物沙门氏菌检测是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监测的关键技术,主要针对食品、环境及临床样本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检测过程涵盖样本采集、增菌培养、选择性分离、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环节,严格遵循国际与国家标准,确保结果准确可靠,有效评估污染风险与疾病防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样本采集:规范采集食品、环境或临床样本,确保代表性并避免交叉污染,是检测准确性的基础步骤,需使用无菌器具并在特定条件下保存运输。

增菌培养:将样本接种于非选择性和选择性增菌液中,促进沙门氏菌生长而抑制杂菌,提高检测灵敏度,通常需在恒温条件下培养18-24小时。

选择性分离:将增菌液划线接种于沙门氏菌特异性培养基,如SS琼脂或XLD琼脂,通过菌落形态和颜色特征初步分离疑似目标菌。

生化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糖发酵、氧化酶、硫化氢产生等生化试验,确认其代谢特性是否符合沙门氏菌标准,排除类似菌干扰。

血清学鉴定:利用沙门氏菌多价和单价抗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确定菌株的O抗原和H抗原血清型,用于流行病学追踪。

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或实时荧光PCR技术,扩增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片段,实现快速、高特异性检测,适用于大批量样本。

药敏试验:通过纸片扩散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和耐药性监测提供依据。

定量检测:使用最大可能数法或平板计数法测定样本中沙门氏菌的活菌浓度,评估污染程度,适用于风险定量分析。

快速筛查检测:应用免疫层析试纸条或生物传感器技术,在短时间内完成现场初筛,适合应急监测和基层应用。

质量控制:包括阳性对照菌株、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的设置,监控检测全过程的重现性和准确性,确保结果可信度。

检测范围

生鲜肉类产品:如猪肉、牛肉、禽肉等易污染食品,需检测沙门氏菌以预防食源性疾病,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

乳制品类别:包括牛奶、奶酪、酸奶等,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引入污染,定期检测可控制风险。

蛋类及蛋制品:鲜蛋、液蛋或蛋粉等产品,是沙门氏菌常见载体,检测有助于阻断食物链传播途径。

水产品样本:鱼类、虾类、贝类等海鲜,从捕捞到销售环节需监控污染,防止水传疾病暴发。

即食食品种类:熟食、沙拉、预制菜等直接食用产品,检测沙门氏菌可避免大规模中毒事件。

环境表面拭子:食品加工设备、工作台面等采样,评估卫生状况并指导清洁消毒措施。

医疗临床样本:患者粪便、血液或组织样本,用于诊断沙门氏菌感染和疫情调查。

动物饲料材料:畜禽饲料污染可导致动物携带菌株,检测能减少食物链源头风险。

饮用水源:自来水、井水等供水系统,监测沙门氏菌防止水媒疾病传播。

食品加工设备:接触食品的机械管道或容器表面,定期检测确保生产环境卫生安全。

检测标准

ISO 6579-1:2017《食物链微生物学-沙门氏菌检测的基准方法》:规定了沙门氏菌检测的增菌、分离和确认步骤,适用于食品和饲料样本,确保国际间结果可比性。

GB/T 4789.4-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中国国家标准,详细规范食品样本的采集、前处理、培养和鉴定方法,保障检测流程标准化。

ASTM F2338-09《即食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标准指南》:提供即食食品的快速检测和确认程序,强调样本处理和结果解释要点。

ISO 16140:2016《微生物学-方法验证协议》:涵盖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验证要求,包括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评估。

GB/T 14926.1-2001《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检测方法》:适用于实验动物样本的沙门氏菌检测,确保动物源性产品安全。

检测仪器

恒温培养箱:提供稳定的温度控制环境,用于样本增菌和细菌培养,确保沙门氏菌在最佳条件下生长,是检测的基础设备。

PCR扩增仪:通过温度循环扩增沙门氏菌特异性DNA片段,实现快速分子检测,提高检测通量和特异性,适用于大批量筛查。

酶标仪:测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吸光度值,用于血清学检测中的抗原抗体反应定量,支持高通量自动化分析。

生物安全柜:提供无菌操作环境,防止样本污染和人员感染,在样本处理和接种过程中保障生物安全。

自动化微生物鉴定系统:集成培养、生化试验和数据分析功能,快速鉴定沙门氏菌菌株,减少人为误差并提高检测效率。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层压剥离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