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63
植物成分超声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9-30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水分含量检测:利用超声波在植物样品中的传播速度变化计算水分百分比,基于水分子对声波的吸收特性,评估样品干燥程度及储存稳定性,避免因水分过高导致成分降解。
活性成分定量分析:通过测量特定频率超声波与植物中目标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声学参数偏移,实现快速定量,确保成分含量符合标准限值。
异物残留检测:基于超声波在均匀介质与非均匀杂质中的散射差异,识别植物材料中可能存在的金属碎片、沙石等异物,保障产品安全性。
细胞结构完整性评估:利用高频超声波穿透植物组织时产生的衰减信号,分析细胞壁完整性及破损程度,适用于评估加工过程中材料的结构变化。
密度与孔隙率测定:通过声速与材料密度的相关性公式计算植物样品的物理参数,评估其松散度或紧实度,为工艺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农药残留筛查:采用多频超声波激发植物样品,检测声波衰减模式与特定农药分子的共振特征,实现快速初步筛查,辅助后续精密分析。
有效成分分布均匀性检验:通过超声波扫描植物样品不同区域,测量声阻抗变化以评估成分分布一致性,避免局部浓度差异影响产品质量。
微生物污染指示检测:利用超声波对微生物群落引起的声学特性变化(如声衰减增加),间接评估植物材料卫生状况,适用于快速风险监控。
热敏成分稳定性测试:通过控制超声波能量输入监测植物中热不稳定成分的声学响应,评估其在处理过程中的分解风险,确保活性保留。
颗粒粒度分析:基于超声波在植物粉末中的散射强度与颗粒大小的关系,计算粒度分布范围,优化粉碎工艺参数。
检测范围
中药材原料:适用于根茎、叶片等植物性药材的水分、活性成分检测,确保原料符合药典标准,避免因储存不当导致功效下降。
食品添加剂植物提取物:针对天然色素、香料等提取物进行纯度与均匀性评估,防止异物污染或成分不均影响食品安全性。
化妆品植物精油:检测精油中有效成分浓度及潜在杂质,保障其稳定性与使用效果,满足行业质量控制要求。
饲料植物蛋白原料:评估豆粕、苜蓿等植物蛋白的密度、水分及异物含量,确保饲料营养均衡与动物安全。
功能性食品植物基料:针对益生元、膳食纤维等植物基材料的成分定量与结构分析,支持产品配方开发与合规性验证。
农业种子品质检验:通过超声波检测种子饱满度、含水量及病害指示,提高发芽率与作物产量,应用于种子质量管控。
植物源性药品中间体:对制药过程中植物提取中间体进行快速成分筛查,确保批次间一致性及工艺稳定性。
茶叶与咖啡豆原料:检测水分、烘焙度及异物残留,评估原料保存状态与加工适宜性,适用于饮品行业质量控制。
植物纤维纺织材料:评估棉、麻等天然纤维的密度与结构均匀性,优化纺织工艺并提升成品耐用性。
生物燃料植物原料:针对秸秆、藻类等能源植物的成分含量与杂质检测,支持转化效率提升与污染控制。
检测标准
ISO 20976-1:2019《植物源性食品 超声波检测方法 第1部分:一般原则》:规定了超声波技术在植物食品成分检测中的基本应用要求,包括设备校准、样品制备与数据解读规范。
GB/T 35825-2018《植物提取物中活性成分的超声波测定方法》:中国国家标准明确超声波用于植物提取物成分定量的技术参数,确保检测结果与液相色谱法等参考方法的一致性。
ASTM E2987-2015《超声波法测定植物材料水分含量的标准指南》:提供了超声波测量植物样品水分的操作流程与精度控制要点,适用于农业与食品行业快速检测。
ISO 21535:2017《非破坏性检测 超声波在植物产品均匀性评估中的应用》:国际标准指导利用超声波扫描技术评估植物材料成分分布均匀性,减少取样误差。
GB/T 41234-2022《植物药材超声波异物检测规范》:规定了中药材等植物材料中异物残留的超声波识别阈值与判定标准,提升检测效率。
检测仪器
超声波脉冲发射接收仪:集成高频脉冲发生器与接收探头,通过发射短脉冲超声波并测量回波信号,用于计算植物样品的声速与衰减参数,实现成分定量分析。
超声频谱分析系统:具备宽频带信号处理能力,可分析超声波在植物材料中的频率响应特征,识别特定成分的共振峰值,支持多组分同步检测。
超声扫描成像装置:采用阵列探头进行二维或三维扫描,生成植物样品内部结构图像,直观显示成分分布均匀性及缺陷位置。
超声衰减测量仪:专用于测量超声波通过植物样品后的能量损失值,基于衰减系数与成分浓度的关系,快速评估杂质或水分含量。
温度可控超声检测池:配备恒温系统,确保超声波测量过程中样品温度稳定,减少热效应对声学参数的影响,适用于热敏成分检测。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禽肉ATP生物荧光检测
下一篇:色度比色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