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0
保健食品长期稳定性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10-04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水分含量检测:测定保健食品中水分的质量百分比,水分过高易导致微生物滋生或成分水解,影响产品稳定性和保质期,常用干燥法或卡尔费休法进行精确分析。
总酸度检测:评估保健食品中可滴定酸的总量,酸度变化可能反映成分降解或发酵过程,影响产品口感和安全性,需定期监测以控制质量。
过氧化值检测:量化油脂或脂溶性成分的初级氧化程度,过氧化值升高指示氧化变质,可能产生有害物质,是稳定性检测的关键指标。
微生物限度检测:检查产品中细菌、霉菌和酵母等微生物的数量,超标可能引起腐败或安全风险,确保产品在储存期间符合卫生标准。
重金属含量检测:测定铅、汞、砷等重金属元素浓度,长期摄入有害健康,稳定性检测中需监控其溶出或变化趋势。
维生素含量检测:分析维生素C、E等水溶或脂溶性维生素的保留率,光热敏感维生素易降解,影响产品功效,需加速试验评估。
感官评价: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评估产品色泽、气味、口感的变化,感官劣化是稳定性下降的直观指标,需标准化评分。
溶解度检测:测量固体保健食品在溶剂中的溶解速率和程度,溶解度变化可能影响生物利用度,是粉剂或片剂的重要检测项。
pH值检测:监控产品酸碱性变化,pH偏离可能加速化学反应或微生物生长,需保持稳定以维持产品品质。
保质期预测分析:基于加速试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推算产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的保质期,为标签标识提供科学支持。
检测范围
维生素类保健食品:包括单一或复合维生素补充剂,如维生素C片或多维胶囊,需重点监测光、热敏感性维生素的降解速率。
矿物质类保健食品:如钙、铁、锌等补充剂,关注矿物质在储存期间的溶解性、氧化状态变化,确保生物利用度稳定。
蛋白质类保健食品:涉及蛋白粉或氨基酸制剂,蛋白质易受湿度影响结块或变性,需检测溶解性和氨基酸组成稳定性。
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含活性菌株的产品,如益生菌胶囊,菌存活率受温度湿度影响大,是稳定性检测的核心内容。
草本提取物保健食品:基于植物提取物的产品,如灵芝孢子粉,有效成分易氧化或水解,需监控含量和杂质变化。
鱼油类保健食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软胶囊,易氧化产生异味,过氧化值和酸价检测至关重要。
膳食纤维保健食品:如菊粉或燕麦纤维产品,纤维结构可能受潮降解,影响功能特性,需定期评估。
氨基酸类保健食品:包括支链氨基酸或谷氨酰胺制剂,氨基酸易吸湿或反应,检测其纯度和稳定性是重点。
抗氧化剂保健食品:如原花青素或茶多酚产品,抗氧化活性受储存条件影响,需测定自由基清除能力变化。
功能性多糖保健食品:如灵芝多糖或枸杞多糖制品,多糖分子易降解,分子量和活性检测是稳定性关键。
检测标准
GB 1674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规定了保健食品的基本技术要求,包括稳定性试验的引用方法和指标限值,为产品保质期评估提供依据。
GB/T 5009.3-2016《食品中水分的测定》:详细描述了直接干燥法和减压干燥法测定水分含量的步骤,适用于保健食品稳定性检测中的水分监控。
GB 4789.2-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提供了菌落计数的标准方法,用于评估保健食品在储存期间的微生物安全性变化。
ISO 22000:201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国际标准涵盖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包括稳定性监控的程序设计,确保检测过程规范可靠。
ICH Q1A(R2)《新原料药和制剂的稳定性测试》:国际协调指南,虽针对药品,但常被借鉴用于保健食品加速和长期稳定性试验设计。
GB/T 23527-2009《保健食品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提供了保健食品稳定性试验的基本框架,包括试验条件选择和数据分析方法。
检测仪器
恒温恒湿箱:模拟不同温湿度环境的设备,温度范围通常为-10°C至80°C,湿度控制精度±2%RH,用于进行加速稳定性试验,监测产品在特定条件下的变化。
高效液相色谱仪:用于分离和定量分析保健食品中功效成分的仪器,检测限可达纳克级别,可精确测定维生素、多糖等物质的含量变化。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于吸光度原理分析化合物浓度的设备,波长范围190-1100nm,适用于快速检测色素、抗氧化剂等成分的稳定性。
微生物培养箱:提供恒定温度环境用于微生物培养,温度控制精度±0.5°C,用于菌落计数和微生物限度检测,评估产品卫生安全性。
电子天平:高精度称重设备,分度值可达0.1mg,用于样品称量和试剂配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pH计:测量溶液酸碱性值的仪器,精度±0.01pH,用于监控保健食品pH值变化,反映化学稳定性状态。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扳手人体工学疲劳检测
下一篇:保温材料耐霉菌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