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生物富集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10-04  

重金属生物富集检测是通过分析生物样本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评估其在生物链中的累积效应。检测过程涵盖样品采集、前处理、仪器分析和质量控制环节,采用标准方法确保数据准确性。专业检测注重消除基质干扰和交叉污染,提供可靠的富集系数数据,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生态风险评估领域。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铅含量检测: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生物样本中铅元素的浓度,检测限需达到微克每千克级别,以准确评估生物富集程度和潜在毒性效应。

镉含量检测: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定量生物组织中的镉元素,重点控制样品消解过程和仪器校准,确保数据可靠反映镉在生物体内的累积水平。

总汞含量检测:使用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或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生物样本中总汞含量,包括无机汞和有机汞形态,检测过程需避免汞挥发损失,保证结果准确性。

甲基汞含量检测:采用气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或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离和测定生物样本中的甲基汞,该形态毒性较强,检测需严格质量控制。

砷含量检测: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生物样本中砷元素总量,必要时进行形态分析以区分无机砷和有机砷,评估生物富集风险。

铬含量检测: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生物组织中的铬浓度,重点关注三价铬和六价铬的区分,以准确评估其生物累积效应。

铜含量检测: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定量生物样本中的铜元素,作为必需微量元素,检测需控制污染,区分正常范围和富集水平。

锌含量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生物组织中的锌含量,检测过程需避免基质干扰,确保数据反映锌的生物可利用性。

镍含量检测: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生物样本中镍元素的浓度,检测限要求低至纳克每克,以评估其慢性累积毒性。

生物富集系数计算:基于生物样本和环境介质中重金属浓度的比值,计算富集系数,该参数用于量化重金属在生物链中的转移效率,需同步分析对照样本。

硒含量检测:应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生物组织中的硒元素,硒具有双刃剑效应,检测需准确区分缺乏和中毒阈值,评估富集状态。

锰含量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定量生物样本中的锰浓度,作为必需元素,检测重点在于控制样品前处理中的损失,保证数据可靠性。

检测范围

水生生物组织样本:包括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肌肉和内脏组织,用于评估水环境中重金属通过食物链的富集效应,反映长期暴露水平。

陆生植物样本:如农作物叶片和根系组织,通过分析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累积,评估土壤污染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支持生态风险评估。

土壤微生物样本:采集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群体,检测其重金属含量,用于研究微生物在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和富集机制。

人体生物监测样本:包括血液、尿液和头发等人体组织,用于评估职业暴露或环境暴露下重金属的体内负荷,提供健康风险数据。

畜禽产品样本:如肉类、蛋类和奶制品,通过检测重金属残留量,评估饲料和环境中重金属的转移效率,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底泥和沉积物样本:采集水体底泥或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如底栖动物,用于研究重金属在沉积物-生物界面的富集过程和生态效应。

浮游生物样本: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作为初级生产者,其重金属富集数据可指示水生态系统的污染状况和食物链基础。

昆虫样本:如土壤昆虫或水生昆虫,通过分析其体内重金属含量,评估陆生或水生环境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和累积趋势。

藻类样本:采集淡水或海水藻类,检测重金属富集水平,藻类作为指示生物,可反映水环境短期污染变化和生物积累潜力。

野生动物组织样本:如鸟类羽毛或哺乳动物肝脏,用于监测自然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时空分布和通过食物网的放大效应。

城市绿化植物样本:包括行道树叶片和草坪草,通过重金属含量分析,评估大气沉降和土壤污染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食品链产品样本:如粮食、蔬菜和水果,检测其可食部分的重金属残留,用于食品安全监管和暴露评估,确保消费者健康。

检测标准

ISO 17294-2:2016《水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元素》:规定了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测定水样中多种重金属元素的方法,适用于生物样本提取液的分析,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GB/T 5009.1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详细规定了食品样品中铅含量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包括样品前处理和仪器参数,适用于生物富集研究。

ASTM D5673-2016《水样中微量元素的标准测试方法》:提供了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水环境中微量元素的标准程序,可扩展至生物样本分析,保证数据可比性。

ISO 11885:2007《水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选定元素》:描述了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水样中多种重金属元素,适用于生物组织消解液的多元素分析

GB/T 17141-1997《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规定了土壤样品中铅和镉的测定方法,经适配后可用于生物样本分析,确保重金属检测的标准化。

ISO 15586:2003《水质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提供了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微量重金属的标准指南,适用于生物富集检测中的低浓度分析。

GB 5009.15-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镉的测定》:详细说明了食品中镉含量的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步骤,包括样品消解和质量控制要求,支持生物监测应用。

ISO 17294-1:2016《水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应用指南》:作为补充标准,提供了ICP-MS技术在重金属检测中的通用原则和验证方法,确保生物样本分析的可靠性。

GB/T 5750.6-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规定了饮用水中多种重金属的检验方法,部分方法经优化后可适用于生物样本的重金属富集检测。

ASTM E1645-2016《沉积物和土壤中汞的标准测试方法》:描述了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沉积物和土壤中汞含量的程序,可借鉴用于生物样本的汞富集分析。

检测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基于原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原理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仪器,在重金属生物富集检测中用于测定铅、镉等元素的浓度,具有高灵敏度和低检测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利用高温等离子体离子化样品并质谱检测的仪器,可同时分析多种重金属元素,在生物富集检测中提供多元素高通量数据和低检测限。

原子荧光光谱仪:通过测量原子荧光强度定量元素的仪器,特别适用于汞、砷等易形成氢化物的元素检测,在生物样本分析中确保形态特异性测量。

微波消解系统: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快速消解生物样本的预处理设备,在重金属检测中用于将有机质转化为可分析液,提高消解效率和减少污染。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于物质对紫外或可见光吸收的定量分析仪器,在部分重金属检测中用于比色法测定,如铬的价态分析,辅助生物富集研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的仪器,在重金属形态分析中用于分离和测定有机金属化合物,如甲基汞,增强生物富集机理研究。

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集成液相色谱分离和ICP-MS检测的仪器,用于重金属形态分析,在生物样本中区分不同形态的富集行为,提供更全面数据。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