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63
抗氧化剂萃取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10-07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萃取率检测:评估萃取方法从样品中提取抗氧化剂的效率,通过比较提取前后目标物含量计算回收率,确保萃取过程完全且可重复,为方法验证提供基础数据。
抗氧化活性测定: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或FRAP还原力测定等方法,量化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反映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功效,确保结果与生物活性相关。
总酚含量测定:使用福林酚比色法或类似技术,测定萃取物中总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多酚是常见的天然抗氧化剂,检测数据用于质量评价。
黄酮含量测定:通过铝盐比色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酮类抗氧化剂的含量,评估植物来源样品的抗氧化潜力,确保检测方法特异性强。
维生素C含量检测:针对抗坏血酸等水溶性抗氧化剂,采用滴定法或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确保样品中维生素C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维生素E含量检测:使用气相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育酚等脂溶性抗氧化剂含量,适用于油脂类样品的抗氧化剂评估。
抗氧化成分鉴定:结合质谱、核磁共振等光谱技术,鉴定萃取物中具体抗氧化剂化合物结构,进行定性分析以确认成分身份。
残留溶剂检测:评估萃取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的残留量,确保产品符合安全限量标准,防止毒性风险。
重金属含量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镉等有害重金属含量,保障应用安全性和合规性。
微生物限度检查:通过平皿计数法或膜过滤法,检查萃取物中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污染,确保卫生质量符合行业要求。
检测范围
植物提取物:如绿茶、葡萄籽等富含多酚的植物材料,萃取检测用于评估其天然抗氧化成分含量和活性,支持产品质量控制。
功能性食品:添加抗氧化剂的营养补充剂、保健食品,检测确保其功效声称和消费者安全,符合法规要求。
化妆品原料:用于抗衰老、防晒等产品的抗氧化剂成分,检测其纯度、稳定性和生物活性,保证化妆品有效性。
药品辅料:药物制剂中添加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防止活性成分氧化降解,检测其含量和杂质以确保药品安全。
油脂及脂肪食品:如植物油、黄油,易氧化酸败,检测添加或天然的抗氧化剂以延长保质期,维持食品品质。
饮料类样品:如果汁、葡萄酒,检测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含量,保持产品新鲜度和营养价值,满足市场标准。
饲料添加剂:动物饲料中抗氧化剂,如乙氧基喹啉,防止饲料营养成分氧化,检测确保动物健康和生产效率。
环境样品:如水体、土壤中的抗氧化物质检测,用于环境污染评估或天然资源研究,支持生态监测。
生物样本:如血液、组织液中的抗氧化剂水平检测,用于营养状况评估或疾病研究,提供科学数据。
工业材料:如塑料、橡胶中添加的抗氧化剂,检测其抗老化性能,确保材料耐久性和应用可靠性。
检测标准
ISO 11052:2017《食品添加剂 抗氧化剂BHA、BHT和TBHQ的测定》: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常见合成抗氧化剂的检测方法,包括样品处理和色谱分析步骤。
GB/T 23373-2009《食品中抗氧化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国家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食品中多种抗氧化剂,确保检测准确性和重复性。
ISO 6652:2019《动植物油脂中抗氧化剂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油脂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检测,通过气相色谱分离和定量,提供国际认可方法。
GB 5009.3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抗氧化剂的测定》:中国强制性标准,涵盖食品中BHA、BHT等抗氧化剂的检测流程,保障食品安全。
ASTM E1234-10《抗氧化剂检测的标准指南》: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提供抗氧化剂检测的一般原则和方法选择指导。
检测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高压泵输送流动相,通过色谱柱分离组分,配合紫外或荧光检测器,用于抗氧化剂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高分离效能和灵敏度。
气相色谱仪:利用载气带动挥发性样品通过色谱柱分离,配合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或质谱检测器,适用于分析热稳定且易挥发的抗氧化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在紫外或可见光区的吸光度,用于基于显色反应的抗氧化能力测定,如DPPH法,操作简便快速。
质谱仪:通过电离样品分子并按其质荷比分离,提供精确分子量信息,与色谱联用用于抗氧化剂的结构鉴定和确认。
离心机:利用离心力加速液体混合物中颗粒的沉降,用于萃取后分离固液或液液相,提高萃取效率和样品纯度。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建筑膜材检测
下一篇:防滑性能油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