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塑料微塑料含量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10-11  

工程塑料微塑料含量检测涉及对材料中微米级或纳米级塑料颗粒的定量与定性分析,重点包括样品前处理、仪器分析方法选择、数据准确性控制等关键环节。检测过程需遵循标准化流程,确保结果可靠性和可比性,适用于质量控制、环境评估及法规符合性验证等场景。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微塑料质量浓度检测:通过称重法或光谱法测定单位质量工程塑料中微塑料的绝对含量,用于评估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释放的微塑料总量,为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微塑料颗粒大小分布分析:利用激光衍射或图像分析技术统计微塑料颗粒的粒径范围及分布频率,识别不同尺寸颗粒的占比,有助于了解微塑料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及性。

微塑料化学成分鉴定:采用红外光谱或拉曼光谱对提取的微塑料进行聚合物类型识别,区分聚乙烯、聚丙烯等常见工程塑料成分,确认微塑料的来源和组成。

微塑料表面形貌观察: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塑料颗粒的表面结构、裂纹及磨损特征,分析其形成机制与老化程度,关联材料的使用寿命。

微塑料数量浓度统计:通过显微镜计数或流式细胞术计算单位体积样品中微塑料颗粒的数量,用于量化微塑料的污染水平,支持生态毒性研究。

微塑料热稳定性检测:利用热重分析仪测定微塑料在升温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评估其热分解行为,推断微塑料在高温环境下的持久性。

微塑料元素组成分析: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微塑料中的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含量,识别添加剂或污染物,辅助溯源分析。

微塑料降解产物检测:通过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微塑料降解产生的小分子化合物,如塑化剂或单体,评估其潜在生态毒性效应。

微塑料吸附性能评估:测定微塑料对环境中污染物(如重金属或有机化合物)的吸附容量和动力学,了解其作为污染物载体的能力。

微塑料生物可及性测试:模拟生物体液提取条件,分析微塑料中添加剂或污染物的释放量,预测其通过摄入途径对生物体的暴露风险。

检测范围

汽车零部件用工程塑料:包括保险杠、仪表板等部件,长期暴露于机械应力与温度变化环境,易产生微塑料磨损颗粒,影响车辆使用寿命与环保合规性。

电子设备外壳工程塑料:应用于手机、电脑等产品的外壳材料,在使用或回收过程中可能因摩擦或碎裂生成微塑料,需检测其释放量以符合电子废物法规。

医疗器械用高性能塑料:如手术器械或植入物材料,微塑料含量直接影响生物相容性,检测可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避免人体健康风险。

包装材料中的工程塑料:用于食品或工业包装的塑料制品,在运输或使用中可能释放微塑料至内容物,检测有助于评估包装材料的迁移安全性。

建筑材料用改性塑料:包括管道、绝缘材料等,长期受风化或机械负载作用易产生微塑料碎片,检测可监控材料耐久性与环境友好性。

纺织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或体育器材,微塑料含量影响材料力学性能与降解行为,需定期检测以维持结构完整性。

日用消费品塑料部件:如家电或玩具中的塑料零件,在使用或清洗过程中可能释放微塑料,检测支持产品质量控制与消费者保护。

工业滤网或膜材料:用于水处理或空气过滤的塑料滤膜,微塑料积累可能降低过滤效率,检测可优化材料选择与维护周期。

农业用塑料覆盖膜:地膜等农用塑料在紫外线与机械作用下易破碎成微塑料,检测其含量有助于评估土壤污染与作物安全。

海洋工程塑料制品:如浮标或管道材料,长期浸泡于海水环境易受生物侵蚀产生微塑料,检测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检测标准

ISO 18827:2019《塑料 环境中微塑料的取样与检测指南》:规定了从环境介质或产品中采集微塑料样品的方法,包括过滤、分离步骤,确保检测结果的代表性与可比性。

ASTM D8330-2020《标准实践 用于微塑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详细描述了通过消解、密度分离等手段去除样品中有机物或矿物质,纯化微塑料以准备仪器分析。

GB/T 40123-2021《塑料 微塑料的测定 热分析法》:中国国家标准,利用热重分析或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微塑料含量,适用于聚合物材料的快速筛查。

ISO 22404:2020《塑料 微塑料在环境介质中的检测 显微镜法》:国际标准,规定使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计数和表征微塑料,要求明确的放大倍数与统计规则。

GB/T 39123-2020《塑料 微塑料的鉴定 红外光谱法》: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识别微塑料的聚合物类型,包括谱库比对与峰值判定标准。

ASTM D8412-2022《标准测试方法 微塑料的粒径分布测定 激光衍射法》:通过激光散射原理分析微塑料颗粒的尺寸分布,确保仪器校准与数据报告格式统一。

ISO 23921:2021《水质 微塑料的计数与表征 流式细胞术法》:适用于液体样品中微塑料的快速定量,规定流速设置与荧光标记要求,提高检测效率。

GB/T 40561-2021《电子电气产品中微塑料的测定 萃取法》:针对电子产品塑料部件,规范溶剂萃取与浓缩步骤,检测微塑料释放量以符合环保法规。

检测仪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基于红外吸收原理识别化学键振动,用于微塑料的聚合物类型鉴定,可区分常见塑料如聚乙烯与聚苯乙烯,确保成分准确性。

扫描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产生高分辨率图像,观察微塑料的形貌与尺寸,配备能谱仪可同步进行元素分析,支持微观结构研究。

热重分析仪:测量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用于微塑料的热稳定性检测,通过失重曲线计算含量,适用于快速筛查与降解行为评估。

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通过颗粒对激光的散射模式统计粒径分布,分析微塑料的大小范围,确保结果符合标准规定的统计有效性要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分离与鉴定功能,检测微塑料降解产物或添加剂,提供高灵敏度定量数据,用于生态毒性风险评价。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