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乳糖耐受性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10-12  

低乳糖耐受性检测是通过科学方法评估个体对乳糖的消化能力,重点包括乳糖含量精确测定、肠道生理反应监测和生物标志物分析。检测过程遵循标准化流程,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为临床诊断和食品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乳糖含量测定: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定量检测样品中乳糖的浓度,确保结果精确可靠,为评估乳糖耐受性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氢气呼气测试:监测个体摄入乳糖后呼出气体中氢气的浓度变化,用于间接评估肠道乳糖消化能力,检测过程需严格控制饮食和测试时间。

乳糖耐量测试:通过口服乳糖溶液后定期测量血糖水平,评估个体对乳糖的代谢反应,检测需在标准化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干扰。

肠道菌群分析: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肠道微生物组成,分析乳糖消化相关菌群的丰度和活性,为耐受性评估提供辅助信息。

基因检测:通过DNA测序技术分析乳糖酶基因的变异情况,预测个体乳糖耐受性的遗传倾向,检测需确保样本质量和数据分析准确性。

粪便pH值检测:测量粪便样本的酸碱度变化,间接反映肠道内乳糖发酵情况,检测过程需快速处理样本以防止pH值漂移。

肠道通透性评估:使用标记物测试肠道屏障功能,评估乳糖摄入后肠道渗透性的变化,检测需控制标记物的剂量和采样时间。

炎症标志物检测:分析血液或粪便中炎症因子的水平,监测乳糖不耐受可能引发的肠道炎症反应,确保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乳糖酶活性测定:通过酶学方法直接测量肠道乳糖酶的活性水平,评估乳糖消化能力,检测需使用标准化底物和反应条件。

症状问卷调查:收集个体摄入乳糖后的主观症状数据,如腹胀或腹泻,用于辅助客观检测结果,确保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和一致性。

检测范围

牛奶及乳制品:包括鲜奶、奶粉和炼乳等常见乳源产品,需检测乳糖含量以评估其对耐受性个体的适应性。

酸奶和发酵乳:通过发酵过程可能降低乳糖含量的产品,检测需关注乳糖残留量和益生菌对消化的影响。

奶酪和乳酪制品:高蛋白乳制品中乳糖含量较低,但需精确测定以确保符合低乳糖标准,适用于特殊膳食需求。

冰淇淋和冷冻甜品:乳基甜品中乳糖含量较高,检测需考虑冷冻处理对乳糖稳定性的影响,确保结果准确性。

婴幼儿配方奶粉:专为婴儿设计的乳制品,需严格检测乳糖含量和添加成分,以保障婴幼儿营养安全。

营养补充剂:如蛋白粉或能量棒等含有乳成分的产品,检测乳糖含量以避免不耐受个体不良反应。

医疗食品和特殊膳食:针对乳糖不耐受患者设计的食品,需验证乳糖含量符合临床要求,确保产品有效性。

食品添加剂和辅料:如乳清蛋白或乳糖作为添加剂,检测其纯度和含量,防止在加工食品中引发耐受性问题。

生物样本和临床标本:包括血液、粪便或呼气样本,用于直接评估个体乳糖代谢状态,检测需保证样本采集和保存的规范性。

环境和水源样本:在特定情况下检测水源或环境中乳糖污染,评估其对公共健康的影响,确保检测方法的适用性。

检测标准

ISO 1211:2010 牛奶和乳制品中乳糖含量的测定: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标准,规定了乳糖含量的酶法测定方法,适用于各类乳制品的质量控制。

GB/T 5009.7-2016 食品中乳糖的测定:中国国家标准,详细说明了乳糖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流程,确保食品安全的合规性。

ASTM E1620-2017 乳糖耐受性临床评估指南: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提供了乳糖耐量测试的临床操作规范,用于标准化诊断流程。

ISO 21543:2006 乳制品中乳糖的酶法测定:国际标准,明确了酶法检测乳糖的步骤和精度要求,适用于工业检测和科研。

GB/T 23528-2009 低乳糖乳制品通用技术要求: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低乳糖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保障产品一致性。

检测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液相色谱分离技术,精确测定乳糖含量,检测中通过色谱柱和检测器实现高分辨率分析,确保结果可靠性。

气相色谱仪:利用气体载流分离和检测乳糖衍生物,适用于复杂样品中乳糖的定量分析,检测过程需优化温度和流量参数。

酶标仪:通过光度法测量酶反应产物的吸光度,用于乳糖酶活性测定,检测中需校准波长和反应时间以保证准确性。

氢气呼气测试仪:专门监测呼气中氢气浓度的设备,评估乳糖消化状况,检测中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模块实现连续监测。

分光光度计:基于光吸收原理定量分析乳糖浓度,检测中需使用标准曲线和比色皿,确保测量精度和重复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