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微塑料电镜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10-13  

二次供水系统中微塑料的检测对于保障水质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阐述微塑料的检测流程,包括样品采集、前处理、电镜观察和数据分析等关键环节。检测项目涵盖颗粒计数、尺寸分布、形态特征和化学成分鉴定等,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检测范围涉及供水管道、储水设施等相关材料,遵循国际和国家标准,使用高精度仪器进行表征。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微塑料颗粒计数: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取图像,利用图像分析软件统计水样中微塑料颗粒的数量,评估二次供水系统的污染浓度水平,计数过程需避免人为误差。

尺寸分布分析:测量微塑料颗粒的粒径范围,计算其频率分布,了解不同尺寸颗粒对水质的潜在影响,数据用于污染等级划分。

形态特征观察:描述微塑料的形状类型,如纤维状、碎片状或球状,判断其可能来源和降解程度,形态分析有助于追踪污染途径。

表面形貌分析:观察微塑料表面结构细节,包括粗糙度、裂纹或孔隙,推测材料的老化状态和吸附污染物能力。

化学成分鉴定:结合能谱仪分析微塑料的元素组成,确定其聚合物类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确保准确识别材料性质。

颜色分类记录:记录微塑料的颜色特征,辅助区分不同塑料制品来源,颜色数据可与其他检测参数关联分析。

丰度计算评估:根据样品体积和颗粒数量,计算单位体积水样中微塑料的丰度值,评价二次供水的整体污染负荷。

污染水平分级:综合颗粒计数、尺寸分布等数据,对微塑料污染进行等级评估,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样品前处理验证:确保样品过滤、清洗等前处理步骤无交叉污染,保证电镜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数据可靠性分析:通过重复检测和标准样品对照,验证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确保数据科学有效。

检测范围

聚乙烯供水管道:广泛应用于二次供水系统的输水管道材料,微塑料可能从管道内壁脱落进入水体,影响水质安全。

聚氯乙烯储水箱:常见于建筑屋顶储水设施,长期使用可能释放微塑料颗粒,需定期检测其老化状况。

二次供水泵站设备:包括水泵和连接部件,运行过程中摩擦可能产生微塑料,检测其对该类污染物的贡献度。

建筑内部管网系统:涵盖楼宇内供水管道网络,微塑料可能积累在管壁或随水流扩散,需全面监测。

水表前后管段:安装水表的管道区域,水流变化可能促使微塑料释放,检测该关键点的污染水平。

水箱内壁涂层材料:储水箱内壁的防护涂层,老化后可能剥落形成微塑料,评估其對水质的影响。

阀门和接头部件:供水系统中的连接和控制元件,机械运动可能产生微塑料碎片,需针对性检测。

过滤设备滤芯:用于水质处理的过滤装置,滤材本身可能释放微塑料,检测其二次污染风险。

消毒设施接触表面:如紫外线消毒器或加氯设备,材料长期接触水可能降解产生微塑料。

用户端水龙头接口:最终供水出口部位,微塑料可能从此处进入用户用水,检测其污染状况。

检测标准

ISO 5667-3:2018《水质 采样 第3部分:水样保存和处理指南》:规定水样采集和保存方法,适用于微塑料检测的样品前处理,确保样品代表性。

GB/T 5750-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国国家标准,涵盖饮用水检测多项参数,为微塑料检测提供基础框架。

ASTM D8333-20《微塑料在水中的标准测试方法》:国际标准,规定微塑料的采集和分析流程,适用于二次供水系统检测。

ISO 19040-1:2018《水质 水介质中微塑料的测定 第1部分:采样和样品处理》:提供微塑料检测的样品处理规范,确保操作一致性。

GB/T 39362-2020《水中微塑料的测定 显微镜法》:中国国家标准,明确显微镜检测微塑料的技术要求,包括电镜应用。

检测仪器

扫描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生成高分辨率图像,用于观察微塑料的形态和表面结构,提供详细形貌信息。

能谱仪:与电镜联用,分析微塑料的元素成分,确定其化学组成,辅助聚合物类型鉴定。

样品制备系统:包括镀膜机和切片设备,对水样进行前处理,如喷涂导电层,确保电镜观测效果。

图像分析软件:处理电镜图像,自动计数和测量微塑料颗粒,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真空蒸发仪:用于样品干燥和固定,避免水分干扰电镜观察,保证检测环境稳定。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误报率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