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成分核磁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10-13  

面膜成分核磁检测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面膜产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该方法基于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特性,能够非破坏性地鉴定成分分子结构、检测杂质含量并评估产品一致性。专业检测过程强调样品前处理标准化、谱图采集精度和数据分析可靠性,确保结果准确客观,适用于质量控制与安全评估。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水分含量检测: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分析样品中水分子信号强度,计算水分百分比,评估面膜保湿性能与稳定性,避免因水分失衡影响产品功效。

甘油含量分析: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定量测定甘油分子特征峰面积,确定其在面膜中的浓度,确保保湿成分符合配方要求。

透明质酸鉴定:基于核磁共振碳谱识别透明质酸特定官能团信号,验证成分存在与纯度,保障面膜保湿效果与安全性。

防腐剂残留检测:通过核磁共振波谱筛查常见防腐剂如苯氧乙醇的特征峰,检测残留量是否超标,防止皮肤刺激风险。

香精成分分析:利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谱图解析香精中有机化合物结构,识别合成或天然来源,确保成分合规性。

活性成分定量:采用内标法结合核磁共振氢谱,精确测量维生素C或烟酰胺等活性物含量,评估产品功效一致性。

重金属杂质筛查:通过核磁共振间接检测与重金属配位的有机分子信号,筛查铅、汞等杂质,保障使用安全。

pH调节剂分析:分析柠檬酸或氢氧化钠等pH调节剂的核磁共振特征峰,验证其含量是否维持产品酸碱平衡。

乳化剂类型确定: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识别乳化剂如聚山梨酯的分子结构,确认其类型与含量,保证配方稳定性。

抗氧化剂含量测定:通过核磁共振定量分析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信号强度,评估其抗氧化性能与产品保质期。

检测范围

无纺布面膜:以非织造布为基材的面膜产品,核磁检测用于分析浸渍液中的成分均匀性与稳定性,确保保湿剂分布均匀。

蚕丝面膜:采用蚕丝纤维制成的贴片式面膜,检测重点为精华液中活性成分如肽类的结构与含量,验证生物相容性

生物纤维素面膜:以微生物纤维素为原料的面膜,核磁检测评估纤维素基质与添加成分的相互作用,防止降解产物。

水凝胶面膜:具有高含水量的凝胶状面膜,通过核磁共振分析交联剂与水分子的结合状态,确保贴敷性能。

乳霜状面膜:膏体形态的涂抹式面膜,检测乳化体系中的油脂与活性成分,验证稠度与吸收性相关化学指标。

泥基面膜:含矿物泥成分的清洁面膜,核磁检测用于分析粘土矿物与有机添加物的相容性,评估吸附性能。

贴片式面膜:一次性使用的片状面膜,检测精华液成分如多糖类的分子量分布,保证渗透效果。

睡眠面膜:过夜使用的长效面膜,通过核磁共振监测缓释成分如聚合物的结构变化,验证持久性。

清洁面膜:具去角质功能的面膜,检测表面活性剂与磨砂颗粒的化学组成,防止过度刺激。

美白面膜:针对肤色改善的产品,核磁分析熊果苷等美白剂纯度,确保光敏性物质含量可控。

检测标准

ASTM E1252-2018《标准实践用于分子光谱数据报告》:规定了核磁共振等光谱数据的记录与解释格式,确保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与可追溯性,适用于面膜成分分析。

ISO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国际标准涵盖核磁检测方法验证与质量控制,要求实验室具备人员培训与设备校准能力,保证检测准确性。

GB/T 30449-2013《核磁共振波谱方法通则》:中国国家标准提供核磁共振测试的基本流程指南,包括样品制备与谱图解析,适用于面膜有机成分鉴定。

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涉及检测过程的质量管理框架,确保核磁检测从样品接收到报告出具的全流程标准化。

GB/T 27502-2011《化学试剂核磁共振基准物质》:规定核磁检测用基准物质的要求,用于仪器校准与数据验证,提高面膜成分定量精度。

检测仪器

核磁共振波谱仪:利用超导磁场激发原子核共振产生谱线,用于鉴定化学成分结构。在本检测中,扫描面膜样品获取氢或碳核磁谱,分析成分种类与纯度。

样品旋转器:装置使样品在磁场中高速旋转以平均磁场不均匀性,提高谱图分辨率。功能为减少信号拖尾,确保面膜成分峰形清晰可辨。

锁场装置:通过反馈系统稳定主磁场强度,补偿环境波动。在本检测中维持磁场稳定性,防止谱线漂移导致定量误差。

梯度系统:产生空间变化的磁场用于谱图空间编码,实现多维核磁检测。功能为区分面膜中不同区域的成分分布。

数据处理工作站:配备专用软件进行谱图积分、拟合与数据库比对。用于自动分析核磁数据,生成成分定性与定量报告。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