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骨质瓷器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09  

抗菌骨质瓷器检测需重点评估其抗菌性能的持久性与安全性,涵盖材料成分分析、重金属迁移量测定及物理性能测试等核心指标。检测过程严格遵循ISO22196、GB/T3532等国际与国家标准,通过微生物培养法、光谱分析等技术手段验证产品合规性,确保其在食品接触场景中的适用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抗菌骨质瓷器核心检测项目包含五大类:

1. 抗菌性能验证:通过定量测试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的抑菌率与杀菌率,评估银离子或纳米氧化锌等抗菌剂的有效性。需完成初始抗菌效率测试及经过模拟清洗后的长效性验证。

2. 材料成分分析: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骨炭含量(标准要求≥36%),验证磷酸三钙与羟基磷灰石晶体结构比例是否符合骨质瓷定义标准。

3. 重金属迁移量测试:依据GB 4806.4食品接触材料标准,模拟酸性、醇类等不同介质环境下的铅、镉溶出量测定。

4. 物理性能测试:包含釉面耐磨度(Taber磨耗试验)、抗热震性(180℃-20℃急变循环)、釉面显微硬度(维氏硬度计测定)及吸水率(煮沸法)四大指标。

5. 微生物抑制效果验证:针对特定菌种(如幽门螺杆菌)开展定制化测试方案。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三类产品:

1. 食品接触类制品:包含餐具(碗盘类)、茶具(杯壶类)、烘焙器具等直接接触食材的器皿。

2. 医疗辅助器具:手术器械托盘、牙科模具等需长期保持无菌状态的专用器材。

3. 装饰功能制品:具有抗菌需求的卫浴配件、建筑装饰瓷砖等非食品接触类产品。

特殊形态产品需单独制定方案:含浮雕结构的异形器皿需增加表面抗菌剂分布均匀性测试;多层釉料产品需分层取样分析;内置缓释抗菌模块的智能瓷器需进行控释效率评估。

检测方法

1. 抗菌性能测试:依据ISO 22196:2011标准流程:

①制备菌悬液浓度(1.0×10^5~5.0×10^5 CFU/mL)

②样品表面接种24小时培养

③采用平板计数法计算抗菌活性值

④重复10次清洗循环后复测保持率

2. 重金属迁移量测定:

参照GB 31604.1-2015标准:

酸性介质模拟液(4%乙酸)浸泡24小时(40℃)

醇类介质模拟液(10%乙醇)浸泡24小时(40℃)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进行ppb级痕量分析

3. 微观结构分析:

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测釉面孔径分布(要求≤5μm)

原子力显微镜(AFM)绘制表面粗糙度三维图谱

X射线衍射仪(XRD)解析晶相组成

检测仪器

1. 微生物实验室核心设备:

二级生物安全柜(Class II A2型)

恒温恒湿培养箱(精度±0.5℃)

菌落自动计数仪(误差≤3%)

2. 材料分析设备:

同步热分析仪(STA)测定骨瓷烧成温度曲线

纳米压痕仪(NHT³)测试釉面弹性模量

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原料粉末D50值

3. 化学检测设备:

微波消解仪(最高温度300℃)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GFAAS)

离子色谱仪(ICS-600)检测氟离子迁移量

4. 物理性能设备:

膨胀系数测定仪(升温速率5℃/min)

万能材料试验机(载荷精度0.5级)

落球冲击试验机(钢球直径38.1mm)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