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饮料类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18  

蛋白饮料类检测是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环节,重点涵盖蛋白质含量测定、微生物指标分析、添加剂合规性验证及污染物筛查等核心项目。通过标准化检测方法与精密仪器结合,确保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及营养标签规范要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蛋白饮料的核心检测项目包括蛋白质总量测定、氨基酸组成分析、微生物污染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食品添加剂(甜味剂、防腐剂、色素)合规性验证、重金属残留(铅、砷、镉)及农药残留筛查六大类。其中蛋白质含量需符合GB 24154-2015《运动营养食品通则》与GB 7101-2022《饮料》的双重标准要求。

特殊功能性蛋白饮料需额外进行特征性成分验证:含乳清蛋白产品需测定β-乳球蛋白含量;植物基蛋白饮料需检测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添加胶原蛋白的产品需进行羟脯氨酸定量分析。营养强化剂如维生素B族、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添加量需满足GB 14880-2012《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限量规定。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动物源性蛋白饮料(乳清蛋白肽饮品、酪蛋白水解液)、植物基蛋白饮料(大豆分离蛋白饮品、杏仁蛋白饮料)、复合型蛋白饮料(动植物蛋白复配产品)三大类别。具体涵盖液态奶昔型、粉末冲调型及即饮型等不同物理形态产品。

针对特殊人群配方产品实施扩展检测:婴幼儿辅助食品需按GB 10769-2010进行全项检验;运动营养品需增加支链氨基酸比例分析;医用营养补充剂须验证渗透压与pH值适配性。出口产品需同步满足目标国法规要求,如欧盟EC No 1924/2006营养声称规范或美国FDA 21 CFR Part 101标签标示规则。

检测方法

蛋白质定量采用凯氏定氮法(GB 5009.5-2016)与杜马斯燃烧法(GB 5009.5-2016第二法)双重验证机制。氨基酸分析执行GB 5009.124-2016规定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配备紫外/荧光双检测系统保证18种必需氨基酸的准确定量。

微生物检验依据GB 4789系列标准建立三级生物安全防护体系:菌落总数采用平板计数法(30℃/72h),大肠菌群实施MPN法与VRBA平板法的联合判定机制。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检测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进行初筛确认。

污染物分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完成重金属多元素同步测定(GB 5009.268-2016),有机氯农药残留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MS)进行扫描式筛查(GB 23200.113-2018)。非法添加物鉴别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建立非靶向筛查数据库。

检测仪器

核心分析设备包括: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消化温度420℃±5℃,蒸馏精度±0.2mL)、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钠离子交换柱+茚三酮衍生系统)、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ESI源+MRM模式)、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ATP生物发光法+微流控芯片技术)。

辅助设备配置涵盖:冷冻离心机(最大RCF≥21000×g)、微波消解仪(40位高压消解罐)、生物安全柜(CLASS II A2型)、实时荧光定量PCR仪(96孔快速升降温模块)。计量器具均通过CNAS认可的校准机构实施年度量值溯源,关键仪器配备审计追踪功能满足FDA 21 CFR Part 11电子数据合规性要求。

前处理工作站集成固相萃取装置(C18/HLB混合填料柱)、全自动均质器(拍击式破碎频率12Hz)、氮吹浓缩仪(64位平行处理能力)等模块化设备,构建标准化样品制备流程。所有仪器运行参数均接入LIMS系统实现数字化质控管理。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