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32
针状焦成分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4-21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针状焦成分检测体系包含六大核心指标:固定碳含量测定(≥98%为优质品基准值)、挥发分含量分析(常规控制区间1.5-5.0%)、灰分总量检测(要求≤0.3%)、硫元素定量分析(工业级标准≤0.5%)、微量元素谱测定(重点监控V/Ni/Fe等金属杂质)、晶体结构参数表征(包括d002层间距0.335-0.340nm范围)。其中固定碳含量直接影响电极材料的导电性能;灰分超标将导致锂电池负极循环寿命衰减;硫元素残留会引发高温应用场景下的腐蚀风险。
检测范围
本检测方案适用于三类针状焦产品:1)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焦(要求CTE≤1.0×10⁻⁶/℃);2)电弧炉炼钢用超高功率电极焦(真密度≥2.12g/cm³);3)核级石墨制备用特种焦(硼当量≤5ppm)。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制定差异化标准:新能源领域侧重振实密度(≥0.85g/cm³)与首次充放电效率(≥93%)关联参数;冶金行业重点考核电阻率(≤8μΩ·m)与抗热震性;核工业级产品需额外进行中子吸收截面测试。
检测方法
依据ASTM D3177标准执行工业分析法测定固定碳含量:将试样置于900℃马弗炉中灼烧至恒重后计算残炭量。硫元素定量采用高温燃烧红外吸收法(ISO 1171),使用钨锡复合助熔剂确保完全释放硫化物。微量元素分析执行GB/T 24582规范,通过微波消解-ICP-MS联用技术实现ppb级检出限。晶体结构表征采用Cu-Kα辐射XRD(40kV/40mA),通过Bragg方程计算石墨化度(G值≥0.85为合格)。表面形貌观测使用场发射SEM(5kV加速电压)配合EDS能谱进行微区成分映射。
检测仪器
核心设备配置包含:1)LECO TGA701热重分析仪(温度精度±1℃),用于连续测定挥发分释放曲线;2)Rigaku SmartLab X射线衍射系统(角度重复性±0.0001°),配备高温附件实现原位晶格演变观测;3)Thermo Fisher iCAP RQ ICP-MS质谱仪(质量分辨率0.7amu),配置碰撞反应池消除多原子离子干扰;4)Hitachi SU5000场发射电镜(分辨率1.2nm),搭配Oxford X-MaxN 150能谱仪实现纳米级元素分布分析;5)Netzsch LFA467激光导热仪(温度范围-125~500℃),精确测定各向异性热扩散系数。
质量控制体系严格遵循ISO/IEC 17025标准:每批次样品设置平行样与标准物质对照(NIST SRM 2717a),元素分析相对标准偏差≤3%,结构参数测量不确定度≤0.5%。数据采集采用LabMaster专用系统进行过程监控,确保测试条件符合GB/T 3074.1-2016《石墨电极热膨胀系数测定方法》等23项现行标准要求。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未知气体成分检测
下一篇:土工格栅成分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