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7793
PU输送带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4-24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PU输送带质量评估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模块:
物理性能测试: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纵向/横向)、撕裂强度(直角/梯形)、磨耗量(旋转辊法)、硬度(邵氏A/D)、表面电阻率
化学性能测试:耐油性(IRM902#油浸泡)、耐酸碱性(浓度梯度测试)、耐水解性(湿热老化试验)、抗紫外线老化(QUV加速老化)
结构特性测试:层间粘合强度(剥离试验)、厚度均匀性(激光测厚)、边缘直线度(光学投影)
环境适应性测试:低温脆性(-40℃冲击)、动态屈挠疲劳(百万次循环)、运行噪声(声压级测量)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以下应用场景:
食品级输送带:FDA 21 CFR 177.2600标准符合性验证
高载荷工业带:矿山输送系统动态承载能力评估
特殊环境用带:防静电型(表面电阻10^6-10^9Ω)、阻燃型(氧指数≥28%)
精密传动带:同步带节距精度(±0.1mm/m)与齿形轮廓检验
修复带体评估:补强层粘接强度与界面缺陷检测
检测方法
拉伸性能测试:依据GB/T 528-2009制备5型哑铃试样,以(500±50)mm/min速率进行拉伸直至断裂
耐磨性测定:执行DIN 53516标准,采用旋转辊筒法施加(10±0.2)N垂直压力完成1000转磨耗试验
耐水解试验高压釜法:将试样置于(70±2)℃、(95±3)%RH环境中持续14天周期处理
层间粘合测试:按ISO 813:2016规范进行180°剥离试验,剥离速率(100±10)mm/min
动态屈挠测试强>: 模拟实际工况进行(25±1)Hz高频弯曲振动测试直至出现龟裂或分层
<强>防静电性能测试<强>: 采用三电极法在(23±2)℃、(50±5)%RH环境下测量表面电阻率
检测仪器<强>
设备名称<强> | 技术参数<强> | 功能说明<强> |
---|---|---|
万能材料试验机<强> | 量程50kN/精度0.5级/十字头速度0.01-1000mm/min<强> | 完成拉伸强度、撕裂强度等力学性能测试<强> |
Taber耐磨试验机<强> | H22磨轮/1000g载荷/60rpm转速<强> | 执行DIN标准的旋转磨耗量测定<强> |
恒温恒湿箱<强> | -70℃~150℃/20%~98%RH/容积1000L<强> | 实施湿热老化与低温脆性试验<强> |
红外光谱仪<强> | 分辨率4cm⁻¹/扫描范围4000-400cm⁻¹<强> | 分析材料化学结构变化及添加剂迁移情况<强> |
三维激光测厚仪<强> | 测量精度±0.002mm/扫描速度200点/秒<强> | 实现全幅宽厚度分布云图绘制<强> |
动态机械分析仪<强> | 频率范围0.01-100Hz/温控精度±0.5℃<强> | 测定材料动态模量与损耗因子温度谱<强> |
超声波探伤仪<强>: 采用5MHz聚焦探头实现内部脱层与气泡缺陷定位(灵敏度Φ1mm平底孔)
表面轮廓仪<强>: 0.1μm纵向分辨率测量输送带表面粗糙度Ra值及花纹深度分布
热重分析仪<强>: 氮气氛围下以10℃/min升温速率测定材料热分解温度区间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强>: 配备ATR附件进行表面化学基团无损分析
*注:所有设备均通过CNAS校准认证并定期进行期间核查确保量值溯源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生活废水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