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胶质量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5  

玻璃胶质量检测需依据GB/T14683、ISO11600等标准体系开展系统性评估。核心检测项目涵盖物理性能(固化时间、拉伸强度)、化学稳定性(耐候性、耐介质性)及环保指标(VOC含量)。专业实验室通过精密仪器对酸性/中性硅酮胶、改性硅烷胶等产品实施分级验证,重点关注粘结失效风险与长期耐久性表现。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玻璃胶质量评价体系包含三大类共12项核心指标:

物理性能

固化时间:表干时间(GB/T 13477-2017)、实干时间(ASTM C679)

力学特性:拉伸强度(GB/T 528)、断裂伸长率(ISO 37)、弹性恢复率

粘结强度:与基材(玻璃/铝合金/陶瓷)的界面结合力(ASTM C794)

化学性能

耐候性紫外老化(ISO 4892)、湿热循环(GB/T 1740)

耐介质性:酸/碱/盐雾腐蚀(GB/T 1771)、有机溶剂耐受度

热稳定性:高温蠕变(ISO 899-1)、低温脆性(GB/T 5470)

环保指标

挥发性有机物:总VOC含量(GB 18583)、甲醛释放量

重金属含量:铅、镉、汞等有害元素(RoHS 2.0)

气味等级:密闭空间挥发物感官评价(VDA270)

检测范围

现行检测体系覆盖六大类玻璃胶产品:

分类维度具体类型适用标准
化学体系酸性硅酮密封胶GB/T 14683-2017
中性硅酮结构胶GB 16776-2005
改性硅烷聚合物胶EN 15651-2012
功能特性防霉型密封胶HG/T 3950-2007
阻燃型密封胶UL94 V-0级认证
导电型密封胶MIL-STD-883G
应用领域建筑幕墙结构胶JGJ 102-2003
汽车工业密封胶GMW15560-2019
电子封装用胶粘剂IPC-HDBK-830A

检测方法

固化特性测定法

依据GB/T 13477.5进行指触法测试:在23±2℃、50±5%RH条件下,记录表面形成弹性膜的时间点。深层固化采用剖面切割法观察内部硬化程度。

力学性能测试法

按GB/T 528制备哑铃型试样,使用万能试验机以500mm/min速率进行拉伸试验。粘结强度测试按ASTM C1135制作H型试件,测量界面剥离时的最大载荷。

老化试验程序

氙灯老化箱(ISO 4892-2)模拟10年自然老化:340nm波长辐照度0.35W/m²,箱体温度65℃,相对湿度50%,喷淋周期每120分钟18分钟。

VOC分析流程

依据ISO 16000-6标准:将试样置于1m³环境舱中72小时(23℃/50%RH),采用TD-GC/MS联用技术定量分析28种挥发性有机物。

防霉等级判定法

参照ASTM G21:接种黑曲霉等5种标准菌株,在28℃/85%RH条件下培养28天,显微镜观察菌丝生长面积并评定0-4级防霉效果。

检测仪器

设备类型技术参数应用场景
万能材料试验机量程50kN/精度±0.5%FS/十字头速度0.01-500mm/min拉伸强度/粘结强度测试(符合GB/T 528)
恒温恒湿-70℃~150℃/湿度20%~98%RH/波动度±0.5℃±2%RH加速老化试验(满足IEC 60068-2-78)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光谱范围4000-400cm⁻¹/分辨率0.4cm⁻¹/ATR附件带温控模块基团变化分析(参照ASTM E1252)
激光导热仪导热系数范围0.001-20W/(m·K)/温度范围-50~300℃/精度±3%热传导性能测试(ISO 22007-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EI源/质量范围1-1050amu/检出限0.1ppb(苯系物)VOC成分分析(HJ 644-2013)
三维视频显微镜500万像素CMOS/20-5000倍连续变倍/景深合成功能断面形貌观察(ASTM D7234)
旋转流变仪扭矩范围0.05μN·m~200mN·m/频率范围10⁻⁶~100Hz/温控精度±0.1℃流变特性测试(ISO 6721-10)

>盐雾试验> <

>喷雾量1~2ml/h·80cm²/NSS/CASS模式可选> <

>耐腐蚀性评估(GB/T10125)>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